1919年,毛主席带母亲去长沙湘雅医院看病,得知母亲得的是不治之症后,一家人便坐船渡过湘江,在溁湾镇照相馆拍了张照片。 文素勤人如其名,是一个质朴素雅、勤劳善良的女子,她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人们也会亲切地唤她为文七妹。文素勤18岁时,便嫁给了丈夫毛顺生,此后便和毛顺生一起经营起了大家庭。 文素勤和毛顺生的前两个孩子都没有留住,夭折在襁褓中,这一直是文素勤的一个心结,直到1893年,文素勤第三胎成功出生长大,这才圆了她做母亲的梦想,他们为这个孩子起名叫做毛泽东。 文素勤的丈夫常年在外做粮食生意,文素勤便独自一人打理好家中的20亩地,除此之外,她还要负责照顾家中的大小事宜,将一切收拾的井井有条。 在毛泽东的眼里,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伟大的女子,他知道自己的母亲忙,所以在9岁之前,他一直被放在外祖母家养,自己也从来没有表示过不满,反而对母亲十分尊敬和爱戴。 而在父母的支持下,毛泽东也有机会上学,这才接触到了先进思想,有感于国家危难,决心要为救国救民奋斗而做出一番事业。 1918年,毛泽东从学校毕业,此后很快转入到革命团体的建设当中去。而在那时,毛泽东母亲文素勤的身体已经抱恙,状况一日不如一日,在进行革命事业的同时,毛泽东一直心系母亲的身体状况。 在去北京之前,因为对生病的母亲放心不下,毛泽东决定先绕道回去探望母亲,并准备带她去省城的长沙湘雅医院好好检查检查,好让大家放心。毛泽东亲自写信托人送给舅舅,上面写道:“如尚不愈之时,到秋收之后,由润连护送来省。” 润连是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这封信饱含毛泽东对母亲的深切关怀。 次年,毛泽东母亲的病情恶化,毛泽东决定放弃了去法国留学的机会,回来陪在母亲身边。在毛泽东的安排下,两个弟弟将母亲护送到了省城,毛泽东不久便带母亲到了长沙湘雅医院去看病。 经过医生诊断,毛泽东母亲患的是淋巴腺炎,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几乎难以治愈,但病痛程度可以通过悉心照料有所缓解。 为了方便照拂,在母亲文素勤养病期间,毛泽东将母亲安顿在了好友家里。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正值文化运动期间,毛泽东每天除了作文发稿、参加运动和教书之外,就是陪在母亲身边贴身照顾母亲。 那也是家中四人难得团聚的时候,毛泽东便提议一起去拍一张合照,大家都非常开心的欣然答应了。在照相馆里,母亲文素勤坐在凳子上,三个儿子站在后面,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照。 不久之后,文素勤为了不再麻烦毛泽东的好友,也不想耽误毛泽东工作,便执意要回到乡下去,说什么都不肯留下,毛泽东只好无奈答应了。 10月份,母亲离世的噩耗传来,毛泽东悲痛不能自已,第一时间就赶回了家中,但到家时,母亲已经入棺两日,毛泽东跪在棺前悲伤不已,随后便提笔写下了一篇《祭母文》。 在毛泽东心中,母亲一直是他心里那块最柔软的地方。
满门忠烈,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