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妈妈们会这么焦虑?中国式家庭的标配:一个缺席的爸爸+一个焦虑的妈妈+

友蕊聊职场 2024-06-16 23:49:00

为什么中国的妈妈们会这么焦虑?

中国式家庭的标配:一个缺席的爸爸+一个焦虑的妈妈+一个失控的娃。

在电视剧《小欢喜》中,小陶虹把焦虑的妈妈演绎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很多年轻观众都感叹“这简直就是我妈本人”。

小陶虹曾经说,她在剧中扮演的是一种“恋人式”母女关系,妈妈情绪不好时还需要女儿来哄,甚至女儿和继母的关系好妈妈都回吃醋。孩子成了妈妈的情绪容器和情感伴侣,甚至是唯一寄托,这就体现了家庭中的角色错位。

本来是夫妻之间应该提供给彼此情感资阳,结果在情感上,孩子代替了爸爸的位置,妈妈把本应投注给爸爸的爱,全都投注到了孩子身上。

很多人说,这样不好吗?你不要以为妈妈把所有的爱投注到孩子身上是好事,那样会让母亲和孩子处在非常粘稠的共生关系中。孩子很可能因为独立的自我意识无法发展而窒息。甚至有些母亲恐惧被孩子抛弃,会有意无意做出破坏成年孩子亲密关系的行为,就像婆媳关系搞得和“情敌”一样,都是母子共生、角色错位的后遗症。

母子关系的错位往往和父亲的“缺位”有关,有人曾做过比喻:如果把家庭比作一所学校,那父亲是校长,母亲是班主任。校长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就是照顾好班主任的情绪。

丈夫要给妻子一种心安。一个心安的妈妈才更舒展,能自然流露出更多爱。但很多男性在他们角色责任上是缺席的,男人们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往往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除此之外,很多妈妈自身就是缺爱的,她们没有从养育者那里感受到足够的接纳和关怀,形成充足的安全感,她们还有很多深层的情绪需要处理。她们会带着这些的创伤从女儿变成母亲,而这些创伤会成为地雷,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停地触雷。

妈妈的焦虑是孩子的诅咒。要想去除这个诅咒,妈妈就要变得不焦虑,这个转变不来自于向外求,而来自于向内求,去成为自己的父母,疗愈自己内在受伤的小孩。孩子是上天派来的天使,来帮助父母重新长大一次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