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南仁东毅然决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国投身到“中国天眼”的建设。他耗

历史不惧孤 2024-06-07 12:13:07

1994年,南仁东毅然决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国投身到“中国天眼”的建设。他耗时22年、燃尽生命,终于铸就了这一国之利器!然而,中国睁开了领先世界天文学界的“天眼”,他却永远闭上了双眼……   南仁东,我国著名天文学家、中国天眼之父。   他不是院士,没拿过什么大奖,却为我们留下了独一无二的遗产。   还有几句诗,他写给自己,和这个世界:   “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   1945年,南仁东出生在吉林辽源。   他聪明好学,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中科院研究生院天体物理学专业。   上个世纪90年代,南仁东已经成为著名学者,频频被荷兰、日本、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多家天文科研机构邀请进行客座研究。   1993年,在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多国天文学家共同提出:   “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要抓紧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信息。”   当时,南仁东激动地对中国同事说:   “咱们也建一个吧!”   彼时,在日本担任客座教授的南仁东,享受着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薪水。   据说,他一天的工资,相当于在国内一年的工资。   但南仁东毫不犹豫地抛弃国外的一切,毅然回国建造“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这个项目对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来讲,大胆得近乎于空中楼阁。   为此,南仁东奋斗了22年,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   22年后,南仁东终于建成了直径500米、世界最大、最为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   它被称赞为人类探测和研究宇宙奥秘的新利器——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它也是当今探测距离最远的望远镜,可达到137亿光年之外。   关于中国天眼的灵敏度,有这样一个说法:   “你在月球上打电话,这里能听得清清楚楚。”   这对于预防违法犯罪,捕捉监控定位都有很大的作用。   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正式落成启用!   未料,就在大家欢欣鼓舞的时候,南仁东却罹患肺癌,病倒了!   病床上的南仁东说自己一生竭尽全力,与前辈和学生共同奋斗只是提供了天眼这个平台,期望年轻一代用它去创造成就。   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因肺癌恶化,溘然长逝,享年72岁。   临终之前,他留下遗嘱:   “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   南仁东这一辈子格外低调,没评过院士,也没拿过什么大奖。   尽管如此,但他将因为给我们留下的遗产——“中国天眼”,永载史册,英名不朽!  

0 阅读:103
历史不惧孤

历史不惧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