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仿哥窑八棱画缸 一件
尺寸:高39.5厘米,腹径42.4厘米,对角口径38厘米,口宽35.5厘米,底径27.5厘米,重13485克(27斤)。
品相:完美全品。
哥窑始于宋,元明以后多有仿制,仿古釉作品在明代永乐一朝已有仿制,成化之后,仿制精品就不常见,而清代雍正年间的仿古釉器物可以称冠,其妙在细节尚尊古艺,在釉色,胎土,纹饰,造型上几可乱真。雍正六年(1728),唐英以内务府员外郎的身份被派驻景德镇御窑厂主持窑务。至雍正十三年(1735),御窑厂仿古创新的各色釉彩已达到五十七种之多。仿哥窑瓷中,清代以雍正朝仿制为优,其釉色有灰、灰褐、灰白、灰黄、黄、粉青等丰富多样。哥釉一色古雅,为宋器之精粹,“金丝铁线”的开片变幻莫测,备受帝王喜爱。雍正皇帝好古博雅,品味超卓,最是体悟宋瓷内敛之韵。其下令御厂不惜工本,多番尝试仿烧,以达形神兼备,将含蓄悠远的宋瓷意境再现于世人眼前。故于三代仿宋瓷器中,以雍窑出品最得神韵。雍正仿宋代哥窑水平极高,几可乱真。
该缸造型硕大饱满,呈八棱形,棱线凸起,造形朴拙庄重,蕴含古意,方唇侈口,直领,溜肩鼓腹,下腹平直收缩,八边形圈足底,造型厚重古拙,线条变化丰富、刚柔相济,整器制作规整。
这样的八棱缸器型复杂难做,该瓷器多一方唇侈口、和多一个腹下外折的八边形圈足底,多一缩进去的长颈,还有鼓腹渐收,要做到八面方正棱角分明而又圆润的方圆兼备,制作难度是很大的,该器方唇厚实。如该器如无厚实的方唇,无束腰长颈、鼓腹下如无折是直下八棱足,就制作简单很多,现代仿古瓷是避免制做这种复杂难做的器型。请记住,它不是直桶八棱、它是鼓腹渐收带圆润弧度的八棱,制作难度很大,这种器型在紫砂壶中都很难做的。你们看小照片,本画缸,如加个盖,加个把,很象一把有曲线的难造的优美紫砂壶身桶。
此八棱画缸釉面呈粉白色,其釉色与古朴的造型相配得宜,为清中期单色哥釉大器佳作。整体釉面开细碎纹片,其上有深浅两色开片,形成“金丝铁线”,错落有致,铁线清晰,纹路变化万千,自然微妙。该器“金丝银线”片纹满器,纹片自然,错落有致。本瓷“铁线”与‘金丝’交织成趣,错落有致,耐人寻味。细细观之,本品在呈现御窑技艺的极致之余,亦颇具文人儒雅气息,于书房中推敲玩味,雅趣无穷。纵观各朝之仿哥窑大器,该器造型规整,古朴稳重大气,釉质凝厚,釉色纯真。整体虽高大壮硕却又不失秀丽,是典型雍正时期的官窑器,瓷器中的上品。
胎足坚硬,底足无款。壁面施釉丰腴匀净,底部釉质尤为厚重,釉色莹润,散发油酥光泽。
此八棱画缸造型饱满端庄,器型硕大周正,器身、器内及底面皆满施米白哥釉,底足处包釉环形露胎,整器釉色莹润古朴,宝光内蕴,妙趣天成,书房佳作。查遍文博界和历年拍卖目录,雍正仿哥窑瓷中有的有款,有的无款。也唯一雍正朝仿哥窑有大器。该器器型也是雍正官窑标准常见之器,在清代仿哥窑瓷器中,唯有雍正御窑才能仿宋哥到如此精美、如此乱真的程度。如此硕大精美漂亮的仿宋哥窑巨器,清代任何民窑、清康熙御窑、清乾隆御窑、现代仿哥都造不出来、造不到如此精美。唯仿哥窑最成功的雍正御窑才能造出,它,虽然无款,但从器型、哥窑哥釉的聚沫攒珠润泽如酥、神%韻等方面看是件清代雍正官窑仿宋哥窑古瓷真品。
该瓷器型硕大,清代仿哥窑八棱画缸、清雍正御窑仿哥窑八棱画缸非常罕见,此物极其稀少,纵观收藏界目前没看到第二件出现, 物以稀为贵,物的稀贵不是由我们喜好决定。它,稀少罕见,独一无二就是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