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抗饱和攻击的研究,都会有这个疑虑。 新型驱护舰的不断列装,对空装

精习看武器 2024-05-22 14:30:47

随着对抗饱和攻击的研究,都会有这个疑虑。 新型驱护舰的不断列装,对空装备依然沿续近防炮+对空导弹的思路,而对空导弹数量上在面对无人机这一类慢、小、微目标上无论是成本上还是数量上都显不足,这一点从以色列对伊朗的“一日空袭”之战几乎打光了防空导弹而印证,最后的拦截手段,还是依靠近防炮,那就先了解一下国外装备的近防炮,有比较才有结论。 一、俄制“卡什坦”近防炮,是俄罗斯海军的主力近防炮系统,同样使用了无链式设计,并采用弹鼓作为储弹机构。但是“卡什坦”近防炮系统仍然是内能式供弹,对近防炮的供弹速度和射速都有一定的影响。外能式供弹虽然需要设立额外的驱动能源,但是补充弹药和清理弹壳比内能式供弹更为方便。现代舰的630近防炮与“卡什坦”近防炮的同类产品。 二、荷兰的“守门员”近防炮,虽然也是采用无链式供弹设计,并且也采用了弹鼓作为储弹机构。但是因为使用的是口径较大的30毫米炮弹,所以弹鼓的结构也比较大,因此也和AK-630近防炮系统一样,将供弹机构布置到了甲板下面。 三、美制“密集阵”近防炮,除了使用弹径20毫米弹药外,与上述二种的不同在于供弹机构布置在炮塔内,主要差异是供弹链路设计的不同,俄制“卡什坦”近防炮是甲板下供弹,射速受限,但供弹回路可增加,如双回路供弹,弹药补充无间隙。美制“密集阵”采用甲板上供弹,射速快,但也引发了本文所问:“弹够用吗”的问题所在。从今天来看,下供弹模式比上供弹模式更适合自动化程度的实现;上供弹的优点体现在火炮射击速度上,但缺点同样不可忽视(改进空间不大),一旦要供弹,首先是供弹人员完全暴露在甲板上,没有安全可言,以美制“密集阵”为例,双弹仓(弹仓容量1500发)需两人以上+配送机械方能完成,遗误战机完全是大概率事件,一旦进入作战状态,这是最致命的。所以美制“密集阵”的现状就是:开炮三分钟,供弹十分钟;试想在战场状态下,“断弹”之后又出现“断炮”会怎么样。 我海军现在普遍装备的是730近防炮,补充弹药模式外能式供弹(即“上甲板”),且尚以人力装弹为主,所以有外媒嘲讽:在一轮无人机攻击之后,730都是哑炮,说明该炮的上弹自动化水平的确有待改进。而仿俄的630近防炮,则没有这样的窘境,这就是“下供弹”的长处。由此也可以看出,为什么福建舰海试,由改装后的136杭州舰护航,改装后的现代级驱逐舰,舰龄虽长,但抗饱和攻击能力并不弱,因为630炮弹管够,抗饱和攻击能力高于O54A,何况改装后还保留了2座双联装AK130-MR184型舰炮,还可以发射炮射导弹,妥妥滴前后各有一座集可再装填中远距导弹发射器于一身,其战力并不弱。 综上,加强近防炮的自动化供弹,已成各国海军的当务之急。 #现代军舰只带几十枚导弹够用吗?#

0 阅读:0
精习看武器

精习看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