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扩充后宫,唐玄宗李隆基发明一个官职,发往全国各地寻找美人。 《旧唐书》中有记载

尚宫说女史 2024-05-14 21:52:21

为扩充后宫,唐玄宗李隆基发明一个官职,发往全国各地寻找美人。 《旧唐书》中有记载:“开元、天宝中,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皇子十宅院,皇孙百孙院。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大率宫女四万人。” 也就是说唐玄宗时期,各个离宫别苑的宫女加起来,数量达到了惊人的四万人,这并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四万个年轻鲜活的姑娘。 这些年轻的姑娘一旦入宫,几乎就再也没有出头之日,就在深宫之中一日日熬着,从青春有活力的小姑娘熬成麻木沧桑的白发老妇,其命运只能用悲惨来形容。 毕竟如果她们不曾进宫的话,可能会有各式各样的人生,而不是被深宫困了一生。 那么,如此数量的宫女是如何进宫的呢?这还得是李隆基有办法。 唐玄宗李隆基继位之后,大刀阔斧进行了改革去弊,让大唐迅速强盛起来,整个大唐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景象,唐玄宗很得意,大唐的盛世是他开启的,如何能不得意? 有了如此盛世,李隆基不免就日渐趋于奢侈享乐,他本身就是一个英俊潇洒又多才多艺多情的人,再加上他的皇帝身份,让他想要得到一些东西就容易得多,比如妃嫔。 李隆基的妃嫔很多,至少有唐一代,没有哪个皇帝能超过他,那时候,为了扩充后宫,李隆基还专门发明了一个官职,叫做花鸟使。 所谓花鸟使,和鲜花没有关系,和鸟雀也没有关系,而是和美人有关系,是专门为李隆基选妃嫔宫女的使者。 这些使者每年都会被李隆基派出去,到全国各地去寻找才貌双绝的良家女以充实后宫,这些良家女可以不论出身、贵贱,只要貌美有才艺都可能入选。 这倒是给了很多女子进宫的机会,但花鸟使在各地真正寻找良家女的时候,却并非完全按照皇帝的敕令来。 毕竟不管在什么地方,才貌双绝的女子都是各家争相求娶的对象,所以除非刻意想着进宫,大部分适龄的良家女都已经出嫁或者准备出嫁。 所以花鸟使有时候根本不管美人是否婚嫁,只要够美,他们就能想办法将其弄到深宫,是带着强迫意味的,毕竟大部分人家都不愿意自家的女儿进宫,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来不只是说说而已。 元稹在《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上阳白发人》中留下这样的诗句: 天宝年中花鸟使,撩花狎鸟含春思。 满怀墨诏求嫔御,走上高楼半酣醉。 醉酣直入卿士家,闺闱不得偷回避, 良人顾妾心死别,小女呼爷血垂泪。 可见被强迫的并不在少数,那么,李隆基会在意她们是否婚嫁吗?很难说。 毕竟天宝年间,李隆基最宠爱的杨贵妃就曾经是他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连自己的儿媳都能强取豪夺,就不用说别的了,这也是为什么花鸟使敢这样做的原因。 在花鸟使的努力下,李隆基时期的宫女达到了四万人,这些美人被从各地带到长安和洛阳,但并非人人都成了李隆基的妃嫔,就如同元稹的诗句:“十中有一得更衣,永配深宫作宫婢。” 十中有一能成为李隆基的妃嫔,能得到皇帝偶尔的宠幸,更多的只能进宫做一个宫女,尽管不用服侍皇帝,但也很难在年轻时候出宫,等她们被放出宫的时候,大部分已经垂垂老矣,嫁人几乎不可能了。 除非皇帝特赦放宫女出宫,就像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二年放出3000名宫女一样,但这样的机会很少很少,大部分宫女就是在宫里一辈子伺候人,等到老了不中用了才被放出宫。 而这个时候才被放出宫的宫女大部分没有什么好的结局,如果有幸在还没有老的时候被放出宫,也是各个一身的疾病,很难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所以很多人家都不愿意让女儿进宫。 但有皇帝的敕令在,有花鸟使存在,根本由不得你愿不愿意,花鸟使总有办法让人屈服,很多人家不得不眼睁睁看着自家女儿进宫,或为妃或为一般的宫女。 因着花鸟使的存在,多少如花似玉的姑娘被耽误了一生,也因此,当初花鸟使一出,就有臣子劝谏李隆基,《新唐书》记载: “时帝岁遣使采择天下姝好,内之后宫,号“花鸟使”;向因奏《美人赋》以讽,帝善之,擢左拾遗。” 吕向作《美人赋》来劝谏李隆基,李隆基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给吕向升了官,然后继续派花鸟使到全国各地寻找美人,劝是不可能听的,但是人才就重用你。 可惜后来李隆基在用人上也出了问题,应该说不仅仅是在用人上出了问题,是各个方面都不能和继位之初相比,也因此将大唐拉入泥潭,来了一个安史之乱,大唐的盛世之景轰然倒塌。

0 阅读:32
尚宫说女史

尚宫说女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