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田单干后,儿媳妇把两个孩子带田里,种田积极性大幅提高

桃成柳老人 2024-11-12 15:22:49

文/柳成荫

没有分田单干之前,刚刚生了孩子的妇女是不下地干活的,老家有句话叫做“月子里的病,刀也刮不净”。

有人说,生了孩子不下地是没有工分的,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不是这样,我们沿江一带是有的,补贴一个月的工分,叫“产假工分”。工分的补助标准全公社是统一的,根据生育之前上一个月的工分进行补贴。

那个年代的怀孕妇女一直干活干到阵痛,生孩子之前孕妇是没有休息,也不肯休息的,休息下来就没工分,没工分就少了分配收入和工分粮,为了不被饿,只能强忍着上工。

那个年代,小产的事例经常发生,大多数是干农活时发生的。我们生产队有一个妇女,直到生孩子之前前一天还在生产队挑大粪,感觉肚子疼了,粪担子往田头一搁,就跑回去了,到家后就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孩子,他父亲给他取个小名叫“担子”。

这个父亲就是我,担子就是我儿子。

孩子满月后,就要上工了。那时,家家户户都有老人在家烧烧饭、喂喂猪,老人和月子里的妇女一样,是不要下地干活的,孩子可以放到家中,让老人照应。生产队对刚刚过了满月的产妇也是特殊照顾的。妻子生第一个孩子时,被安排到晒场上上工;生第二个孩子时,队办柳编厂办起来了,被安排到副业组上工。为的是隔一会儿就可以回去给孩子哺乳。

当时,两个年幼的孩子都放在家中,由我的祖父、祖母照看。这些措施旨在保障妇女的健康和权益,同时也体现了生产队时期对妇女和老人劳动价值的认可。

我们生产队是1983年分田单干的,县工作组进驻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下狠心完成了分田单干。那时我家已经10口人了,分了大大小小12块土地。分田单干后,正值农村“四夏”大忙,所谓的“四夏”指夏收、夏插、夏种和夏管,既要割麦子,还要忙着插秧,还要对其它农作物除草、治虫,可谓忙得焦头烂额。

由于分田单干后,种田的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旋耕机变成了一堆废铁,只得人力耕地;田块面积小,收割机进不去,只能人工开镰收割。七八十多岁的祖父、祖母已经七八年没下地干活了,也得到田里帮忙,要不就过了季节了。

那时,儿媳已经为我柳家生了两个孩子,一个刚满一岁,一个才一个多月下,老人下地干活了,孩子放家里没人照顾,只得带到田里了。

那是大热天,儿媳妇用两只筐把孩子挑到田里。地上铺一块旧褥单,把我大孙子放到褥单上;背上背着小孙子,躬着腰收割麦子。那时,不像生产队时期了,哺乳妇女能特殊照顾。

说实话,儿媳妇生孩子后比我妻子当年生孩子后辛苦多了,田里收成不好,一家10口人就吃不上饭,只得拼死拼活干。分田单干后走出来的人有哪个起风落雨不腰疼腿疼,有几个没累出点毛病来?至今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种田积极性还是那么高,烈日下光着背在地里劳作,令人心酸。

这就是分田单干后农民种田积极性普遍提高了的真实写照,积极性确实不错。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