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毛主席决策“长江要过,海军要建”的战略方针。在海军建设上,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强调打好军事人才基础,把建立海军舰队和成立海军学校摆在了同样重要的地位。毛主席任命张爱萍在华东组建海军,而海军学校由谁来抓?他把选择校长的任务交给了周总理。 1949年春天,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之际,国民党海军的王牌、巡洋舰“重庆”号光荣起义,驶抵解放区辽西的葫芦岛港。这一消息在解放军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张学思作为一名有着深厚海军情结的革命军人,更是激动不已。他对妻子谢雪萍说:“这下咱们解放军有军舰了。可以肯定,解放军里很快就会有一支海军!” 谢雪萍笑着回应道:“看你的高兴劲儿,说不定中央会让你去干海军哩!”张学思沉思片刻,然后坚定地说:“当然,不是没有可能。我对海军本来就很有兴趣呗……我13岁时,学良哥就要我同12岁的张闾代表他到大连看过日本的联合舰队,登上了好几艘军舰,对大炮、舵轮、铁锚都很感兴趣,由此产生了‘海军热’。”他顿了一下,继续说:“学良哥还带我参观了曾经环球航行的号巡洋舰,当时就对我国军舰能够航行‘三大洋’。赶快打报告,不去当农民了,要继续当兵干海军!” “一个革命者干什么?不在缘分,而在党的需要。你知道我是个从不向党伸手的人。”张学思的话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两个月后,谢雪萍的话应验了。周总理按照毛主席要求,遴选一位海军学校的校长,众人形象在他脑中闪过,最后定格于张学思。1949年5月,周总理在中南海同毛主席讨论国事,中间谈到海军学校校长人选。 毛主席询问道:“海军建设必须抓紧,海军学校校长人选怎样了?”周总理回答:“对一些预选人排了一下队,觉得张学思是个合适的人选。他出身军阀世家,但青年时期就背叛家庭,17岁加入了共产党。他革命坚定,年龄很轻,进步很快。1938年2月,西安事变后,张学思来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当时东北军中有些爱国将领遭被捕或失踪,为了安全起见,我要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处长伍云甫派人护送他去延安,12月进入马列学院学习深造。后来经过战争考验,现在担任辽宁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将来中国要走向海洋,海军是国际化的军种,需要人脉较好的领军人物,由他出任校长,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周总理详细介绍着张学思的经历和优势。 毛主席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张学思感激地说:“我对海军是有兴趣的。但我是海军‘门外汉’,怕担当不起如此重任呀!”周总理安慰他:“这个决定已经得到毛主席的同意,并且决定你作为海军的代表参加即将访苏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参观苏联的舰队和海军学校,可以直接向苏联学习建设海军学校的经验。” 张学思坚定地回应:“坚决执行毛主席和周副主席的决定,十分感谢对我作了如此周到的安排,我一定为海军事业奉献一生。” 接到任务后,张学思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他首先组织了一支精干的筹备小组,由一批有经验的军事教育专家和海军官员组成。他们开始了对未来海军学校的规划和设计,包括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各个方面。 张学思深知,要建设一所优秀的海军学校,师资力量是关键。因此,他亲自挑选了一批在海军领域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和教授,作为学校的核心教师团队。同时,他还派遣了一些年轻有为的军官去苏联和其他国家进行海军专业的深造,以期将国外先进的海军理论和技术引入中国。 在教学设施方面,张学思要求尽可能地模拟实战环境,以便学员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战斗任务。他亲自督促建设了一系列先进的模拟驾驶舱、电子战模拟系统和航海训练装置。此外,他还着手筹备了一个小型的实习舰队,供学员进行海上实习和训练。 随着筹备工作的深入进行,张学思的海军学校逐渐成型。1949年秋天,学校正式成立,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前来报名。张学思亲自主持了开学典礼,并为首批学员上了第一堂课,讲述了海军的重要性和海军官兵的光荣使命。 在张学思的带领下,海军学校迅速发展壮大。学员们在严格的训练和系统的教育下,很快掌握了海军作战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了新中国海军的中坚力量,为保卫国家的海疆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学思的海军生涯并没有因为海军学校的建立而结束。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继续致力于中国海军的建设和发展,参与了多项重要的海军工程和战略规划。他的努力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国家的海上防御能力提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张学思的一生中,他始终保持着对海军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他的事迹成为了后来海军学校学员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海军官兵为维护国家的海洋利益而奋斗。
1949年初,毛主席决策“长江要过,海军要建”的战略方针。在海军建设上,他十分重
诸葛利剑
2024-03-16 21:42:14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