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八路军连长钟茂华,在战斗中缴获了一件日本的军大衣,当他走到杨成武面前炫耀时,杨成武翻开军大衣的衣襟一看,立刻脸色大变:“全军做好战斗准备,日军大部队马上就要反攻了。” 1939年10月30日,杨成武正在河北省阜平县青山村开会时,接到了敌情报告。日军第2旅团正派遣1000多人,兵分三路向我方根据地进行“扫荡”。杨成武回到管头村的司令部,绕到银坊镇等地考察地形。他发现白石口至雁宿崖之间有一个理想的伏击地点。杨成武决定在此地设伏,歼灭日军。 会议召开,作战任务分配。2团和3团负责山岭两侧埋伏,1团协同二者围歼日军。11月3日,日军进入埋伏圈,杨成武下令冲锋。枪声、喊杀声、手榴弹爆炸声回荡山谷。日军被突袭,伤亡惨重,余者四处逃窜。战斗结束,我军歼灭日军500多人,生俘13名,缴获大量武器。 在清理战场时,钟茂华缴获了一件日军将校的军大衣。杨成武翻看衣襟,发现“辻村”二字。他立刻意识到,日军可能会进行报复性反攻。果然,11月4日,情报传来,阿部规秀率精锐部队约1500人,准备报复。 杨成武在详细考察地形后,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将日军引入黄土岭进行围剿。他命令一个营的兵力先在白石口与日军交火,表现出一种似乎难以抵挡的姿态,目的是引诱日军深入我军预设的埋伏圈。 11月6日,经过一天的调动和准备,日军如预期般深入黄土岭地区。我军兵力在杨成武的指挥下,利用地形优势,悄无声息地将日军团团包围。夜幕降临,杨成武没有急于发起进攻,而是等待最佳时机。 11月7日下午,天色渐暗,日军不知不觉中走进了狭窄的山谷小路。这时,杨成武下达了进攻命令。山头上的机枪手立即开火,密集的子弹如暴雨般倾泻而下,山谷中回荡着枪声和日军的惨叫。同时,炮兵部队也对日军进行了猛烈的炮击,山谷中弥漫着硝烟和爆炸声。 日军被突然的袭击打乱了阵脚,士兵们四处奔逃,试图寻找掩护。然而,我军的火力覆盖得十分密集,日军的反抗几乎无法组织起来。在黄土岭东侧的教场村,日军的指挥官阿部规秀试图重新组织部队进行反击,但局势已经不容乐观。 就在这时,1团团长陈正湘发现了日军的指挥所,并立刻下令炮兵连对其进行炮击。炮弹准确命中目标,日军的指挥系统瞬间瘫痪。阿部规秀及其随从在炮击中身亡,这对日军士气造成了致命打击。 随着夜幕的深沉,战斗渐渐平息。到了次日清晨,战场上满目疮痍,日军的尸体遍布山谷。经过这场激烈的战斗,我军成功歼灭日军900多人,缴获了大量的军事物资,包括火炮、枪支和弹药。教场村附近的战斗成为了此次反击行动中的重要胜利,极大地提升了我军的士气,并为后续的战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9年,八路军连长钟茂华,在战斗中缴获了一件日本的军大衣,当他走到杨成武面前
诸葛利剑
2024-03-14 14:39:32
0
阅读: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