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一战士壮烈牺牲,新婚20天的妻子,生下遗腹子并拒绝改嫁。35年后,妻

龙贤庵 2024-03-03 10:54:02

1984年,一战士壮烈牺牲,新婚20天的妻子,生下遗腹子并拒绝改嫁。35年后,妻子凑够路费和儿子来到丈夫墓碑前,跪地痛哭:“我带儿子来看你了,你起来呀……” 牺牲战士名叫陶荣华,生于1961年,湖南省衡东县人。 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很多年轻气盛的有志青年,纷纷参军参战,而陶荣华便是其中一位。 陶荣华是家中独子,那年刚高中毕业的他,毅然报名参军,当穿上那身绿色军装,陶荣华内心无比自豪。虽然知道战场危险,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秉着这样的信念,陶荣华刻苦训练,表现出色,短短两年多时间,便从普通士兵升到了班长。 1983年春节前后,陶荣华回乡看望父母,并准备和青梅竹马的恋人李发英举办婚礼。 陶荣华和李发英同村,从小便一起玩,高中时情窦初开,两人都互有好感,便确定了恋爱关系。陶荣华参军后,两人也经常书信来往。 趁着这次假期,在双方父母的见证下,他们结婚了。就在两人还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中,陶荣华突然收到部队急电,让他赶紧回去。 原来,老山战役已经打响,陶荣华要归队奔赴老山前线作战。 李发英虽刚当上军嫂,也知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道理,默默转身为丈夫收拾行李,叮嘱他注意安全。 临别前,陶荣华抱歉说:“家里就交给你了!” 李发英擦干眼泪,安慰他说:“放心吧,家里有我呢。” 其实,这几天李发英一直心绪不宁,隐隐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而这对刚新婚才20天的夫妻,再见之时,已是天人永隔。 据参战战友介绍,那天,身为班长的陶荣华,作战异常勇猛,一直冲在队伍最前面,压迫得敌人到处逃窜。眼看胜利在望,在离634高地仅仅10米的地方,陶荣华被一颗子弹击中了陶胸部,壮烈牺牲,年仅24岁。 陶荣华从结婚到牺牲在老山作战前线,只有不到四个月时间。 而李发英也是在陶荣华离开不久,发现自己怀孕了,她等着告诉丈夫这个好消息,可老天就爱跟人开玩笑。 1984年9月,李发英的弟弟在《解放军报》中发现了“陶荣华”三个字,急匆匆回到家。李发英得知后,受不住打击,晕了过去。醒来后的李发英,仍不愿相信,很快联系上了部队,这才得知丈夫已经牺牲五个月了。 李发英怀孕后,就给孩子想好了名字,她取名叫陶凯,寓意丈夫凯旋归来。谁知,勇士一去不复返,从此夫妻阴阳两相隔。 当拿到丈夫的遗物时,李发英甚至想追随丈夫而去,但想到孩子和年迈的公婆,丈夫也曾让她好好照顾家里,便心软了。李发英心疼儿子从小没了爹,心疼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有太多的心疼。 她来到公婆面前,跪着说:“爸妈,放心吧,家里一切有我呢。从今以后,我不仅是你们的儿媳妇还是你们的亲女儿。” 从那以后,李发英为丈夫撑起了这个家,将儿子抚养长大,孝顺公婆。婆婆因中风瘫痪在床,她一把屎一把尿整整照顾了八年。 老人临终前,拉着她的手说:“这么多年辛苦你了,从20来岁的小姑娘到现在50多岁了。” 为夫守寡尽孝的李发英,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所有的困难,那满是茧子的双手就是最好的证明,为了生活,尝尽辛酸。 在李发英的努力下,她们家的日子过得并不比同村其他人差,公婆老年生活也过得很好。公公73岁时,因患病去世,婆婆则是2019年才离开人世,去世时已经91岁高龄。 2019年,在婆婆去世的这年清明节,李发英带着儿子来为牺牲35年的丈夫扫墓。母子跋山涉水二千多公里,让儿子陶凯来看看从出生就没见过的父亲。 当看到丈夫的墓碑,李发英再也压制不住心中痛苦,情绪几近崩溃:“我带儿子来看你了,你起来也看看我们啊……” 35年了,她用心中的那份坚贞和执着,实现了对丈夫的承诺。她抱着丈夫的墓碑,诉说着,这35年的辛酸和不易。 陶荣华烈士的牺牲,永远值得敬重和怀念,作为烈士妻子的李发英,用最淳朴的爱,守护了她们的爱情,这份执着和伟大,让人敬佩。 青山不老,英雄永在!致敬英雄,也向军嫂李发英致敬……

0 阅读:95
龙贤庵

龙贤庵

边疆小城延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