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5日下午,国民党35军军长郭景云在得知撤退部队受到解放军阻击时,

诸葛利剑 2024-02-19 17:30:45

1948年12月5日下午,国民党35军军长郭景云在得知撤退部队受到解放军阻击时,狂妄的叫嚣说:“平常想打仗,老找不见人,这一下全部来吧。” 1948年12月5日的阳光透过云层,照在北方的土地上,显得格外清冽。国民党第35军的军长郭景云接到了重要的命令:迅速带领部队撤退回北平,执行新的任务。这一指令来自高层,傅作义将军担心35军这支精锐力量会在撤退途中遭到解放军的伏击。 事情的发展出乎郭景云的预料。原定于清晨六点出发的计划被迫推迟。电话中,孙兰峰的声音显得有些急促,他代表傅作义将军传达了一个突如其来的决定——暂10师也将并入35军,一同撤回北平。郭景云意识到,这将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行动。 调拨汽车给暂10师使用的决定,却因郭景云未具体明确而导致执行不力。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午时分,他们依然没有准备好足够的运输工具。郭景云的焦虑与日俱增,他再次联系孙兰峰,希望能从十一兵团那里得到更多的支援。 时间一点点过去,暂10师仍旧无法出发。最终,郭景云不得不下达命令,让35军先行出发,暂10师紧随其后。但当35军行进至宣化,与张家口方面联系时,得知因为缺乏汽车,暂10师无法及时汇合,这让郭景云怒不可遏。 在撤退过程中,35军遭到了解放军的阻击。郭景云和他的部队准备作战,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他的傲慢和自信达到了顶点。面对解放军的阻击,他不仅没有选择避开,反而停下了部队,准备迎战。 “看来,他们是真的来了。”郭景云望着远方尘土飞扬的地方,语气中带着一丝戏谑。 旁边的副军长王雷震担忧地问道:“我们真的要在这里停下来吗?” 郭景云坚定地回答:“怕什么,正好让他们看看我们的实力。” 战斗随即展开,35军与解放军的交锋比预想中更为激烈。随着夜幕降临,王雷震再次来到郭景云身边,他的声音里满是紧迫:“我们必须快点行动,时间不等人。我们的任务是尽快返回北平,不能在这里耽搁太久。” 郭景云却似乎对此不以为意,他的注意力完全被眼前的战斗吸引。直到深夜,决定将军部及一0一师驻扎在鸡鸣驿,而二六七师则驻在下花园,整个35军因此而停滞不前。 战斗的硝烟在新保安周围弥漫,郭景云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和不甘。错过最佳撤退时机的35军,如同困兽一般,在这片被敌我双方视为战略要地的土地上,展开了殊死的搏斗。郭景云站在临时指挥所前,望着天边的晚霞,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军长,我们该怎么办?”一名参谋低声问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郭景云转过身,目光如炬,“我们不能就这样放弃,我要让所有人知道,35军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也绝不轻易退缩。” 夜幕再次降临,郭景云决定在新保安进行最后的抵抗。他下令所有士兵加强防御,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夜袭。与此同时,他派出数支小队,试图突破解放军的封锁线,寻找撤退的机会。 “我们必须突破包围,这是返回北平的唯一机会。”郭景云对着他的幕僚们说,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在他们这一边。解放军的攻势愈发猛烈,每一次突围都以失败告终。士兵们的士气逐渐下降,而物资和弹药的短缺更是让整个军队陷入了困境。 “军长,我们已经尽力了。”一位副官走到郭景云身边,声音中充满了无奈。 郭景云沉默了片刻,然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通知所有部队,准备最后的冲锋,如果我们不能突破,那就在这里战斗到最后一人。” 就在这时,远方传来了轰鸣声。郭景云和他的部下们本以为是解放军的增援部队到来,没想到却是一支未知的部队正在接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支部队的身份渐渐清晰——竟然是来自北平的国民党援军。 “军长,看来天还没有彻底黑下来。”副官激动地说。 郭景云看着突如其来的援军,他的心中涌现出一丝希望。援军的到来极大地提振了士气,35军的士兵们仿佛获得了新生,他们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准备与援军一同突破包围。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一场激烈的战斗展开。35军和援军协同作战,逐渐打开了一条通往北平的生路。郭景云亲自指挥前线,他的英勇和果敢激励着每一个士兵。 “向前冲,为了北平!”郭景云高声呼喊,他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 最终,在晨光初现时,35军和援军成功突破了解放军的封锁,开辟了一条通向北平的道路。虽然胜利的代价极其惨重,但郭景云和他的士兵们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回到北平后,郭景云并没有立即去和“那些家伙打官司”,而是先安置好了伤员和部队。他知道,这场战斗虽然赢得了生存的机会,但对于整个战争来说,还只是冰山一角。在这场充满变数的内战中,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最终的胜负。 郭景云站在北平的街头,望着忙碌的人群和重建中的城市,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知道,自己和他的部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为了信仰和理想而战斗,直到最后一刻。

0 阅读:165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