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到底是冬天水果还是夏天水果?只有我不知道吗

嘉慧浏览趣事 2024-11-20 21:54:48

我们漫步田野,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的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草莓,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这篇是九年级语文课文的一篇文章,摘自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的散文《草莓》,

文中指出草莓上市的时间夏天。

草莓是夏天的水果吗?这似乎与我们现在的消费经验背而驰。

草莓,这个曾经被认为是夏天专属的水果,如今却被贴上了「冬日限定」的标签。

在食品市场上,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被品牌默认的销售手段。

之前某幸的「九州草莓」系列限定上新,还有某气森林与某利来联名打造的「流光草莓季。」

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草莓新品,都在向消费者传递着一个信号:

冬天到了,你该吃草莓了。

那么草莓到底应该是什么季节的水果呢?它又是何时开始从夏季水果变成冬日限定水果的呢?

草莓进化论:从骄阳夏果到冷冬惊喜

草莓,在自然界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野生草莓资源丰富,全球24种野生草莓有14种生根在中国大陆。

其中一颗来自西藏的野生草莓——五叶草莓,白果红籽,果实修长,

江湖上人送诨名「白幽灵。」

虽然它与我们日常吃的大果凤梨草莓之间的血缘关系早已超出了五服之外,但正是这些野生草莓资源,为后来的草莓栽培奠定了基础。

直到1915年,俄罗斯侨民从莫斯科引种了500株栽种草莓维多利亚到黑龙江亮子坡,由此开启了中国本土栽培草莓的序章。

20世纪50年代,草莓作为经济作物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保定、沈阳等城市近郊有了小规模的栽培。

那时候的草莓还是一种典型的夏季水果,3月上旬发芽,4月中旬到5月上旬开花,等待20到25天花期结束,5月中旬到6月上旬就会陆续结果上市,填补了春夏之际水果的空白。

顶着艳阳天,结了4000年夏果的草莓,从来也没有想到过自己会在冬天结果。

在那个时代,草莓的生长遵循着自然的节奏,夏季的阳光和温暖是它们茁壮成长的保障。

人们在夏日里品尝着草莓的甜美,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草莓从夏季水果转变为冬日限定水果的背后,有着一个重要的幕后推手——日本人。

日本的草莓培育系统相当发达,四岛遍布了294个草莓品种,市场上流通的就有近50种。

1964年,日本农林水产省蔬菜试验场培育出了草莓品种「春香。」

「春香」除了早熟、丰产之外,休眠性浅也是它的特别优势。

草莓还会休眠吗?答案是肯定的。

休眠是草莓为避开低温的伤害而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反应。

进入秋季,草莓的匍匐茎抽生逐渐停止,叶柄变短,叶片变小,整个植株矮化。

休眠状态将在温度回升的春天结束,进入二次发芽、开花结果的生命周期。

相比于丰香、静香等草莓品种,春香休眠所需的低温时间极短,5℃以下低温仅需40个小时左右。

这意味着通过温室栽培春香,就可以在秋季九月定植,冬季12月中旬错峰上市,成为一个令人惊喜的「水果刺客。」

草莓的时代跨越:冬季草莓的诞生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积极关注日本草莓栽培技术。冬季草莓「春香」的出现令上海农科园艺研究所眼前一亮。

研究所从供需关系角度考虑,认为草莓集中在夏季上市会拉低整体的售价,因此提出了草莓夏冬两季错峰上市的方案。

种植冬季草莓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特定品种和温室培育。

草莓是一种品性温良的水果,

不冷不热的15℃到25℃是它的生长舒适区。小于10℃,草莓的生长速度就会降低;如果小于零下8℃,草莓会因为冻僵而死亡。

基于植物的属性,在自然条件之下,普通的草莓是难以在冬天存活的。

我们前面提到过的春香就属于耐寒性高、休眠期短的品种,属于是天选的冬季草莓。

但是就算是特定的冬季草莓品种,遇上传统的露地无膜种植,也只能默默接受被冻死的命运。

于是,温室栽培技术被投入到冬季草莓的种植中。

1985年到1986年,西北农业大学就开始了温室栽培草莓的实验。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保暖、加温、透光等设备和技术措施,开辟出一个独立于自然的半人造气候空间,帮助喜温的植物御寒过冬。

根据温室构筑材料的差异,温室也可以分为玻璃、阳光板、塑料薄膜三类。

冬季草莓主要是在以塑料大棚为代表的温室里栽培。九月中下旬开始种植草莓,月末到10月到11月初最低气温小于10℃,开始进行扣棚的工作。

塑料大棚最闪耀的优点是透光性极高。

通过对大棚形状、坡度、高度、跨度等综合设计,令太阳最大程度辐射进入大棚,透光率可以达到60%到80%。阳光不单解决光的问题,还能带来热。

盖棚以后具有吸热蓄热的塑料薄膜以及保温设施,令大棚白天保持在20到25℃的温度区间,夜间也能在5℃以上。

等到了12月份,夜间温度骤降至0℃以下,则需要升级保暖措施,比如给大棚扣棉被,铺设地膜覆盖来进一步保温。

经过几年的技术摸索,90年代初冬季草莓终于从模拟实验落地为市场商品,被装进了京沪一线城市的水果篮子。

夏果、冬宝、四季之果,都是它

正如当年上海农艺园艺研究所预言的那般,冬季上市的草莓价格贵到离谱。

以北京购物中心和涉外酒店为例,一盒净重不到250克的草莓,售价会高达20元,一斤就是40元。而那一年的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换算到每月也就只有200元出头,这意味着一个普通北京人的月收入只够买五斤冬季草莓。相比之下,售价四元到6元的夏季草莓就显得没什么赚头。

除了价格有更大的增长空间,相对而言,同品种的草莓由于昼夜温差较大,冬季结果的草莓相对夏季的草莓糖分会更高,风味会更浓郁。

市场的天平逐渐向冬季草莓倾斜。

在巨大的利润驱使之下,草莓种植开始放弃传统的夏季草莓,纷纷转型栽培冬季草莓。

新品种引进,加上塑料大棚栽培的冬季草莓模式也在全国推广开来。

90年代初,我国草莓产量还不足0.5万吨,经过短短几年时间的发展,90年代中期我国草莓产量突破了80万吨。

即便产量飙升,春节期间冬季草莓依旧能维持40元每斤的高价,全国各地也涌现出了靠着种植草莓达到财富自由的农户。

可惜价格调节着市场供需,靠着巨额利润上位的草莓也因利润骤降而跌下神坛。

随着冬季草莓种植队伍日益庞大,草莓出现了产高价贱的趋势。

1996年全国各地春节期间草莓的批发价已经回落到约7元/斤。千禧年来临之前,冬季草莓价格已经连续四年下跌。1999年,北京冬季草莓的售价约为3元/斤。那一年,北京城镇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322元,一个普通北京人的月收入已经可以炫260斤草莓了。

显而易见,冬季草莓的荣光似乎即将结束了。

但答案是并没有。接盘侠、食品商出现了。

2000年前后,圣诞节、元旦、情人节流行于一线城市。

草莓上市的12月到2月,正好横跨了圣诞、元旦、春节、情人节四个节日。作为冬日里的一抹红,草莓天生与这些红色氛围的庆祝节日产生内在连结。

此外,类似心型的外观与酸甜的口感也契合爱情的感官体验。

于是,过剩的冬季草莓被食品商赋予了关于节日的美好想象,再镶嵌到奶油蛋糕里,搅拌进奶茶里。

经过20年反复营销,草莓被塑造成了冬季水果的符号。

坦白来讲,以现在的栽培技术,冬季草莓定植在九月份,12月中旬结果,第二年6月中上旬结束。

夏季草莓定植在3月中旬,6月中旬产果,采摘期也可以到达11月底。

草莓就成为了一种全年无缝生产的无季节水果。

全年都在采摘期的草莓,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就没有了当季的概念,便宜好吃就行了。

真正关心草莓上市季节的还是草莓种植者、草莓鲜果市场。

他们依旧沿袭着错峰上市的思路,不断内卷的冬季草莓的上市时间、栽培品种更倾向上虞宁玉、宁丰、紫金香雪、紫金硕艳、紫金66号等早熟草莓品种。

《夏季草莓栽培技术》这本书中写到:

「夏季草莓应当在每年3月开始定植,用来填补冬季草莓结束之后的市场空白。」

不知道80年代提倡冬季草莓的那帮人看到这段话会作何感想呢?

春夏秋冬又一春,草莓转了一圈,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原点,而它的足迹已经遍布了四季。

今天的草莓已经成为了一种无法被季节定义的水果。

草莓不是夏果,更不是冬果,草莓是四季之果。

四季还在更替,但对于草莓来说,四季没有了意义。

从夏季的自然馈赠,到冬季的限定惊喜,再到如今的四季无界,草莓见证了人类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它不再仅仅是一种水果,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

文本来源 @赛博食录 的视频内容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