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有感:门庭既已趣入,根株亦须穷竟【两不相伤】

白二无伤文化 2024-03-16 09:30:31

自从读了《庄子》,就一发不可收拾,为什么会反复去读《庄子》呢,主要是他的那种逍遥自在的态度,太太吸引人了,还有那许许多多的,值得反复琢磨的优美句子。庄子本身家境贫寒,可内心却能够如此富有,他不怨天不尤人,能够超然物外,应物随心。

自从隐约看到了这种境界,我就特别的仰慕,总是觉得自己也许能够做到,可实际上谈何容易啊。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在得意时总是毫不意外的迎来打击,在一次次的得意忘形,然后被现实打脸后,我逐渐的感觉到,庄子的那种状态,可能并非是世人认为的那种逍遥和快乐的。

逍遥游不是快乐游,庄子的状态已经超脱五感,他能做到不喜不悲,不将不迎,又谈什么心之外的快乐。他可以为贫穷的生活去做苦工,可却毫不犹豫的拒绝高官厚禄,他不愿意受到任何权利的制约,就连之前做的小小漆园吏也不做了,可见他在名利上的不同之处。

当然庄子也是凡人,他在穷的揭不开锅的时候,也要厚着脸皮去找人借粮,结果还没有借到,庄子能接受现实的打击,但他就算是饿的只能躺着睡觉,也还是能在梦中变化为自由飞翔的蝴蝶。从没有见到庄子埋怨现实,也许圣人们都是那样的高冷,就算是面对自己的窘迫处境,也不想费心去多瞧一眼。

学庄子,必定也要有所侍。就像是过河要借助船只,登山要寻找小径,但是一旦领会后,就要丢掉船只,忘了小路,不然只会为负船而身累,为小径而心累。这也许就不是一条容易的路,每走一步,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路,人生无法重来,是步入藕花深处,还是前路荆棘遍布,如果处处如履薄冰,又谈何闲心漫步。

如果有心而学,学来的还是重重迷雾,逐字逐句,想要窥探庄子的内心,可殊不知文字本身已经面目全非,经过岁月,谁又能够真正了解真实的那个庄子呢,而真实的庄子会不会让人们失望呢,这些问题都是前进路上的心障,太多的问题其实可能并不需要答案。别人的永远是别人的,只有自己感悟到的才是自己的,不同的人心中可以是不同的庄子,这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又怎么能够去找出那个最真实的呢。

也许文字会有变化,可那种存在过的精神是不变的,文字的存在只是一扇门,通往过去的门,走进门里看到什么是自己的事,自己是什么样的心可能就会看到什么样的结果,所以一些表象皆是由心造,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所以学习先得练心。心需要不将不迎,需要静若明静,方能探寻事物本来面貌,方能真知真觉。

做功夫讲究能够定住,庄子说无事而生定,不管外界多么的繁华,对于长生之人来说,都不过是过眼云烟。长生是要将自己放入整体中来思考,人本土里来,又回土里去,谈何欣生恶死呢,又有什么生死可言呢,如果能够做到超脱生死,那么还有什么值得去害怕的呢。

不管怎样,既来之,则安之,何不坐进此道,共同探寻那万物之奥呢!

我是两不相伤蜻蜓点水 润物无声拈花微笑 顺其自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