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如何克服习得性无助
在我们的生活中,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很多人可能会产生一种叫做习得性无助的情绪。
这种情绪让我们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甚至失去了继续尝试的勇气。
然而,克服习得性无助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心理挑战,它关乎我们的自我价值感、积极性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来克服习得性无助,重拾生活的掌控力和希望。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在经历多次失败或挫折后,逐渐形成的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及行为。
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1967年通过动物实验提出,并在后续的人类研究中得到验证。
在实验中,狗被反复置于无法逃避的电击环境中,最终即使笼门打开,狗也放弃了逃跑,表现出习得性无助。
类似地,人类在面对持续的失败和挫折后,也可能产生这种心理状态,表现为缺乏动力、回避挑战、情绪低落和消极自我认知等。
这种状态行为在我们生活工作中有很多的表现,比如。
减肥失败,多次尝试各种减肥方法,如节食、运动,但体重总是反弹,最终觉得自己永远无法成功减肥,不再愿意尝试新的减肥计划。
社交恐惧,在社交场合中多次遭遇冷遇或尴尬,逐渐认为自己不善于与人交往,从而避免参加社交活动,即使有机会也不敢主动与人交流。
学习新技能的时候出现问题,比如学习一门外语,尝试了多次但总是记不住单词、语法错误频出,最后觉得自己没有语言天赋,放弃继续学习。
职业晋升未成功,多次申请升职但都未成功,之后便不再积极争取晋升机会,认为公司的晋升机制不公平,自己永远没有机会。
销售业绩不达标,一位销售人员尽管努力拓展客户,但业绩始终不佳。多次受挫后,开始认为自己不适合销售工作,对达成销售目标感到绝望,不再积极寻找潜在客户。
这些例子都展示了习得性无助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具体表现。需要注意的是,当意识到自己可能处于这种状态时,应积极寻求改变,通过调整心态、学习新的方法和技巧等,重新找回对生活和工作的掌控感。
所以,习得性无助对个体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体缺乏动力和信心,个体开始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结果,因此不再采取行动。
第二,我们会回避挑战,因为过去的失败经验,个体可能选择避免尝试新的机会或挑战,甚至对可能的解决方案失去兴趣。
再次,就是日常的情绪低落和抑郁,习得性无助长期发展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最后,消极的自我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不配成功,无法胜任任务或解决问题。
当我们了解了习得性无助的概念和负面影响后,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在面对重复失败后陷入这种状态呢,我们总结了一些简单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调整失败的认知,学会正向归因。
避免将失败归因于无法改变的个人特质或命运,而要学会看到失败的可控性。
认识到失败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不要让一次或几次失败定义你未来的可能性。
2.设定可实现的目标,逐步建立信心。
避免设定过高的目标,以免一次大失败加重无助感。
设定短期可实现的小目标,逐步累积成功经验,增强自我效能感。
3.分解问题,逐步完成。
将大的挑战分解成更小的步骤,逐步完成,降低对失败的恐惧感。
4.寻求一些情绪支持。
与可信任的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寻求理解和鼓励,缓解焦虑和无助感。
5.专注于过程而非结果
面对挑战时,专注于投入的过程,享受过程中的学习和成长。
关注每次尝试中的进步,将每次努力视为提升的机会。
6.学会发展成长型思维。
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不断提升的。
将失败视为成功的必经之路,持续学习,专注于如何不断进步。
总之,克服习得性无助是一段自我探索和成长的旅程。
通过正视问题、调整认知、设置可实现的目标、培养韧性和寻求支持,我们能够逐步打破无助的循环,重拾对生活的掌控力。
记住,每一次的失败都是学习的机会,每一次的努力都离成功更近一步。只要我们持续地努力、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今天周六,我在成都,和大家说晚安!
2024,我们一起加油!
END
我是唐果,这里是专门分享情感,职场,生活的地方,欢迎评论,分享和关注,希望我们可以一起成长。
如果你有任何的问题,欢迎来问我,我会把我的经验分享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