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军营里舌尖上的尊重,清真美味与战友间的真情暖光。

齐鲁赵公看世界 2024-11-17 13:08:45

在 上世纪80 年代初期的部队基层连队中,那段时光虽然物质条件相对紧缺匮乏,伙食标准或许与当今比较相去甚远,比不上如今。但其中却充满了许多温暖与关怀,尤其是在对待少数民族战士,特别是回族战士的伙食问题上,更是展现出了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尊重。

那时,连队的伙食标准受限于当时的经济和物资条件,每天的一日三餐,仅能满足果腹吃饱。平日里的饭菜既简单又朴素,以大锅菜为主,蔬菜的种类也不算丰富,多以当地的时令蔬菜为主,肉类副食品的供应相对较少。但每当遇到节假日改善伙食的时候,整个连队就充满了期待和喜悦。

在节日会餐或者是改善伙食的特殊时刻,炊事班的同志总是会格外忙碌。他们不仅要考虑如何让全连战士吃得满意,更要特别关注少数民族战友的饮食需求。对于回族战士来说,由于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他们在饮食上有着特殊的禁忌,猪肉是绝对不能出现在他们的餐桌上的。

记得当时我们连就有四名回族战友。一名来自河南,一名来自河北,两名来自甘肃。为了让这些回族战友也能在改善伙食会餐的时候享受到美味和满足,炊事班的同志可谓是费尽了心思。他们会提前与这些战友沟通,了解他们的口味喜好和饮食禁忌,然后精心制定专门的菜单。在采购食材时,他们会特别挑选符合回族饮食习惯的食材,如新鲜的牛羊肉、各类蔬菜、鸡蛋等。

当改善伙食的日子到来,炊事班的同志早早地就开始在厨房里忙碌起来。炉灶里的火焰熊熊燃烧,锅里的热油滋滋作响,香气弥漫在整个连队。为回族战士准备的饭菜格外用心,比如用鲜嫩的牛肉烹制出的美味红烧牛肉,肉质酥软,汤汁浓郁,香味四溢;还有用新鲜蔬菜和鸡蛋一起炒制的营养丰富的菜肴,色彩鲜艳,口感清爽。

开饭的哨声一响,全连干部战士迅速集合,有序地走进食堂。当看到餐桌上丰富的菜肴,大家的眼睛都亮了起来,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期待。大家对丰盛的菜品赞不绝口,大快朵颐。而回族战士们看到为他们专门准备的符合清真要求的美食,更是感动不已。一位叫曹小山的回族战士眼中闪烁着泪花,激动地说:“能在部队里被这样贴心照顾,真的感觉像在家一样温暖。”另一位来自甘肃约回族战士则竖起大拇指,不停地夸赞炊事班的用心:“这味道,太地道了,真的谢谢大家!”

在餐桌上,回族战士们吃得满足而开心,他们感受到了连队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在部队中努力训练、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决心。

对于整个连队来说,这种对少数民族战士的尊重和关怀不仅仅体现在伙食的调剂上,更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同营造了一个团结和谐的连队氛围。

在那个年代,物资虽然不丰富,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却是无比珍贵的。正是这种对少数民族战士的关心和照顾,让大家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能够感受到彼此的温暖,让连队成为了一个充满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集体。

如今,回想起那段岁月,那些为了让回族战友吃得好而努力的炊事班战士们,那些在餐桌上洋溢着幸福笑容的回族战士们,都成为了部队生活中最珍贵的回忆。这段经历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惯,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一个强大军队的重要基石。

即使时光流转,40 多年过去了,岁月的尘埃也未能掩盖住那段珍贵的记忆。部队里那份对少数民族战士的关爱之情,依然熠熠生辉。那是无微不至的关怀,是尊重与包容的温暖传递。它如同一束永不熄灭的光,照亮了各民族战士们的心灵,成为战友们军旅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

0 阅读: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