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军人的餐食

老马评情感 2024-11-23 03:30:59

70年代末期,中国农村开始试着推行了"包干到户"政策,人们整体生活渐渐有了起色。但在贫困地区,人们仍为温饱发愁。我就是那时参了军。

作为农村孩子,我从小就知道缺粮的滋味,对白米饭和馒头充满了向往。原以为军队的伙食会很好,入伍后才发现,其实也差不多。刚入伍时,我们的伙食费每天只有0.61元,第二年涨到0.73元,第三年又涨到0.84元。营级以下的干部和战士吃的是一样的。每个连队都有自己的食堂,自己种菜、养猪。炊事班由一名司务长是排级干部,负责管理后勤和炊事。

伙食质量取决于炊事员的厨艺和司务长的管理。手艺好的炊事员能做出又白又软的馒头和美味的菜肴,提升伙食水平。如果炊事员没经验,伙食质量就受影响。有时蒸出的馒头会发酸或发黄,被战友们戏称为"军用馒头",没人愿意吃,只能偷偷拿去喂猪。米饭有时烧糊了,有时夹生,炒菜更是考验厨艺。炊事员的岗位很重要,连队通常会挑选能吃苦、表现好的战士进炊事班,手艺好的炊事班长还有可能转为志愿兵。饲草员由战士担任,最多干一年,因为工作辛苦,之后会得到照顾,比如去学开车或学卫生员等。

我听说过很多关于军队生活的调侃传说,比如某某人当兵时喂了三年猪,某某人放了几年的羊。这些都是不真实的,喂猪、放羊也是工作需要,也是为军队建设做贡献。很多人是争着去做的,我有一个来自甘肃天水的战友,他父亲是县级干部,他就是主动要求去喂猪的,而且做得很好。

在军队里,伙食费的管理非常严格。人员调动或生病住院、出院时,都需要带上伙食介绍信,精确到几月几日的哪一顿饭。军队的伙食并没有我之前想象的那样好,但它给了我集体生活的锻炼。现在回想起来,那段经历仍然让我印象深刻。

那时候,我们的国家还没有富裕起来,军队的生活也很简朴。单位没有专门的餐厅,被称为"饭堂"的教室既是食堂也是教室,黑板上有时会写着食谱。两个课桌拼在一起就是餐桌,供一班人就座。吃饭时,领导们经常强调文明用餐,比如不抢饭、不占饭、只夹眼前的菜等。害羞的新兵低着头不敢夹菜,会得到班长和老兵们的热情关照。

在军队生活中,军人的素质和同志间的友谊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四十多年过去了,我难忘军队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也难忘那深深的军人情结,这是我心中最美好的记忆。战友们!你们连队的伙食怎么样呢?评论区见哦!

2 阅读: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