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为什么这么火

柔谈美食 2024-07-19 19:50:54

这两年最火爆的菜系无疑是湘菜。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6月,湘菜门店市场占比达到18.5%,超过川菜和粤菜,名列八大菜系之首。在北、上、广、深四大头部城市,湘菜企业都达到了6500家以上。而三四年前,川菜还处龙头地位。

短短几年间,湘菜实现狂飙式增长,社畜的追捧是重要的因素。而打工人热爱湘菜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下饭、性价比高。湘菜丰俭由人,不管是大菜如剁椒鱼头、红烧肉等,还是家常小菜如辣椒炒肉、外婆菜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十分下饭。而在湘菜馆,三四个人,人均30元可以吃到嗨,让打工人的心暖暖的。

不过,湘菜从本地到全国的流行,走过了一段岁月。以北京为例,2008年奥运前,中心区的湘菜馆加起来大概也就十几家。笔者记得,那些年同学朋友聚会,最爱去的就是湘菜馆,几轮下来,就差不多把京城的湘菜馆吃了个遍。

2008年,乘着奥运的东风,商务中心区的餐饮兴旺,餐馆的开立明显加速。湘菜馆虽然依然保持少而精的状态,但一片写字楼附近总能找到一两家。那时候,我们公司同事中午常在一起吃饭,湘菜馆成为最多的去处。因为味道好又实惠,湘菜馆的生意基本都很火爆,去晚了都排不上号。

再后来,湘菜馆眼见得就多起来,从湖南人的聚餐点成为打工人的食堂。更多的人品尝到了湘菜的美味,推动着湘菜进一步流行,又吸引着更多商家入驻,湘菜的火爆自是水到渠成。

在这过程中,许多湘菜馆尤其是知名的餐馆,纷纷打出“土菜”的名头。他们采用的食材,从茶油到配料,肉类到蔬菜,都号称从湖南空运过来。而食材讲究,这正是湘菜的一大特色,食材不在于贵,在于原汁原味和新鲜。这种传统已经延续了两千年。

早在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招魂》中写道:“食多方些,稻粢穱麦,挐黄粱些。大苦咸酸,辛干行些。肥牛之犍,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陈吴羹些。胹鳖炮羔,有柘浆些。鹄酸臇凫,煎鸿鸧些。露鸡臛臇,厉而不爽些。”这段话的意思是:“吃的菜肴丰富多彩。大米、小米、穱麦、黄粱随你食用。酸、甜、咸、苦,调和适口。肥牛的蹄筋又软又香。有酸苦风味调制的吴国羹汤。烧甲鱼、烤羊羔还加上甘蔗汁。醋烹的天鹅、焖野鸡、煎肥雁和鸧鹤,还有卤鸡和炖龟肉汤,味美而又浓烈啊——经久不散。”

从上可以看出,当时楚国食材已经很丰富,包括稻米、牛羊鸡鹅、鱼鲜等等,本地取材,就地烹饪;而在烹饪手法上,烧、烤、焖、煎、卤等都已经盛行,口味上,也形成了酸、咸、甜、苦等为主的南方风味。这是湘菜的起源。

食材的丰富源于地理,湖南地区多山、丘陵众多,同时河网密布,四季分明而阳光雨量充足,农林牧渔都很昌盛,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无论是主食类的稻谷,还是作为菜肴的山珍、河鲜、菜蔬、水果等,在湖南都非常地充裕,并形成了今天湘菜的三大门派,以山珍为特色的湘西派、以河鲜为特色的洞庭湖派和兼容并蓄的长株潭派(也叫湘江派)。

其中,湘西区域少数民族多,包括苗族、土家族、彝族、白族等,他们生活在山区,因为气候潮湿,在食物储藏、饮食风俗上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如酸苦的嗜好、干菜和腊肉的制作等,这些成为湘西味道的一大源头,象湘西腊肉、邵阳的猪血丸子和香干等远近驰名;同时,区域远离繁华、空气洁净,山高林密、梯田纵横,土特产格外丰富,张家界的莓茶、龙牙百合便是代表。

与此对照的是,岳阳、益阳为代表的洞庭湖区域。该区域境内水系发达、河鲜众多,于是在河鲜的烹制手法上推陈出新,如做鱼虾会加入本地产的紫苏,香味独特。同时该地山水灵秀而位置优越,自古就是交通要冲,便成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安化黑茶由此名扬中外。

另一方面,长株潭地区地处湖南中部,自古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湖湘文化发源于此,湘军创立于此,人杰地灵、风云际会,在美食上也成为当仁不让的湘菜第一门派。如作为湘军军粮的湘乡烘糕、崛起于阡陌的湘乡米粉、民国要人谭延闿主创的组庵菜等,让湘菜带上了丰富的人文内涵。而在地理上,该区域倚仗湘江的滋养,农林业发达同时水产丰富,湘潭的寸三莲、水府庙的刁子鱼、炎陵的黄桃,自古有名,同时发展出冰糖雪莲、火焙鱼等经典湘菜菜式。

除此之外,湖南与江西、湖北、四川贵州接壤,在与周边地区交流中,也引入了不少饮食风俗。如元末明初,战乱过后湖南人口大幅减少,朝廷启用江西填湖南的政策,江西人迁入湖南,因此带来了赣菜的一些风味。然后明代辣椒的引入,再给湘菜加上了香辣的成色。

如此,湘菜的辣是明代才开始的。辣的流行在于江湖。因为它有祛湿的功效,与湖南本土气候、人们生活习俗正好相得益彰,辣便逐步成为湘菜的主流。它与湘菜秉持的香、嫩、鲜一起,成为今天湘菜行销市场的密码。

所谓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湘菜的脱颖而出,正是以湖南物产的博大和丰富为基础,同时在千年的发展中,不断吸收、融合加上创新,形成了缤纷多彩的湘味,从本土走向广阔的远方。

阅读原文: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