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洋结合:为大清朝续命的红单船

冷炮历史冷知识 2024-11-20 03:16:46

清朝在问鼎中原不久后,便继承了明朝的对外封闭政策。虽然在实际操作中稍有改善,但制度性的压制,一直让本国的海运业不死不活。

然而,就是在如此高压之下,广东沿海的商人们还是在关键时刻拯救了帝国。他们手里的那些破旧商船。在那个特殊年代,竟成为大清帝国的续命神器。

海禁废弛的产物

清代的广东十三行

清朝自乾隆嘉庆时代之后,民间经济渐趋活跃。不但欧洲各国的大型远洋商船频频到访广州。沿海地区的民众也建造船只,出海经商。其中以广东人最为热衷出海贸易。

当时华商贸易的范围,大致包括今日的爪哇、苏门答腊、马六甲、菲律宾等地。其中又以暹罗和越南、吕宋等往来便利,成为华人出海贸易的首选之地。广东商人大量打造船只,前往暹罗和越南贩运大米、桐油甚至活鸡活鸭等货物。虽然利润微薄,但往返时间短,载货多,长年累积下来也能获得不菲的收益。

清代的亚洲地图

广东商人使用的船只,大多就近在广州附近的船场里打造。清朝对商人出海贸易有严格的限制,船只的尺寸、载重乃至水手、补给品和武装都有严格规定。所以,打造船只时必须向当地海关申报,海关会对该船出具红单以备稽查。民间就把这种必须出具红单才能打造的出海商船称作红单船。

但与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式帆船不同,这些广东的红单船,居然还是结合西洋科技的产物。

早在明朝时,澳门获得居留权的葡萄牙人,就大量使用中国帆船展开中国和东南亚的区域贸易。在实际使用中葡萄牙人发现中国帆船船体单薄,行驶不够灵活,不如西式帆船能够抵御风浪和海盗袭击。但西式帆船也有造价高昂和需要大量熟练水手操作帆索的问题。于是,葡萄牙人就将西式帆船的长舷展比船身,与中式帆船的硬帆结合起来,发明了一种兼有中西帆船优点的新式帆船,中国人称之为老闸船。

老闸船比传统的中国帆船适应远洋航行。除葡萄牙人使用之外,也被广东的船匠们大量仿制,用于中国商人出海贸易。广东所打造的红单船,大多数都是这样的老闸船型。

一艘装有中西两种风帆的老闸船

驰援长江

太平军一度横行大清的半壁江山

1852年,已经非常壮大的太平军占据武昌,并准备顺流而下,直取南京。虽然,太平军在金田起事的时候全军都是步兵,并没有水军的编制。是在进入长江沿岸地区之后,不断吸收渔民和船工加入,快速打造出一支规模不小的长江水师的。

清人记载太平军水师也像陆军一样编制前后左右中五军,每军万余人,出战动辄大小船只数百只,布满江面,十分壮观。

虽然太平军的水师是在战争中临时草创,训练和武器都说不上出色,但清朝的长江水师依然难以抵御。当时,清朝在长江上的军船都属于绿营编制。他们的船型以哨船和唬船为主。这两种都是始于长江上缉捕走私的巡逻船,载员众多,行船灵便,但对付民船并没有突出的优势。绿营水手常年疏于训练,船只缺乏维修,船上的大炮数量也严重不足。所以,清军水师官兵,总以保船避战为要。每当太平军的船只沿江进军的时候,长江水师总是不战自溃。

清代的海关缉私船

长江是大清王朝的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一方面上下游之间的物资运输事关整个南方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另一方面从江南财税重地征集的粮饷必须经过长江才能北上抵达北京,保证皇室和八旗官兵的日常用度。毫不夸张的说,把握不住长江,就不可能有大清帝国的存在。

太平军占领武昌后不久,清廷就急诏广东督抚大员,命广东召集大小船只,北上协助防御太平军。随后大臣孙瑞珍又上折子奏请雇佣广东的红单船对付太平军水师。孙的奏折里说顺德陈村出产的红单船船只之快速,炮火之精锐,点发之娴熟,较之额设师船得力不啻数倍。所有舵工、水手皆父子兄弟,一遇敌皆合力向前,无推诿溃散之虞。

朝廷遂诏喻两广总督叶名琛、广东巡抚柏贵迅速前往雇佣红单船,配备火炮和火药派黄开广带领速由海入江,听候前方将领向荣等调遣攻击。

续命神器

一艘典型的红单船素描画

红单船不过是携带有一些武装的寻常商船。清朝皇帝和政府向来不喜欢华人出海贸易,所以对武器和人员都严格加以限制。为何这种条规束缚下的商船反而比正规战舰更有威力呢?

原来在嘉庆道光时期,广东海面上海盗肆虐。著名的郑一、张保仔等大头目拥众数万,频繁劫夺往来广东附近海面的商船,甚至连西方国家的船只也不免受害。海盗使用的火炮都是自南洋辗转购买的洋炮,火力凶猛。为求自保,红单船的船主们也千方百计从澳门的葡萄牙人,或者是与十三行有联系的西方人那里购买西洋火炮。

正在袭击西洋商船的清代海盗

当时商人购买的熟铁长管前装火炮,称之为洋庄炮。这种欧洲二手货,重量为六百到一千几百斤不等,却比之二三千斤中的自造土炮射程更远,威力也更大。更重要的是,不少上岁数的西洋炮也比新造的中国炮质量可靠,不易炸膛。后来湘军水师和绿营水师也都进口仿制这种火炮作为战船的主要武器。

第一批进入长江作战的红单船为大号红单船8艘、中号红单船12艘。后续又雇佣了红单船14艘,由两广总督差遣将领率队从海路北上,自上海的宝山县进入长江,会合长江的绿营水师防御金陵一带的江面。

雇佣红单船与水手,加之添置火药、火炮和炮弹一切开销,都是从粤海关帐目内暂时挪借。而粤海关的收入大都是从管辖下的数量众多的红单船抽取关税得来,真可谓是典型的羊毛出在羊身上!

以运货为主的红单船 成为清帝国的顶级战船

红单船作为大宗物资的运输船真的适合在长江这样的内河里作战吗?其实对付太平军水师这样的没有经过正规水战训练,又异常灵活的对手,红单船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为了运送大宗物资,红单船的船身打造的非常坚固,太平军粗劣的火炮难以对船身造成致命伤害。红单船的炮位超过了长江上所有的内河战舰,在有限的江面作战空间里列队轰击,凭借洋庄炮的火力很容易制造一条封锁线。对于缺乏防御、船体脆弱的太平军小船来说是极大的杀伤。

同时,同一艘红单船上的广东水勇的确是大多出自同一宗族,在战场上能做到共同进退。这与暮气深沉、动辄逃跑的绿营水勇风气大不相同。管带红单船的广东将领吴全美性格坚毅,能约束这些彪悍的广东水手,又是水师营出身。他所带领的红单船队,遂成为太平军水师最顽固的对手。

太平军船只以从长江沿岸缴获征发的民用商船渔船为主,数量最多的是一种湖南商人用作煤炭木炭贸易的炭船。这种船船身细长、速度快,船尾有坚固低矮的船棚。但太平军使用的船用火炮多半是自制或缴获的土炮,所用火药质量低劣。太平军水师的兵卒多是长江的水手和渔民,操作船只极为熟练,却缺乏使用武器的技术和训练。以至于清军对朝廷的奏报里也说到,太平军不善施放船炮,即使炮弹击中清朝战船,船只依然行驶如故。

老照片上的清代内河船只

纵横长江

辐射甚远的太平天国运动

长江下游水战的焦点,是南京附近江面控制权的争夺。太平军以南京为大本营所在地,更加派遣重兵严加防守。作为太平军资深将帅中唯一水贼出身的将领,秦日纲亲自率领主力水师战船驻守在南京段的江面阻截清军。

进入长江后仅一个月,红单船队就和太平军在南京段江面交火,一举俘虏太平军战船260多艘,俘虏太平军200余人。随即又在太平县击毁太平军船百余艘。当时正值咸丰四年,太平军占据南京不久,士气正盛。长江的绿营水师见到太平军战船蜂拥而来无不争先奔逃。湘军则刚刚创立,还没来得及与太平军交锋。

红单船队的胜利让清军在南京附近站稳了脚跟,使得清军围攻南京的两个主要军事基地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可以保持顺畅的联系。因为有着江南、江北大营和红单船队的存在,使得南京附近的太平军主力部队迟迟无法渡江增援作为先锋北上的林凤祥和李开芳军。最终,北上的太平军成为一支孤军。

可以设想,如果没有红单船在最关键的时刻压制了太平军的水师,太平军就能顺利隔断江南江北大营而予以各个击破。如果在长江江面上没有阻碍,太平军主力就能轻松沿着运河向北接应其先锋部队。进而和清军在今山东河北一带进行决战。以清军当时的表现来看,胜负实在难以预料。

红单船在长江战场上优势明显

红单船队在长江上的战斗,直接拖住了太平军最精锐的一支军队。让北方的清军可以以优势兵力进攻北伐的林凤祥部。也使得曾国藩的湘军能够从容不迫的收复失地。在湘军水师壮大之前,红单船队成为长江上清军唯一可以依靠的水上力量。仅仅在咸丰五年3月的一次交战中,红单船队就击毁太平军战船三百余艘,夺取船炮85门,火药4000斤。战斗中,仅有1艘红单船被击沉。4月,红单船队又烧毁敌船200艘,缴获25门船炮。

不久,红单船队又在三山击败太平军,击毁太平军7座炮台、关卡十余处,太平军战死者二三千人,不得不退出盘踞已久的三山大营。6月,在清军收复太平的战役中,红单船轰沉太平军战船数百艘,配合陆军收复太平和芜湖等地,太平军死者一万多人。

接着,红单船又以芜湖为中心,在水面上和太平军进行了广泛的交战。不但支持了清军对芜湖地区残敌的扫荡作战,也截击从上游前来增援的太平军水师。为清军收复江南地方出力甚多。

当然,清军战报一贯虚报多报,对自己的损失则少报瞒报。所以,以上的战果未必真实可信,但红单船在战斗里表现不凡是可以确认的。因为无论是前线将领还是朝廷,都数次向广东方面提出增拨、增雇红单船的要求。

一张老照片上的红单船

胜利背后的苦涩

具有宣传性质的剿灭粤匪图

众所周知的是,从清朝中期开始,财政吃紧一直是困扰战争进程的大问题。从乾隆帝开始,清朝皇帝开始向地方富户频频伸手。既有公开场合下的摊派认捐,也有暗中鼓励的主动报效。但无论什么名目,民办企业的老总们都因为这种种不得已的支出而苦不堪言。

以红单船事为例,有人向慈禧奏报,说请调红单船百艘增援长江战事,但是国库没有钱,可以让广东十三行商人出钱。广东十三行总办是大商号伍家担当,主事人伍崇曜向官府申辩,自担任总商50年间,已经承担各种捐输二百余万两,实在无力支撑。自五口通商以来,十三行失去了对西洋贸易的垄断特权,财力一落千丈。最后以捐赠四万白银作为已经雇佣的红单船的修理费应付了此项差事。

尽管经费困难,清廷仍旧想法设法挤出钱来。广东督抚前后雇佣红单船百余艘陆续派遣北上,增援清军长江水师。红单船配合清军各部在长江江面作战。

此时的红单船已经暴露出自己的弱点。当时西方已经普遍实现了帆船制造的标准化,质量有充分保证。而广东工匠依旧是按照传统手工方法打造帆船,导致帆船质量普遍不如西式帆船。加上红单船原本是常年出海的老旧商船,船只寿命已有折扣。参战后战事激烈,大炮每日开火,后座力将船身震裂,导致每次作战过后都必须修补。

原本,红单船每年必须进行两次维修,修补破损,用油会填平船板间的缝隙。驶入长江之后因为战事激烈和缺乏工匠,维修也不能进行,更使得红单船的船况雪上加霜。

水路并进的湘军 在很大程度上排挤了广东的红单船

更为朝廷众臣诟病的是广东雇佣的水勇的纪律问题。广东水勇的问题主要有三条:

第一,抗拒命令,私自行动。驻扎长江清军各部中粤勇一直有桀骜不驯的名声。就在红单船参战的当年,就发生过统领红单船的将领吴全美违背总帅向荣命令,私自拔锚撤退的事件。只是因为吴全美后来屡建战功,才免除了处罚。但粤勇作战不听指挥的事情之后却屡屡发生。

第二,红单船水勇将粮食和火药私自卖给太平军,有资敌之罪。

第三,红单船各将品行恶劣,不堪使用。其将或有贪污劣行,或纵容部下骚扰地方,只有少数人可称善战。

其实仔细推勘这些奏报红单船队弊病的奏折,十有八九都出自当时作为署理江苏巡抚并负责清朝东南方面作战的李鸿章。湘淮军是依照本乡本土原则建立起来的封建军队,对于师徒门第和乡党宗亲关系有很深的依赖。这种关系一方面加强了上下级之间的联系,使得官兵一心,营中团结。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非本派系部队的排挤。

当时遭到排挤的并非只有红单船队。以青年勇将之名在剿捻战争中脱颖而出的陈国瑞,曾经一度作为僧格林沁军中的主要战将。在僧格林沁战死之后,随即遭到了淮军的排挤,被曾国藩弹劾而降职。骄兵悍将、盗卖国家物资、贪污等都是清朝军队中长期存在的痼疾。如果件件详细追究,很快清朝就没有兵将可以驱使了。所以有清一朝,弹劾政治对手贪污与跋扈,成为打击政敌的一种常用手段。

清廷并非对这些潜规则毫不知情。但当时湘军水陆两军都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尤其湘军水师在获得南方各省税收之后,已经拥有战船千余艘,船炮二三千位,将太平军在长江上的势力扫荡殆尽。如此一来,红单船存在的意义也丧失了。

同治六年7月,在湘军攻占南京一个月后,红单船队被清廷正式宣布遣散。纵观世界历史,征用商船改造成军舰使用的例子比比皆是。17世纪的英国荷兰战争中,荷兰海军就大量征用其世界上最大的武装商船队参战。但改装商船作为国家最强战舰,长期担任水军主力,挽救战局的情况却非常罕见。

半个多世纪前 马格尔尼访华时的东西方船舶对比

究其根源,还是清朝水师长期漠视世界海军发展潮流,在技术和战术上都还停留在中世纪,反而不如经常与西方人接触的商人和水手了解世界先进海军的真实水平。于是,由运桐油大米的货船来出面拯救整个帝国命运的奇景,出现在19世纪的大清也就毫不出奇了。

3 阅读: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