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该如何迈向国际?

踏浪乘风课程 2024-04-25 21:40:40

尽管,国内也有理化生等自然科学科目,而且成绩教育抓得很紧。然而,仍然不可忽视科学学术论文匮乏,甚至存在剽窃、造假的现象。不得不让人去思考:我们的科学教育路数对吗?

著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曼教授的些许成长经历似乎让我们有所启发。

费曼教授的父母,本想让他在生物方面有所成就,从小就领着孩子阅读大英百科全书,在自然界中观察、学习,从小培养的观察、探索习惯起了很好的作用。成年后费曼教授最终还是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置身于大量的实验、探索中取得了辉煌的物理学成就。

反思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否到位呢?很明显,受应试教育功利性的绑架,我们的孩子学习的自然科学更多的只是识记课本上的公式、定理,甚至于对很多科学实验并未亲手经历,更多的时间也要通过做题来提高分数。至于更多的科学书籍阅读,大量实验探索探求真相的过程则被完全忽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都懂,然而,实际操作上,我们是否真正重视了渔的过程?

其实,很多学科,在应试功利的绑架下已经变质了。比如语文,那些铺天盖地的文本理论,让国际顶尖的文学大师都会望而兴叹。孩子们只是忙着识记标准化答案,做没完没了的卷子,却没有时间自由阅读,培养独立思想和探索写作习惯。而理化生等自然科学学科,没有时间大量阅读相关书籍,更没能培养独立的观察和探索习惯,只是千篇一律答案统一的考题。

而对精英教育理解的偏差,更是让每一个受教育个体无权去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深入学习,统一的考试科目扼杀了个性与特长的发展。基础教育下的偏执,使得高校独立的学术精神很难被弘扬。一些二流的高校直接沦为应试教育的延伸,缺乏独立自主的办学理念。

科学精神的弘扬和发展,必须要让孩子从小可以接触大量自然科学书籍的阅读,同时,也让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充分的发挥该有的价值。同时,科学人才的选拔,是否也该走出“统一高考”的泥潭,打破年龄局限,更加重视实验创新实验能力的选拔呢?

否则,教育发达的孩子们从小学习玩弄高科技,而我们只是在纸笔的世界里空想科学精神,是否有些在原始社会里发展高科技的意味呢?

科技教育的兴起,应从尊重科技图书阅读,培养观察、实验探索习惯做起。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