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蜜月期:不选购幻影2000、F-16和F-14,却连续引进四款直升机

伩蕊历史加油站 2024-11-08 14:48:4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美蜜月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面临着一个颇具戏剧性的抉择——法国的幻影2000,美国的F-16和F-14,几乎是当时西方最先进的战斗机,咱们都有机会购买,各方面条件极其诱人。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中国一边婉拒了这些“空中猛禽”,一边却高兴地引进了几款西方的直升机,甚至发展出了后续的国产型号。

中美蜜月期与中国空军装备现状

首先,咱们得先讲清楚这个所谓的“蜜月期”是怎么回事。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了缓和,尼克松访华为两国关系破冰,这个局势让中国有机会接触到西方的军事技术和装备。

在这个时期,中国空军的装备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主力机型还是米格21这种早期二代机,而西方国家的空军已经全面迈进了第三代战斗机的时代。

换句话说,当时中国空军在装备方面是“望尘莫及”,看着西方先进战斗机心里直痒痒。比如法国的幻影2000,美国的F-16、F-14,都是一等一的“猛禽”,放在中国空军的采购菜单上,简直像是摆了一桌子好酒好菜。

但中国最后却一款也没买,甚至还拒绝了美国派F-16飞到中国做的飞行表演,理由何在?要理解这背后的原因,咱们得看当时的现实情况。虽然西方国家乐于向中国推销这些战斗机,但这里面可没少藏“猫腻”。

拒绝幻影2000、F-16和F-14

先来说说法国的幻影2000。这款战斗机在当时是法国的骄傲,不仅性能先进,而且飞行员对其评价也很高。

中国对幻影2000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甚至派出了飞行员去试飞。按理说,大家都觉得这门“亲事”成了,结果法国那边开出了一张24亿美元的账单,40架飞机24亿,这价格直接把中国吓退了。

毕竟,那个年代的中国外汇储备加起来也没多少,这24亿美元对当时的中国来说简直就是天价。

除了幻影2000,美国的F-16和F-14也同样没能入选。原因倒不是价格,而是美国的态度问题。美国的确积极向中国推销F-16,为了证明它的优越性能,还特意派出数架F-16到中国做了飞行表演,表演的确让人叹为观止。

然而,美国虽然看似热情,但也留了一手。它向中国推销的并不是完整的F-16,而是减配版——使用老旧涡喷发动机的F-16/79,性能大打折扣,而且美国对核心技术的转让也十分谨慎,完全没有要分享先进技术的意思。

再加上这些条件,最后中国也决定放弃了这个“削弱版”的F-16。至于美国的F-14,虽然被推上了谈判桌,但从一开始就没多少实际意图。

这款战斗机对于美国自身的战略意义极大,向外输出这种重型战斗机本身就不是美国政府愿意考虑的事情,因此F-14只不过是被摆出来“走个形式”而已,实际希望渺茫。

总的来看,虽然幻影2000、F-16和F-14都是当时最为先进的战斗机,但无论是高昂的价格、技术转让问题,还是美国在装备方面的“精打细算”,都让中国最终选择了拒绝。而与此同时,中国却把目光转向了更为务实的选择——直升机。

引进四款西方直升机的原因

在拒绝了昂贵的幻影2000和“缩水版”的F-16后,中国反而连续引进了四款西方的直升机:法国的SA-321“超黄蜂”、SA365N“海豚”、SA341/342“小羚羊”,以及美国的UH-60“黑鹰”。这让人不禁好奇,为何中国会在战斗机上犹豫不决,而在直升机上如此果断?

我们先从“超黄蜂”说起。中国在70年代初期开始考察西方的直升机,特别是中、重型运输直升机,这类直升机对中国的远程兵力投送和火箭发射等任务至关重要。

而SA-321“超黄蜂”正是这种中型直升机,能够满足多种任务需求。中国从法国引进了14架“超黄蜂”,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国产的直-8系列直升机,用于陆航的远程兵力投送,甚至在运载火箭试验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进“超黄蜂”后,中国又引进了法国的SA365N“海豚”直升机。这款直升机最大的特点是法国愿意进行技术转让,允许中国在国内组装,并逐步实现零部件国产化。这也为后来中国自主研发的直-9系列打下了基础。

与幻影2000坚决不进行技术转让不同,法国在直升机方面表现得非常慷慨,甚至允许中国出口改进型直-9,这使得“海豚”成为了中国空军和海军的重要一员。

“小羚羊”则是另一款引进的法国直升机,虽然数量不多,仅有8架,但它作为一款轻型武装直升机也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使用经验。相比之下,数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则是美国的UH-60“黑鹰”直升机。

这款直升机之所以备受青睐,主要是因为它出色的高原飞行能力。中国拥有大量的高原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对高原直升机的需求非常迫切。尽管美国拒绝向中国出口军用版“黑鹰”,但所谓的“民用版”只是个说法,本质上这24架黑鹰的性能并不逊色于美国军用版。

中国在中美蜜月期拒绝了西方的三代战斗机,却选择了四款直升机,这背后其实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首先是经济因素,幻影2000的高昂价格超出了当时中国的承受能力,而减配版的F-16和F-14则无法满足中国对先进战斗机的需求。

其次是技术转让问题,西方国家在战斗机方面保留了很多核心技术,不愿意分享,而在直升机方面却显得宽松得多。

其次,从战略角度来看,直升机对于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发展有着更为实际的作用。70年代的中国不仅需要提升空军的作战能力,还需要在运输、火箭发射、救援等多种任务中提高灵活性。

中型和重型直升机在远程投送、高原作战中的重要性,甚至不亚于先进战斗机的空战能力。尤其是对于我国广袤的高原地区,能够在高海拔环境中飞行的“黑鹰”成为了中国军队不可或缺的装备,显著提高了高原作战和运输能力。

从当时的现状出发,中国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全面提升军队和国防能力的综合方案,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空战能力。

在引进这些直升机之后,中国的直升机产业也逐渐从模仿走向了自主研发,尤其是直-8、直-9的国产化进程,以及后来武装直升机的研发,都证明了这一步走得是稳而准。

中美蜜月期的军购抉择,表面上看是一次“拒绝”和“接受”的简单交易,但实际上包含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战略考量。中国拒绝了幻影2000、F-16和F-14这些“猛禽”,却连续引进了四款西方直升机,这是因为直升机的选择更加符合中国当时的实际需求。

它们不仅填补了中国在运输和多任务执行能力上的空白,更为中国后续的直升机产业打下了技术基础,使得中国能够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实现直-10、直-20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自主直升机的量产。

参考资料:

中国直升机极简史 澎湃新闻 2019-10-23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