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之智经济原创)
在之前一段时间,笔者发布了一系列政府债务相关的文章,分析了全球及主要经济体政府债务结构及影响,尤其是重点分析了中国政府债务状况及转型发展之道。接下来,准备探讨价格变化、通货膨胀对宏观债务带来的影响,力求从多个角度加以剖析,提出独到的观点见解。今天这篇文章算是一个提纲要领的引言,以下列举一些后续文章将要探讨的几个主要观点论断。
第一,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本质区别。
物价上涨是指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上升,也就是商品或服务变得更贵了。通货膨胀则是指流通中的货币变多了,形成资金规模的膨胀效应,其本身并不反映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化。通常情况下,通货膨胀将会引起物价上升,因而普遍将物价上涨效应等同于通货膨胀。然而,简单地将物价上涨现象归结为通货膨胀造成的结果,这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那是因为,通货膨胀只是引起物价上涨的诸多原因中的一种,因而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没有直接对应关系,甚至有时候货币供应量和物价呈现出负相关关系。
第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不一定带来物价上涨的结果,有时候反而适得其反。
在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时候,只有当增加的货币流向了消费品,才能带动物价上升。实践中,物价水平可能不会随着货币供给的增加而上升。其一,当市场主体获得更多的货币资金,未必增加消费品购买,就难以形成相应的物价上涨效应。有时候,货币资金流向非消费品领域,比较常见的是形形色色的资本品,比如股市、楼市,因而以消费品为主的物价指标不会上升,但是推升了资产泡沫。其二,当经济前景不明朗,市场预期悲观,人们就会更多地趋向于储蓄和持有现金。这时候即便货币流动性显著增加,可能也难以抬升物价水平。其三,有时候,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不但没能够转化为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力,不会扩张需求,而是流向了生产端,带动供给扩张和产能扩大。那么,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不但没有抬升价格,反而可能造成供大于求,进而驱动物价下降。
第三,虽然人们痛恨通货膨胀,但是通货紧缩更为可怕。
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常常被人们口诛笔伐,谁都不希望自己存入银行的存款缩水,使得购买力降低。但是通货紧缩则是一个更可怕的经济状况,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甚至社会动荡,对经济运行和个人生活都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并且,价格波动具有放大效应,尤其当资产价格下跌形成一致性预期的时候,就会形成资产负债表螺旋式衰退,将显著扩大风险和危机。无论什么情况下,只要出现价格下跌产生通缩效应,都意味着危机临近,或者供大于求造成产能过剩,或者需求萎缩引起经济萧条,亦或者流动性缺失导致资金链断裂和金融恐慌。
第四,通货膨胀与债务扩张关系紧密,表现为政府部门或者市场部门加杠杆。
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量增加之后形成的一种效应。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除了基础货币加大投放以外,更多地依靠市场主体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方式产生。在整个货币供应量中,基础货币占比较小,其余部分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产生的派生货币。当货币供应量增加,基础货币这部分将推动主权政府或者中央银行的债务增长,使得政府部门加杠杆。其余的更大部分存款货币增长,则依靠市场主体的债务扩张才能实现,使得市场部门加杠杆。无论是政府部门加杠杆还是市场部门加杠杆,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形成的通货膨胀效应,必然意味着宏观债务水平的扩张。
第五,通货膨胀是信用货币制度能够维持的必然条件,要客观看待铸币税。
通货膨胀并非政府为了逃避债务而主动为之的不负责任行为,而是现代经济能够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第一,货币贬值形成的铸币税效应,并非只有政府部门获益,所有背负债务的市场主体都能够从中获得好处。第二,在信用货币时代,政府发行主权信用货币不会吸纳黄金等财富,难以获得类似于金本位制下的铸币税权力,反而会增加政府债务或者央行债务,信用货币发行越多债务就会越大。第三,在货币供应量中,以政府信用发行的基础货币占比较小,大部分货币供给主要依靠市场主体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方式产生。政府对通货膨胀的贡献相对有限,反而市场力量对通货膨胀的贡献更大。
第六,通胀诱惑下的经济繁荣隐藏着债务陷阱,现代经济难以摆脱这个陷阱。
物价上涨往往产生较大的诱惑,从而造成通货膨胀效应。当价格持续上涨时,更多的投资者会被吸引进入市场,期望获取投资收益。需求的快速增加可能引起市场供需关系失衡,出现供不应求,从而推动市场价格进一步上涨,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这种正反馈效应可能导致市场出现非理性的繁荣,表现为资产价格上涨过快,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货币流动速度显著加快,造成市场过热现象。当市场过热的时候,往往存在持续加杠杆行为,并引起流动性趋紧,无形之中逐渐编制成债务陷阱。现代经济是债务驱动型经济,本质上难以避免通胀诱惑下的债务陷阱,需要政府部门采取有形的手加以风险管控。
第七,有效需求扩张将促进物价温和而均衡的上涨,这是较为理想的状态。
在现代经济发展历程中,所有经济繁荣时期都存在物价上涨现象。理想的状况是有效需求扩张伴随着物价温和而平稳地上涨。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有效需求扩张。在供给稳定的前提下,需求的增加将带动价格水平上升。如果需求是有效而真实的需求,这样的价格上涨是合理的。如果投机需求和无效需求盲目扩张,引起物价剧烈波动和上涨,就会对经济带来较大的破坏力。二是物价上涨要保持温和。在需求扩张的过程中,如果供给没有相应增加,甚至出现供给减少,那么就可能出现供需错配,价格水平就会剧烈波动,导致市场失衡。
第八,供给对价格的影响主要存在两种情况,供给过剩和供给冲击。
供给过剩通常引起价格下跌,是工业社会引起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标准化生产使得产能扩张较为容易,这成为工业社会的典型特征,也为债务危机埋下了伏笔。企业为了扩大生产,通常从银行获得贷款,通过债务杠杆扩张产能。然而市场主体往往陷入零和博弈,产能过剩状况极为常见。相较于产能过剩,供给冲击可能是更为强烈的一种影响。供给冲击是指供给能力突然萎缩,从而引起价格剧烈上涨。供给冲击主要是由外部事件引起的,例如突发自然灾害、地缘政治冲突、国际航运阻断等,具有突然性和不可控性特征,容易导致生产中断或供应链断裂。
第九,价格对资产和负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隐含着潜在风险。
市场价格波动通常影响资产总值变化,但不会影响存量债务规模,因而价格对资产和负债存在非对称性影响。当市场价格上升,资产就会增长,形成财富效应。由于负债规模不会随着资产增值而增加,因而净资产就会增长,负债率能够显著下降。然而,价格上涨之后,必将抬升购入资产的成本,影响实体经济增长,甚至出现脱实向虚。相较而言,市场价格下跌会带来更多危害。价格下降引起资产贬值,但是负债规模不会随之减少,那么负债率就会显著上升,放大存量债务杠杆风险,导致资产负债表的恶化。如果市场价格下跌造成资产价值低于负债规模,就出现资不抵债,危机就难以避免。
(原创作品,请关注学之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