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智慧的一首诗,将世间名利看得透彻,末尾两句值得深思

槐序文史 2024-09-16 14:38:51

精读古诗词

出头皆是新年少,何处能容老病翁。

更把浮荣喻生灭,世间无事不虚空。

顾况《赠僧二首·其二》

顾况,中唐诗人,白居易曾在15岁时,持《赋得古原送别》一诗拜谒顾况,得顾况赏识,进而诗名渐起。

“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757年,顾况进士登科,之后宦海沉浮,历任著作佐郎、饶州司户参军等。

公元792年,顾况辞官归隐,于茅山受道箓,自号“华阳真逸”,从此仙游,不知所踪。

下面我们就深度解读一下他这首诗。

诗题中的“僧”为江苏宜兴一位得道禅师,顾况晚年受困于仕途,前去问道,因有所悟,便写了两首诗赠给上人。

诗文大意可解为:

四下看看,身边都是意气风发的少年人,他们充满了活力,如同新起的朝阳。反观自己,垂垂老矣,暮气沉沉,渐渐觉得,这个世界已经没有我安身立命之地了;

但反过来想,如果将人一生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和生死相比,一切又都那么虚幻,辛辛苦苦在尘世挣扎,最终变成一场空。

顾况这首诗写得很通透,将这浮世万千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他晚年不再眷恋风尘,而是归隐林泉,做一个潇洒闲逸的修行之人。

不过,从“出头皆是新年少,何处能容老病翁”这两句诗看,诗人也经历了一段比较漫长的迷惘期,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云淡风轻。

正是因为有这种纠结,诗人才求教于高僧,寻求解脱。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有些路需要走过了,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且可以为这种生活去学会舍弃。

但无论如何,你会发现人生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不管身居何位,拥有多少财富,到了一定的年龄段,你注重的只有一件事,那就多活几天。

于是告别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日子,开始减盐减糖,再也熬不起夜。

身体的每况日下会让你意识到,房子、车子、票子并不能带给你更多快乐,充其量只是一种身份象征。而到了医院,面对医生,所有的身份都是X光后的赤条条。

因此,你开始觉得,或许住一个有山有水的小乡村也不错,听鸡鸣狗吠,蛙声阵阵,闻着稻谷飘香,心里踏实了许多。

这个过程就是“悟”,正如诗人在诗中所写“更把浮荣喻生灭,世间无事不虚空”。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两手空空,本能拥抱的就是母亲和爱,无论生在帝王家还是普通百姓家,爱永远都是等量的,没有高低贵贱。

甚至,富贵人家的爱更加严苛、残酷。

之后慢慢长大,有了物质启蒙,建立了自尊心,浮世的虚荣便填充进来。对于大多数60岁之前的人而言,幸福就是比较级,我比你过得好,我就开心,我的子女比你的子女出息,我就有面子。

但实际上,都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人生进入暮年,一些老朋友开始走了,这个时候你才发现,再没什么好比的了。甚至你会觉得,曾经非得压一头的人,你反倒希望他们能过得开心幸福。至于自己,早已看轻了、看淡了!

最后,你只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这辈子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你能否坦然面对死亡,决定了你的生存质量,活得充实的人,从不畏惧贫穷、苦难和别离。因为,他内心对自己、对别人都没有愧疚。

回头望望曾经走过的路,也会叹一句:世间无事不虚空!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