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武松无法善终,你看他夺走了潘金莲的什么,武大郎却装聋作哑

王芝兰看花花 2024-12-24 16:03:44

儿时的我们要读《水浒传》时,老一辈总会故作深沉地说一句“少不读水浒”,或许是逆反心理,或许是真的对那名著有好奇心,我们还是翻开了这部名著,才发现其中情节并不晦涩难懂,不禁想反问一句“为何少不读水浒”。

不过当我们将故事读到结尾时,才难免心生困惑,就因为那结局属实有些不合常理,通常一个故事的结尾,不说一定是大团圆的结局,至少主角的结局应该还算不错,可为何就连武松这等英雄汉最终也落得郁郁而终的下场?

(武松、潘金莲剧照)

或许施耐庵在故事初期就已埋下了伏笔。

一、意气风发的武二爷

《水浒传》是一部群像戏,并没有明确的主角,但有些人身上的光环却是难以掩盖的,即便身处人群之中,他也会成为最亮眼的存在,武松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初登场时,啥也不是,没有打虎英雄的身份,也没展现过他那无人可挡的战斗力,甚至他的形象还有些落魄,毕竟他只是在柴进府上借宿的一个落难之人。

可此时宋江眼中的他却是人中龙凤。

只道是:“宋江在灯下看那武松时,果然是一条好汉。但见: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武松、宋江剧照)

武松也确实配得上这般评价,那景阳冈打虎的战绩就足以让他封神,毕竟除了他之外,书中可找不出第二个徒手打死猛虎的好汉。

后来他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的经历也让他看起来是无人能敌的。

武松的每一次出手几乎都能得胜而归,即便无法战胜对方,他也能全身而退。

比如梁山征东昌府时,那飞石将军张清用飞石绝技连打梁山十五名头领,就连五虎将级别的董平、呼延灼也难挡他的飞石,有倒拔垂杨柳之力的鲁智深也被打得头破血流,可武松却能在带着鲁智深逃跑的同时躲避张清的飞石,足见他的战斗能力属实无人可比。

这么一位如同“主角”般的好汉,为何结局那么惨?

二、沦为废人的结局

《水浒传》最后一回中提到的那首《满庭芳》就将讽刺意味拉满了。

说是“罡星起河北,豪杰四方扬。五台山发愿,扫清辽国转名香。奉诏南收方腊,催促渡长江。一自润州破敌,席卷过钱塘。抵清溪,登昱岭,涉高冈。蜂巢剿灭,班师衣锦尽还乡。堪恨当朝谗佞,不识男儿定乱,诳主降遗殃。可怜一场梦,令人泪两行。”

各路好汉原本都是意气风发,各显神通,征辽、田虎、王庆都所向披靡,可到了征方腊归来,却成了一场梦,只余两行泪。

(武松断臂剧照)

你说李逵这种杀人如麻的魔头,宋江这种害人不浅的伪君子被毒杀那也不会有人觉得不妥,可为何武松这般英雄汉也落得凄惨结局?

你可能要说了,武松的结局哪差了?

毕竟书中是这么写的:“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后至八十善终,这是后话。”

这里明确提到他是“善终”,但这里有个问题,活到八十就是善终吗?尤其是对于武松这种猛人而言?

其实他的人生从断臂的那一刻起,就与“善终”无关了,毕竟他被那包道乙斩断一臂之后,就连宋江也说“武松已成废人”,武松一向心高气傲,如何受得了如此打击?

他留在六和寺的举动就证明他的心已经死了,余生都是苦闷,谈何善终?

(潘金莲、武松剧照)

而这一切或许早在他回哥哥家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伏笔,你把他和潘金莲的那些事看透,就能读懂作者的安排了。

三、武松与潘金莲

武松和潘金莲的故事有什么“反转”?为何会为武松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

从表面来看,武松和潘金莲的故事很简单,也很直白,就是一个风流的嫂嫂被一腔热血的叔叔给杀了的故事,武松杀嫂,是天经地义,毕竟潘金莲把武大郎给害死了,在那个讲究快意恩仇的世界里,武松那割首剖心的做法固然有些残忍,却也难免让读者觉得大快人心。

但你若细品施耐庵赋予潘金莲的人设,就会知道武大郎并不无辜,而武松其实也是武大郎的“帮凶”。

先看潘金莲的人设,说是:“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馀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

(武大郎、潘金莲剧照)

当初你读这段剧情的时候,错过这个细节了吧?

是不是很颠覆?潘金莲并非从一开始就是风流多情的模样,她甚至算是烈女,只是嫁给武大郎之后才自暴自弃的。

而武松见兄长找了这么一个貌若天仙的妻子,却没有半点疑惑,从没问过武大郎这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后来潘金莲主动撩拨了武松一番,武松一度动怒,却也没有劝哥哥休了这为人不检点的嫂嫂,他只是跑去出差,态度就是“眼不见为净”。

反倒是潘金莲主动向武大郎提出“休了我”的要求,书中是这么说的:“那妇人道:‘混沌魍魉!他来调戏我倒不吃别人笑!你要便自和他道话,我却做不的这样人。你还了我一纸休书来,你自留他便是了。’武大那里敢再开口。”

如你所见,武大郎根本不愿意休妻,就是“癞蛤蟆吃定天鹅肉”的态度,武松作为弟弟,也知道兄长是怎么想的,他也没对潘金莲做更过分的事。

(武大郎剧照)

这即是问题所在,你说他夺走了潘金莲的什么?正是奔向自由的机会,他若真的明事理,就应该让哥哥休妻,也还潘金莲一个自由,可他却选择让哥哥继续维持这段婚姻,因为他心里也知道,错过潘金莲,武大郎这辈子别说娶个绝色佳人了,怕是找个对象都难,是武松的私心让潘金莲心中最后一丝脱离这个家庭的希望破灭了。

其实啊,《水浒传》中的绿林好汉们一直秉持的就是“你是我兄弟,我就挺你”的逻辑,却全然不顾兄弟做的事是否是正确的,这也是为何书中多数好汉的结局都不好的原因,因为他们做的事,本就谈不上是正义的。

正是:

武松英雄气盖天,奈何结局惹人怜。

明知金莲心放荡,不劝兄长断情缘。

武大癞蛤吞天鹅,金莲自由被夺权。

英雄末路终郁郁,千古悲歌唱不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