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教育吃自助,老了恼羞又成怒
有个1对1咨询的小伙伴跟我哭了。
我俩本来说好各自都好好放个假。
她这几天也不用相亲什么的,就回家陪陪父母,结果好家伙,回家才是最大的伤害。
她父母是我父母的低配版,没我父母那么凶残到【因为孩子第一次上大孩子的美术课跟不上当众暴打三岁小孩】吧,但是时间久了,日子总归也不好过
她父母属于软饭硬吃,刚拿了女儿给买的新手机,那边又挑剔上了。
然后这姑娘就扛不住了呀,想想自己当年想吃个啥都得恨不得跪下来求父母才能侥幸得到一点施舍,而自己父母只是说想要手机,自己就屁颠儿屁颠儿地花五六千买个新手机,关键是还不落好,这他妈落差是大呀。
然后她跟她父母掰扯之前受过的伤害,她父母除了【我是为你好】,别的啥也不会说,
接下来就是恼羞成怒的说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你记那么清楚干什么?
再接下来就是摆烂:要么你杀了我吧。
她也知道说不通,所以才找我哭。
她还是没有办法把动机和结果之间的逻辑理清楚,所以就有了这一篇。
如果你最大的痛苦是来自于原生家庭,那么恭喜你,你未来的人生是你自己可以把控的。
碎片化的教育鸡汤里,有很多家长是吃自助的。
也就是说,这么一条鸡汤,如果是折腾孩子,反倒让家长轻松的,这些家长就会很喜欢很拥护。
比如说延迟满足。
时刻宠着孩子哄着孩子,多累呀。
啥,还有延迟满足这种不那么负责的做法?
这可太好了,这可给我偷懒找到好理由了,我知道你难受,我知道我想偷懒,但是我可以冠冕堂皇的把我的偷懒说成我是为了你好。
未来就算是你跟我清算,我也可以拉个憨脸跟你说,都是专家骗人呀,我哪知道。
还有一些家长就见不得孩子高兴,孩子在经济不独立的情况下,要个啥都得看他们脸色,得求,得拿好的表现来换。
教育专家一般把这个叫感恩教育。
臭味相投的抠门儿家长和专家一拍即合:我就不想惯着孩子要这要那的毛病,我就希望他尽可能的少跟我要东西。买东西不得花钱吗?虽然小孩的东西也不贵,但是胃口养大了怎么办?我还就不想给,我得让他从小习惯我不给,如果从我这儿拿了东西,他得亲口说他以后要还。
我就得让他知道,从我这儿拿东西是要报答的。不然这孩子就白养了。
感恩的结果是啥?当孩子长大以后,发现自己当年的愿望那么容易被满足之后,只会产生被愚弄的愤怒感:
里外里就跟你要这点破玩意儿,还要我感恩?感你大爷的恩。
还有教育专家呼吁穷养孩子,物质精神都穷养,说是给挫折教育,以后孩子有进取心,皮实耐操。
那这帮本来就心理不太健康的家长可就更高兴了,现成的专家帮我pua孩子呢:
美好的生活,你得亲手创造,不要跟人比吃比穿,要比学习。
你只有小的时候过得尽可能痛苦,才会对物质有足够的欲望。我对你这么抠,那可是为了你好,希望你能理解我的苦心。
然后孩子很有可能长成了一个对物质很有欲望工作很拼的人。
但是如果发现996的生活都比在家被父母训斥打压收益高,他们会发自内心地认为家是个温暖的地方吗?那只不过是从原生家庭刑满释放了而已。
专家说的话多多了,为什么有的家长就喜欢找那种让自己过得很轻松的鸡汤来听呢?
还不是因为自己想名正言顺不付出,想找个嘴替和背锅侠。
哦,人家让你延迟满足感恩教育挫折教育你就听,人家让你多给孩子攒钱买房工作铺路你怎么不听?人家让你关注孩子精神生活你怎么不关注?人家让你吃屎你怎么不吃?
还不是因为你自己发自内心地觉得时刻满足小小孩太麻烦了,你发自内心地觉得就不想为孩子付出,你发自内心地觉得小孩不配开心,你发自内心地觉得这个事儿对你有利,所以你才这么选。
大家都好好想想,自己父母当年喝的教育类鸡汤是不是大都是有利于他们的。
真正优秀的父母给孩子砸资源铺路费的劲,那都是真金白银的力气。
为什么不学真金白银,而只要学自己能偷懒的那一套?
你品,细品。
真的掏心掏肺对孩子,盼着孩子好,盼着孩子开心,而且孩子真的是在爱里长大的,亲子关系都不差。
天天想着办法给孩子制造困难的,各种扫兴的,呵呵。
是的,像我们这种贱皮子确实有可能被虐的越狠就越希望得到认可。
哪怕透支自己也希望得到认可。
但是过了这个劲儿总是有人会醒的。
我希望大家不要对这件事情有任何的耻感,如果在一段感情里你已经认真付出了,但是你得到的回报很少,你得到的痛苦远远大于得到的回报,这段感情就是有毒的,无论是男女关系还是亲子关系。
讲真,我完全不同情儿女还活着的孤寡老人,谁知道该他们干活的时候,他们造了什么孽。
天道好轮回,这都是现世报。
老规矩,这一篇转发给你认为也会因此苦恼的小伙伴看,救一个是一个。
#好运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