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逢好事煮米汤的由来

民间事见秽 2024-09-27 15:22:39

很久的时候,江西有个寿相公,名叫张公仪。他一生修善积德,眼珠子里面没有富贵贫贱,连叫化子也不轻看,所以他“花甲两番半,眼见七代孙”,做了一百零五岁生日还很康健。

寿相公的好名声传遍了天下,连天上的神仙也晓得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上界便派观音老母下凡,打算度寿相公成仙。

有一天,是寿相公第七代孙娶媳妇的大喜日子,喜得他像个笑弥陀,一大早就拄了根藤条拐杖在大门口接待客人。

方圆八百里,慕名前来贺喜的客人多得数也数不清。正在这时,客厅挤进了一个老乞婆,只见她披头散发,脸黑肌瘦,身穿一件又破又脏的衣服,不时发出一阵阵臭味。她在客人中东挤西撞,惹得周围的客人翻白眼,吐唾沫。但寿相公不嫌弃,依然把她引向客席,并对大家说:“上了我家的门,叫化子也是客。”他亲自给老乞婆安了一个席位。

这天晚上,新郎新娘三拜后,新郎在厅堂上筛酒劝菜,招待客人。新娘独自坐在点了红烛的房里,不由想起从此离开了爷娘,来到了一个生疏的地方,眼下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不禁暗然落泪。寿相公心细,心想到这一点,正想请个女人到新房里去陪新娘子说说话。恰好,看见席位上坐的老乞婆,寿相公便把她请到新房里。老乞婆乐颠颠地起身往新房走去,寿相公眼尖,一眼看见她的破衣服里系着一只颜色闪光的红布袋,心里感到有些奇怪。

厅堂上,客人们叫嚷着要新娘子出来筛酒。寿相公满口答应。有道是:“新婚三天没大小”。三舅子、六姨子、叔公伯娘小叔子,他们见新娘子出来了,一齐闹哄着说笑逗弄新娘子。一场婚宴,就这样嘻嘻哈哈地闹到二更方休。

等到客人散去,新郎新娘双双进了新房,老乞婆已经不知去向,只见房内的红蜡烛亮得特别光艳。这时,新郎突然发现新娘腰间闪着红光。新郎怕是自己看花了眼,搓了搓眼睛,看清新娘腰间系了一只闪闪发光的红布袋子。他忙问:“你干嘛腰上要缠发光的红袋子?”新娘吃惊地从腰间摘下红袋,解开一看,原来里面装了一袋雪白的粮米,一股奇异的香味从里面飘了出来。一会儿,这股香味飘出了新房,全家人都闻到了。

这股香味引来了寿相公,他认出红袋正是老乞婆腰上的那只,思前想后,寿相公断定,这个老乞婆是神仙下凡变的。望着那一袋白花花的粮米,寿相公心想:“这是神仙赏给的宝物,凡人吃了,定会有好处,我应该让大家都吃一点。”可是,小小一袋粮米,一把一把地分给众人,也分不到几个人。于是,他寿眉一皱,想了个办法。

第二天一早,寿相公吩咐家人将袋中粮米倒进一只好大好大的塘锅,掺进昨天酒席上没吃完的八大缸残菜,十大甑米饭,担几担清水倒进去煮米汤。米汤煮熟了,一股浓浓的异香飘散出来,十里八里外的人都闻到了。闻到香味的人都回家拿了大碗竹筷,拥进寿相公家的灶房。寿相公亲自掌勺,把锅里的米汤分舀给众人。大家喝着喷香的米汤,顿时感到精神清爽,老年人满脸红光,一下子返老还童了;年轻人都变得英俊威武了;长得丑的姑娘媳妇突然变得特别的好看;连多年痨病缠身的病人也变得身强体壮。大家高兴得不得了。这时,门外进来两个叫化子,手上举着一只破碗嚷着吃米汤。寿相公见锅里的米汤已经舀干了,只得把留给新郎新娘的那两碗端给了叫化子。

就在这时,整个灶房突然离开了地面,升向天空。众人见此大惊失色,不知所措。只见观音老母腾云驾雾来到面前,她用佛尘指着寿相公说:“老寿星啊老寿星,你可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只亏了新郎新娘两个人。”大家惊醒过来,这才发现新郎新娘不在灶房,连叫化子也沾光升了天。

以后,凡是姑娘出嫁,都用红布缝一只袋子,装一袋粮米系在腰带上作陪嫁,以示吉利。男家在新婚的第二天,便用新娘的坠腰粮米掺进酒席上没吃完的饭菜煮成一锅米汤。米汤要煮得多,煮少了不够吃,人家还会说东家置办的结婚酒席不体面。后来,人们把番薯、芋仔等五谷杂粮也倒进了煮米汤的大锅里,放上一些葱花、蒜片和姜丝等佐料,这样煮出来的米汤喝起来津津有味。大家都说,多喝米汤能去百病,延年益寿,有造化的还会成仙。所以只要一听到谁家做好事煮了米汤,好多人都会不请自来,渐渐形成了一个风俗。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