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番号最多时有70个军,不过之后陆续撤销了部分番号,至1955年9月授衔时包括陆军、志愿军、空军、防空军(此时仅这4个军种设有“军”)在内共编有38个军,其中陆军有26个军,志愿军有7个军,空军有4个军,防空军有1个军。
不过38个军总共仅有35位军长,其中陆军第15军、空5军、防空第1军三个军的军长空缺,陆军第15军军长原本由副军长赵兰田代理,但1955年初赵兰田被安排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直到1956年7月原第15军参谋长向守志升任第15军军长,此间军长一直空缺。
空5军成立于1953年3月,但一开始仅设有副军长,直到1956年6月首任军长谢斌才正式任职。防空第一军成立于1955年9月,首任军长方升普于1955年12月才正式任职,因而在1955年9月授衔时,这两个军的军长一职均空缺。
1955年35位军长均参加了授衔,其中有2位军长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分别是陆军第55军军长陈明仁授上将,陆军第69军军长董其武上将。
7位军长被授予了中将,分别是陆军第13军军长陈康授中将,陆军第14军军长范朝利授中将,陆军第47军军长张天云授中将,陆军第50军军长曾泽生授中将,陆军第60军军长饶子健授中将,陆军第64军军长刘金轩授中将,志愿军第1军军长黄新廷授中将。
25位军长被授予了少将,分别是陆军第12军军长李德生授少将,陆军第20军军长廖政国授少将,陆军第22军军长张秀龙授少将,陆军第26军代军长张铚秀授少将,陆军第27军军长孙端夫授少将,陆军第28军军长詹大南授少将。
陆军第31军军长朱绍清授少将,陆军第38军军长江拥辉授少将,陆军第39军代军长张竭诚授少将,陆军第40军代军长邓岳授少将,陆军第41军军长王东保授少将,陆军第42军军长胡继成授少将,陆军第63军军长傅崇碧授少将。
陆军第65军军长成少甫授少将,陆军第66军军长杜文达授少将,陆军第67军军长李水清授少将,陆军第68军军长陈坊仁授少将,空军第2军军长王德贵授少将,空军第3军军长刘丰授少将,空军第4军军长高厚良授少将。
志愿军第16军军长潘炎授少将,志愿军第21军军长吴咏湘授少将,志愿军第23军军长钟国楚授少将,志愿军第46军军长萧全夫授少将,志愿军第54军军长丁盛授少将。志愿军第24军军长梁金华则被授予了大校军衔。
从授衔的情况来看,跨度比较大,从上将到大校包含了4级军衔,其中大部分被授予少将军衔,最高军衔上将仅有陆军第55军军长陈明仁、陆军第69军军长董其武两人,最低军衔大校仅有志愿军第24军军长梁金华一人。
陈明仁和董其武均为起义将领,1949年8月陈明仁率领国民党军第一兵团参加了长沙起义,同年11月陈明仁部改编为第21兵团,在编制上隶属第四野战军,由陈明仁担任兵团司令员。
1949年9月董其武领绥远省国民党军政人员4万余人起义,1950年底董其武部改编为第23兵团,在编制上隶属华北军区,由董其武担任兵团司令员。1952年全军评级,时任兵团司令员的陈明仁和董其武均评级为正兵团级。
但不久,全军开始陆续撤掉兵团编制,1952年10月第21兵团改编为第55军,由陈明仁继续担任军长;1952年12月第23兵团改编为第69军,由董其武继续担任军长,二人也因此成为1955年授衔时唯二的正兵团级军长,根据1955年授衔规定原则上52年评级为正兵团级的将领授予上将军衔,二人因此被授予上将军衔。
而梁金华在1952年定级时正担任志愿军第24军副军长,其定级为副军级,不久又晋升为军长,按照其资历和战功是符合授少将条件的,那为何他仅被授予大校呢?
关于这一点,有两种非正式说法,第一个是说梁金华担任军长的志愿军第24军在朝鲜战场有虐待美军俘虏的现象,而被美国佬抓住了把柄,大肆宣传,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梁金华因此受到了批评,而1955年授衔时,因为这件事影响了他的军衔。第二个说法是说有生活作风问题。
真实的原因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是因为某个原因才仅授大校军衔,不过在6年后,梁金华晋升少将军衔,成为了1614名开国将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