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出现功能失衡时,身体会通过不同的症状向我们发出警告。今天,木子将为大家深入探讨“肝弱屁多,肾弱尿多,肺弱汗多,脾弱痰多”。
肝弱屁多
在中医看来,肝气条达与脾胃升降机能紧密相连,息息相关。若肝气郁结不畅,若肝失疏泄,则易横逆犯脾,阻碍脾胃运化,导致气机升降紊乱,最终影响整体健康。食物留滞胃肠道过久,则易生酝酿之气。此等气体既不得为机体所吸纳利用,最终须借放屁而出体外。
因此,肝弱者容易出现屁多的症状。现代医学可能认为肠胀气所致,中医会巧妙地调节肝气疏泄,让你的身体自然而然摆脱这个困扰。
推荐食疗方
1,玫瑰花茶:可疏肝解郁,其芳香能透达肝经,舒展郁结之气,具有极佳的疏肝效果。若将其泡水饮用,甘美芳香便可溢散开来,温润肝气,调和肝脉,对于肝气不舒症状。
2,佛手柑炖猪肚:与猪肚共炖,则可借猪肚滋补脾胃之力,二药相合,相辅相成,既可助脾胃运化之力,又能解肝气郁结之患,从而减少屁多。
重要穴位:太冲穴,如上图所示,按揉瞬间化解胸中的郁结,让肝气像流水般顺畅,忧郁情绪随消散无踪。
肾弱尿多
肾的盛衰,直接关乎尿液的浓缩与排泄之序。肾气衰,则尿液浓缩力减弱,导致我们频繁地跑厕所,尤其以夜尿频繁为常见表现。这一现象在中医中被称为“肾虚不固”,即肾的固摄能力若有所减弱,则难以掌控尿的排泄。
推荐食疗方
1,枸杞炖羊肉:羊肉温补肝肾,枸杞补肾益精,共炖可汲取二者温补精华,滋养肾脏。羊肉温性,能温煦肾气,固摄尿液,使尿频症得以缓解,恢复小便正常节制。
2,山药芡实粥:养阴益气,芡实能深入脾肾经,不仅固涩滑脱、补益肾精,还能温暖脾胃,帮助我们固肠止泻。若共煮,则可倍增固肾涩精、健脾止泻,尤擅治夜尿频繁之症。
重要穴位:关元穴,如上图所示,以掌心搓热,继而按摩此穴位3-5分钟,直至局部微感温热,此法有助于固摄肾气,缩约膀胱,减少尿液。
肺弱汗多
若肺功能衰减,肺气亏虚,则皮毛开合之权失其常度,营卫之气难以固守,津液因而易于外泄,致多汗之症。
所谓“肺气不固”,肺脏固摄力量变弱,无法紧紧掌控汗液,致其外泄无度。治宜补益肺气,稳固体表,止住汗水,强化肺部保护,汗液自然会收敛,多汗的烦恼就能迎刃而解。与此同时,肺弱者还可能伴有气虚的症状。
推荐食疗方
1,黄芪炖鸡:黄芪具有滋阴润肺,补气固表的作用,与鸡同炖,可借助鸡肉滋补作用,共同增强肺能力,减少自汗的状况。
2,百合银耳羹:百合与银耳,二者同具养阴润肺之效。合而为羹,则相得益彰,共成养阴润肺、益气固表。
重要穴位:合谷穴,如上图所示,按揉该穴位,要有酸胀感,此为得气之象,有助于收敛汗液,固护卫表。
脾弱痰多
脾主运化水湿,化生津液,就像花儿需要水一样。但如果脾气虚弱了,就像水管堵塞,水湿就会在身体里停留,慢慢聚集成痰。这些痰液无法被有效排出和利用,唯经咳嗽或吐痰,方能排出体外。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当脾弱者出现痰多的症状时,往往还伴有口中黏腻、不欲饮水等表现。
推荐食疗方
1,陈皮薏米粥:陈皮带着点辛香和微苦,既能祛湿,又能让畅通脾胃;而薏米呢,味道甘淡微寒,不仅健脾还能渗湿,更能帮助身体排出多余水分,消除肿胀。二者相伍,陈皮得薏米之助,更能发挥其健脾化痰、行气和中之力。如此搭配,既可增强脾胃运化,又可杜绝痰湿生化,使痰液减少。
2,山药扁豆汤:山药和扁豆,都是健脾化湿的好帮手。一起煮成汤,轻松改善身体里的痰湿。
重要穴位:丰隆穴,如上图所示,按揉,持续三至五分钟,直至感受到酸胀感,有效脾气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