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系列之17
1,基本字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中的“刘”(liú)字,繁体写作“劉”,是中华姓氏之一。如辛弃疾有诗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其中的“刘”,指的是刘备。
那么,这个字的本义是什么呢?它又有着怎样的演进过程呢?
2,汉字溯源
“刘”本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只形似大鸟的动物的象形,也像是一个被艺术化了的人。右边是一把刀的象形,取意“用刀刺杀动物或人”,从而直观地表达出了“刘”字的本义---杀戮。如《尚书·商书·盘庚上》:“重我民,无尽刘。”意即:重视保护老百姓,别让他们都被杀了。
由本义出发进行引申,“刘”又可解释为“战胜、攻克”。如《逸周书·世俘》:“咸刘商王纣,执矢恶臣百人。”意即:打败了商纣王,活捉了近百名奸恶的大臣。
3,字形演变
发展至金文阶段,“刘”字的构形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象形字变成了会意兼形声字:上面是个“卯”字,其本义是“胎儿与胎盘的分离”,可引申为“分开”、“撕裂”、“杀”等义,在此也表音---在古文中,“卯”和“刘”音同;下面左半部分是“金”,本义是“金属”,在此代表兵器或武器;下面右半部分是“手”,在此表示“用手拿”。三者结合,寓意“用手拿着兵器进行杀戮”,此即“刘”字的本义。
小篆阶段的“刘”字,有两种写法。第一种写作“鎦”,为从金、留声的形声字,见于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后来,这个字发展为“镏金”(一种镀金方法,指把溶解在水银里的金子涂刷在银胎或铜胎器物上)之“镏”。第二种写作“劉”,脱胎于“刘”字的金文字形,但也有所变化变成了左右结构:左边是上“卯”下“金”的组合,右边的“手”换成了“刀”。如此,它成为从“卯”,从“金”,从“刀”的会意字,意思更为明确。后世各种字体中的“刘”字,都是在第二种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在古代,“镏”、“劉”二字是通用的,后世主要采用的是“劉”。后来,“劉”被简化为“刘”。
4,字义转化
在古文中,“刘”还可作名词,为一种兵器名,即斧钺。如《尚书·周书·顾命》:“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意思就是说:一个人戴着礼帽,手执斧钺,站在东堂上。另外,“刘”还可引申为“剥落、凋残”之义。如明代刘基《擢彼乔松》:“靡草不凋,无木不刘。”意即:没有什么草不会枯萎,没有什么树不会凋残。寓意没什么物质的东西可以永恒。
作为大姓,民间有“张王李赵遍地刘刘”之说。刘姓中最牛的当属汉高祖刘邦,其次还有汉武帝刘彻等,近现代名人有刘少奇、刘伯承等。
注:本文参考由《线装经典》编委会编写的《说文解字》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