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隶书的“放”,变成了“收”,字形更美,入展全国书法大赛

滨滨谈文化 2025-01-02 21:04:33

古人的隶书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平正,有的雄浑,有的厚重,但也有的作品似乎在野逸一路,这种野逸风格的作品,在当代书法大赛上很是被评委所看重的,它的入展率也要高一些。然而在学习这种风格的作品时,往往是有一定难度的。其难点就在于它的字形好像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律可循,因此,想要在这个方面写出成就的话,也是很有难度的。

上面这幅隶书作品就属于野逸一路的风格,它为什么没有完全按照古人的字形风格去创作,而能入选全国书法展呢?其实,作品的创作者并不是没有完全照搬作品,而是对字形上进行了一些“加工改造”,把以前的野逸风格变成了稍微规范的字形,但保持了风格上的相对统一,这样一来,评委也会认为作品既有古人之风,也有个性特点,入选全国书法大赛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深入传统,取法朴拙。对于这件隶书入展作品来说,它并不是随意书写出来的,而是取法于东汉时期的摩崖作品,所谓摩崖作品就是刻在山石上的作品,这类作品遗留下来的经典主要有《石门颂》、《杨淮表记》、《大开通》等,此作从风格上来看,主要取法就是《杨淮表记》,但作者并不是只习一家,而是对东汉时期的这类作品都进行过详细的学习与临摹,才会有了笔下的这个功力。

改造古人,成为个性。许多人在学习书法时,不是照搬临摹,就是精细临摹,但在创作作品时,可能就会把自己以前所临摹学习的古人字形照搬过来,这就不是创作所要求的了。而这幅作品虽然在风格上与前人的相近一致,但人家至少在字形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造,比如把古人的野逸之气变成了他自己的平正之气,这就是一个创新的办法,去除了得古人的“野”,添加了自己的“平”,让作品的个性特点更为明显。

笔法多样,点画周全。书法讲究用笔,而用笔贵在笔法丰富,在当代书法展上,检验一幅作品的质量高低,就在于看它的笔法丰富性。此作之所以能被提名为入展作品,原因就在于作品中紧紧扣住书法的用笔特点,如全篇在中锋行笔的前提下,时而侧锋,时而方圆兼备,时而提按,时而绞转,从前到后,这些笔法都是在交替使用,从而使作品在点画质量上表现突出,笔法也很丰富,深受评委青睐。

关系明确,艺术性强。当代书法展的基本要求,除了在笔法、点画上突出外,还要在艺术性方面要表现到位。这幅作品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正侧并用,尽可能地在字形上让艺术性更为突出;二是大小疏密得到,字有大有小,大空间或字内空间都适时有所表现;三是墨色轻重有序,为了表现墨色上的矛盾关系,作者除了在安排大整体时对块面有意为之外,而且还利用字的笔画多少,让这种墨色产生出了堆积作品,以达到轻重表现。

对于这幅隶书作品,虽然入选了全国书法展,但也有人认为,隶书应当是漂亮美观的,也的有蚕头燕尾的,看了这幅作品后,一个条件也没有达到;也有人说,这样的隶书作品之所以能入展,肯定与评委有关系,故意写丑字,鹤立鸡群,才引起了评委的关注。但也有人觉得,这幅隶书作品功力深厚,是不可多得的一件佳作品。那么,大家对此是如何看待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观点,一起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0 阅读:55
评论列表
  • 2025-01-03 02:54

    不错,和俺小孫子的字有一拼[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