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补省补倒计时系列二:插混vs增程,“真油假电”炼狱之争

新能源洞见 2024-11-01 20:21:07

中国电车,一骑绝尘。渗透过半,还在猛增。纯电打底,插混增程。孰优孰劣,各有所能。

插混激情,增程平稳。众多优缺,还能细分。笑傲江湖,不黑不粉。只为看官,理解更深。

今年7月,新能源车在中国乘用车市场首次占得半壁江山后,就不再回头。其中曾有“过渡产品”之称的混动车型份额也迅猛增长,9月更是攀升至新能源市场的43%。

纯电之外,插混、增程作为混合动力的主力车型,虽销量一路高歌、驾乘体验突飞猛进,却也因充电不便、续航虚标、燃油依赖的短板,常常被打上“真油假电”的标签。

近日宁德时代不甘旁观,以“骁遥”之名进军增混市场,以4C超级快充与400公里续航缓解补能难题,也把一部分原本只考虑纯电的用户重新拉回插混与增程的选择焦虑阵营。

年关在即,国补省补已然倒计时。如果你还在插混与增程之间犹豫,不妨先做几分钟“辩论赛”观众。也许打动你的一个金句,便会成为你最终选择的理由。

Round 1:模式与特点有别

插混方一辩

各位读者、对方辩友,大家好!

今天同台辩论,实在感觉有点“欺负”增程的意思。插混在9月销量是增程的3倍多,市场的真金白银已经投下了票,用户的选择说明了一切!

增程车的设计是什么?是纯电车为了解决续航焦虑,把抛弃的发动机又加回来,但只用来给电池充电!这不是典型的“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

电池技术还没成熟到续航无焦虑,何不接受现实?燃油车百年积淀,而兼顾纯电和燃油两种动力模式的插混,正好解决纯电成熟期之前的这段过渡难题。

两种动力应需而动,相辅相成。短途通勤,纯电安静环保;长途驾驶,燃油消除焦虑;上了高速,越快能耗越低。纯电和增程的痛点,插混一扫而光!

增程方一辩

对方辩友刚才提到市场的真金白银投票,那么我们不妨看看,真金白银究竟投向了谁?

事实上,增程车已成为中高端新能源车市场的首选!从问界M9到理想L9,这些售价在40万以上的增程车每月销量破万。插混呢?逐渐沦为低端市场的主力!

再来澄清概念。增程车搭载的是小排量发动机,更像一个“增程器”或“移动充电宝”,并非传统发动机。我们的出发点是环保,增程车全程电机驱动,只有在电量不足时,增程器才以最佳状态平稳发电,排放低、效率高。

插混呢?频繁切换油电模式,发动机忽高忽低,效率低、排放高,还容易积碳。两套动力系统不仅结构复杂,故障率和保养维护成本也不低。

更难接受的是,插混在油电切换时的顿挫和噪音,反复打破了纯电车平顺、安静的体验。

今天的辩论,确实如对方所言并不对等。因为插混说是新能源车,实则不如称其为“双能源”或“半新能源”更贴切。增程车纯电驱动的本质,才是真正属于新能源的未来之道。

Round 2:技术与体验之争

插混方二辩

来来来我们先提醒对方辩友,不论是哪种混动车型,本质上都是能源驱动的交通工具。如果脱离基本需求去谈环保和体验,显然有失偏颇。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乘用车的基本需求无非两点:一是动力要足够,无论是近程、远程,市区还是高速都要能胜任。毕竟很多中国家庭只有一辆车,既要日常通勤,还得应付一年一度的长途返乡。其次,节能经济是关键。

技术含量满满的插混研究的是什么,就是在电动机和发动机并联驱动后,通过精准的动力分配,在加速、高速阶段既满足动力需求,又兼顾经济性,特别是高速行驶时的高效率和低能耗。

开油车的人都很清楚,一趟高速下来,那平均油耗低到日常的腰斩也不是梦。数据上,无论是发动机热效率还是亏电油耗,插混都远优于增程。

相比之下,增程的技术路径决定了它的先天劣势:通过燃油转电能,再由电能转动能的两次能量转换来驱动车辆。第一,多了一道能量损失的过程;第二,上高速后行驶的功率请求越来越大,效率不变而阻力变大,跑高速反而会更费油。

对很多厂商,特别是新势力们而言,增程本质上是躲避技术门槛的无奈之举,何必过分美化!

增程方二辩

为什么讨论汽车总要先谈技术、动力和能耗?买iPhone时,你会优先考虑通话信号和音质吗?这些功能虽然是基本需求,甚至是iPhone的短板,却并未影响用户的购买热情和使用体验,因为用户体验的核心不在这里。

从用户的基本驾乘体验来说,插混更接近于油车,增程更接近于纯电。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用户在店面实际感受了两类车型后,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增程。

更高层面的体验而言,增程与插混、油混不同,它无需为适配复杂的变速箱而投入大量研发和制造成本。这意味着节省的资源和空间可以更多地用于提升车内的豪华体验。同样的成本,是用来造隐蔽的齿轮,还是可见的冰箱彩电大沙发,消费者的选择已经说明了一切。

燃油车时代的经典例子是BBA,奔驰主打内饰豪华,以此吊打宝马的性能优势。即便宝马的采埃孚8AT变速箱性能再强,消费者看不见的技术在颜值面前并没有优势。

那么,增程和插混,是不是新能源版的“奔驰与宝马”?我们认为想简单了。新能源的本质不仅是动力形式的变化,更是从工业技术驱动,向体验经济和情绪价值驱动的升级!

Round 3:电动与智能之争

插混方三辩

我想提醒对方辩友注意以下三个关键事实:

1、电动化刚刚起步: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乘用车保有量为3.45亿辆,而新能源车仅2472万辆,不到10%。这意味着什么?中国的电动化进程远未完成,绝大多数燃油车还在等待着升级换代的契机。这时候追求在车里“吃火锅”或“装马桶”的豪华享受,难道不是脱离实际吗?

2、中低端市场是主力:根据9月的新能源车销量数据显示,10万元以下车型占32.8%,10-20万元车型占37.9%,中低端市场占比合计超过70%。如果我们只推崇定位高端的增程车,忽视更实惠的插混,普通消费者望尘莫及,这岂不是对环保和节能转型的初衷背离?

3、技术尚未突破,燃油不可替代:在固态电池路线尚不清晰、量产遥遥无期,更不谈价格可以亲民的当下,燃油和电动的共存是未来五至十年的一个完整购车和使用周期内必然面对的现实。插混作为燃油与电动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的方案,在续航和成本上兼具优势,正是这一过渡阶段的最佳选择。

增程方三辩

对方辩友犯了一个基本的认知错误:在今天智能化已然形成突破之势的时刻,他们还在执着地把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的转型,割裂为电动化的“上半场”与智能化的“下半场”思路来考虑问题。电动化与智能化本就是天然一对,这一点电车鼻祖特斯拉一直在身体力行。

硬生生的区分可能从一开始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阴谋,是某些厂商面对历史红利只顾掘金,而不承担使命的遮羞布。想象一下,智能手机已然让各种移动应用百花齐放,还会有人去买只能听歌、拍照的“功能机”先过渡一下?

人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新能源车如果没有智驾,跟老头乐有什么分别!可期科技平权后的智驾新能源车,一样可以人人拥有!

对方辩友对增程所诟病的纯电行驶模式,其实恰恰一箭双雕。插混车常常需要发动机介入,还得依赖复杂的变速箱。发动机的延迟与不稳定,不论多么微小,都会影响智能驾驶的精准控制。无论是华为的ADS还是特斯拉的FSD,都选择纯电驱动,正是因为电机才具备毫秒级的动力控制。

无增程,不智驾。无智驾,不电车!

Round 4:总结陈词(公平起见,换由增程方先发言)

增程方四辩

最后,我想带大家回归增程的核心——那就是以最少的妥协实现电驱的最佳体验,力图在燃油通往纯电的方向上,找到一条最务实和高效的通路。增程不是满足于折中的选择,而是在兼顾续航与纯电感受的基础上,坚定地迈向新能源车未来的关键一步。

首先,增程真正带来了“电车本质”的体验。

它的设计初心,是为真正的电驱体验赋能,以全程无缝的电车平顺感全面实现电车的驾乘体验。这也是众多用户选择增程的最重要理由。是让驾驶者时而体会纯电的顺畅,时而被内燃机的震动与噪音拉回现实,还是摒弃这种摇摆不定的“双模式”,从而得以专注于提升智能化的驾控体验,将传统燃油的“隔世之音”彻底剔除,增程已有取舍。

其次,以简约之身,迎接智能化的彩绘。

增程以简约的系统结构迎接智能化未来。相比于插混的双动力系统,增程设计更加精简,减少潜在的维修和维护负担,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并能够完美兼容智能驾驶需求,是电动化和智能化结合的理想起点。

第三,有梦想的增程,从没远离现实。

增程的带电量和纯电行驶里程往往高于插混,这是面向真实场景的理性选择。现实用车的多数场景,是绝大部分城市用户的代步需求。50-100公里范围内,充电便利的情况下,一辆增程车几乎可以保持日常全程纯电行驶。面对长途或高速的应用场景,增程也通过合理的燃油补能方式,实现了可控而非过半的边际成本动力投入。

增程就像一位引路的旅人,既懂得现实的崎岖,也怀抱通往电动未来的坚定信念。增程为用户保留“进可电、退有油”的从容,不让续航焦虑牵绊旅途,不让复杂系统折损体验。在现实与理想的分界线上,增程是如静谧般低调,又如唯一动力般坚定的路标。

插混方四辩

作为本场辩论的最后发言,我想带大家回到混动的本源,就是油与电本质特征的差异性耦合,离不开“低速省电费油,高速省油费电”的基本逻辑。插混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选择,而是符合不同出行场景的当前最高效解决方案。

首先,插混的节能优势不容忽视:低速电驱,高速省油。

插混在低速时靠电驱动,适合城市通勤,安静高效;在高速场景下,发动机接管直驱,运行在燃油的高效区间,大幅降低油耗。高速行驶中的增程车不仅面临能耗急剧上升的挑战,动力体验更不如插混顺畅可靠。面对城市与高速这两大主要用车场景,增程瘸了一条腿的设计自然难言全面的优势。

其次,插混与增程,到底谁在真的以低成本“普惠”用户?

增程车因为发动机只负责发电、结构相对简单,理论上确实成本更低。然而,消费者从中得到了什么实惠呢?从市场表现来看,同样配置比价格,增程没有体现出预期的价格优势;同样价位比配置,插混往往脱颖而出。真正好的出行方案,难道不应该是通过科技平权普惠大众吗?增程的“低成本”在定价上到底去了哪里?

第三,电驱感受是否真的碾压油驱?不能主观推定!

有人推崇增程车带来的纯电驾驶感受,认为其安静与平顺性更胜一筹。然而,驾驶偏好从来没有绝对的优劣,只有个人的喜好不同。许多用户依然钟爱燃油车澎湃动力的引擎轰鸣与换挡带来的机械反馈,这是千百万司机习惯的体验和热爱,是区别于电驱平顺之外的独特驾驶操控与快感。

一百多年来,燃油作为最重要的出行能源,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便利和稳定的安全感。如同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人生下一阶段的新朋时,你无法随手一挥,就能告别陪伴你长大的童年发小或青春挚友。因为他们已经深深印刻在了你的生命中。

看到这里,各位看官大概已被辩手们的激烈交锋带入深度思考。还是让我们来一份简明扼要的总结,好让您在年底大限前的购车思路清晰,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增程电动车:

动力系统:电池通过电动机驱动,发动机仅为电池充电。

优点:全程电驱,驾驶感受接近纯电的静谧和平顺;结构简单,后期维修保养成本低;技术成熟,运行稳定;发动机保持最优状态运行,环保性较强。

缺点:在高速或亏电状态下,动力可能不足,油耗相对较高。

值得一等:阿维塔12增程版(今年底)、智己SUV(2025年Q1)、小鹏SUV(2025年下)、小米SUV和蔚来萤火虫(2026年)。

插电混动车:

动力系统:电池+电控+电动机、发动机+变速箱的两套系统,根据路况和驾驶需求,在纯电、混动、纯燃油等多种模式下灵活切换。

优点:在高速或亏电状态下,动力更强;油耗相对油车和增程车都较低。

缺点:模式切换时驾乘体验感稍差;两套动力系统增加了结构复杂性和维修保养成本;发动机工况复杂,环保性相对差。

车型较多,更新较快,建议随时关注。

小结:

如果主要在城市内行驶且追求驾驶感受和纯电续航,增程电动车相对合适;如果经常需要长途旅行或追求动力性能,插电混动车相对更能满足需求。

这真是——

插混增程孰高低,真油假电各自迷。远近动静难取舍,骁遥入局待风起。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