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束缚了国人对教育的理解和想象力

踏浪乘风课程 2024-06-06 08:22:47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对于我们这个有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国度来说,从来不缺乏有着各种各样天赋的人才,然而,时至今日,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没有摆脱科举制狭隘的一面对教育的束缚,使得国内的人才培养一直落后于世界教育发达国家,未能将国家的各个层面发展推向国际一流行列。甚至于在国际一流赛事的评选中,常常名落孙山。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何把国家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研究事业推向国际一流?首先,要营造一种全民阅读科学书籍的氛围,通过阅读,推广科学思想在大众生活中的理解,让那些看似高远不可攀的知识变得通俗而简单,还有就是大量的推广科学实验活动,让活泼好动的人才可以近距离的去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从而掌握科学探索的技巧和方法。

但是,在高考主导的“精英教育”理念下,科学思想的阅读、自然界中的观察和实验室里的科学探索习惯培养明显被大量的知识背诵、公式计算演练所取代。可以说,尽管国内也一直在普及科学学科的教育,但是,却一直把科学教育边缘化。对孩子们进行科学教育,充其量只是在科学活动之外进行大量的试卷考试训练罢了,至于艰苦的科学探索过程,半点没有涉足其中。尽管理化生等考试方面分数考得很高,却也只是一些学科活动的门外汉。

钱学森之问不是空穴来风,国内的科学教育缺乏专业化精神,更像是门外汉在圈外进行观望罢了!时至今日,依旧只是执迷于一套教材的教学,执迷于在教室里完成大量的解题训练,对教育的评价和理解,只是门外汉式的执迷于试卷考了多少分,校园里投资巨大的图书馆、实验室可曾发挥半点价值?

同时,作为主流学科的语文教育,是否也在把我们的母语教育助推向国际一流行列?全民阅读的氛围是否形成?国内的母语文化精英是否遍地多如牛毛?恐怕即使作为精英行列的领导们读书的有多少?又有多少连个基本的发言稿都需要秘书团队去完成?语文教育只是执着于对字词句篇章的片段化理解,把系统语言习惯肢解的支离破碎,教育自身除了执迷于各种试卷考试之外,可有作为文学学生活动的报纸、杂志阵地?五四时代,一套《新青年》助推了国内文学青年的成长和培养,而今和平年代,国内还有文学青年发现和培养的阵地吗?通过一套卷子,真的就可以培养国家文学下一代?

高考,片面追求门门精通,结局却又让门门学科的教育一直徘徊在学科教育精神外面,一直把国内的教育与国际教育发展大势边缘化。表面上的门门高分数,只是建立在教书、做题的基础上,可曾把每一个学科的教育精神落到实处?

从一个层面上去理解,高考只是画了一个大圈,把国内的各种学科教育偏离了学科教育的宗旨。让各个学科的教育精神偏离了学科教育精髓,片面去执着于文本的背书做题。真真正正的限制了国内对教育的正确理解,限制了我们对教育的想象和教育本身真正的活力。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