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要少散步?医生告诫:到了60岁以后,散步时这3事要避开

袁熙安康 2025-01-17 17:26:33

散步,这项看似平凡无奇的运动,实则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着诸多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从身体机能的角度来看,散步能促进血液循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血管弹性会逐渐下降,血液循环也不如年轻时顺畅。当散步时,肌肉有节奏地收缩和舒张,推动着血液在身体里流动,让各个器官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这有助于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

散步对心肺功能的提升也十分显著。在散步过程中,呼吸会不自觉地加深加快,让肺泡得到充分的扩张和收缩,增强肺的通气量和换气功能。

骨骼健康方面,散步同样功不可没。它能刺激骨骼,促进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当双脚与地面接触,身体的重量施加在骨骼上,让骨骼更加坚固。同时,散步还能锻炼关节和肌肉,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减少关节疼痛和僵硬的发生 。

散步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户外散步,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风景能让人心情愉悦,忘却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散步还为老年人提供了社交的机会,这有助于缓解孤独感和抑郁情绪,让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

医生告诫:老年人散步,有三件事务必要“避开”

1、避 开长时间散步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关节软骨逐渐磨损,关节液分泌减少,关节的缓冲和润滑功能都大不如前。长时间的散步,会让关节持续承受压力,加剧软骨的磨损,导致关节疼痛、肿胀,甚至引发关节炎。临床研究发现,每天散步超过2小时的老年人,患膝关节疾病的风险比适度散步的人群高出 30% 。

长时间散步还会增加心脏负担。散步时,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以保证身体各部位的血液供应。对于本身就患有心血管疾病,或者心脏功能较弱的老年人来说,过度散步可能会导致心慌、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甚至诱发心脏病发作 。

一般来说,每天散步30-60分钟为宜。如果身体状况较好,可以适当增加到40~50分钟,但最好不要超过1个半小时 。

2、避开错误的散步姿势

很多老年人在散步时,习惯弯腰低头,这样会使身体的重心向前移,脊柱的压力增大,不仅容易导致腰酸背痛,还会影响呼吸功能。长期保持这种姿势,还可能导致脊柱变形,影响身体的正常形态 。

还有些老人喜欢背手走路,觉得这样既潇洒又自在。但背手走路会使身体的平衡感变差,手臂无法自然摆动来协助身体保持平衡,一旦遇到路面不平整或者突发情况,就很容易摔倒。而且,背手走路时,身体的肌肉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也不能很好地促进血液循环 。

正确的散步姿势是怎样的?

首先,要抬头挺胸,让头部保持在身体的中轴线上,眼睛平视前方,这样可以减轻颈部和肩部的压力,同时也有助于呼吸顺畅 。

其次,手臂要自然下垂,随着步伐有节奏地前后摆动,摆动幅度大约在 30 - 40 度左右,这样可以带动身体的整体运动,增加散步的锻炼效果 。

再者,脚步要适中,不要过大或过小,落脚时先脚跟着地,然后过渡到脚掌,最后脚尖蹬地,这样可以减少对关节的冲击 。

3、避开忽视身体警示信号

散步时如果出现头晕的症状,可能是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也可能是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这时,一定要立即停止散步,找个安全的地方坐下或躺下休息。如果头晕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其他不适,应尽快就医 。

心慌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信号。散步时心慌可能是心脏负荷过重,或者存在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一旦出现心慌,要停下脚步,平静呼吸,观察症状是否缓解。如果心慌频繁发作,或者伴有胸闷、胸痛等症状,必须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以确定心脏是否存在异常 。

关节疼痛也是常见的警示信号。如果在散步时某个关节突然疼痛,可能是关节受到了损伤,或者原有的关节疾病加重了。此时,不要强行继续行走,以免加重损伤。可以先休息一会儿,轻轻按摩疼痛的关节。如果疼痛没有改善,应及时前往医院,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

从现在开始,科学合理地安排散步计划,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穿着合适的装备,以正确的姿势散步,并时刻关注身体的反应。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散步一定能成为我们保持健康、享受生活的得力助手。愿每一位老人都能在散步中收获健康与快乐,度过一个幸福美好的晚年 。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