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雜劇敘録》,杜桂萍、魏洪洲編著,安徽教育出版2022年12月版。
內容簡介
该書是繼傅惜華先生《清代雜劇全目》之後,又一部針對清代雜劇的重要目錄學著作。共收録名號可考的雜劇作家257位,均出以小傳,考述其生卒、字號、籍貫、履歷、著述等情況,其中很多作者的曲家身份和生平事跡由本書首次考定、披露。共收錄雜劇作品568種,其中120餘種不見於傅著。編著者遵循“知見”原則,在“經眼”前提下概述雜劇內容,摘錄腳色和人物,追溯本事來源,記録同題材作品名目;爲給研究者提供更多的學術助益,還力求判定劇作的創作時間,序次臚列每一版本刊刻、出版和收藏情況,全面彙輯序跋、題詞和評語等。總之,本書搜輯廣泛,體例完備,內容翔實,考證精當,融傳、敘、考、輯於一體,兼具治學門徑和文獻淵藪的雙重功能,對清代文學、中國古代戲劇、中國古代文學的採掘研究,對傳統表演藝術、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清代雜劇敘録》目録(節選)
陸世廉《西臺記》鄒式金《風流冢》
陳于鼎《半臂寒》《長公妹》《中郎女》《京兆眉》《翠鈿緣》
碧蕉軒主人《不了緣》
堵廷棻《衛花符》
范希哲《三幻集》
方疑子《鴛鴦墜》
周如璧《孤鴻影》《夢幻緣》
查繼佐《續西厢》
葉承宗《孔方兄》《賈閬仙》《十三娘笑擲神奸首》《狗咬吕洞賓》
傅山《紅羅鏡》《齊人乞食》《驕其妻妾》《八仙慶壽》
馬世俊《古其風留人眼小説》
吴偉業《臨春閣》《通天臺》
黄周星《試官述懷》《惜花報》
鄭 瑜《郢中四雪》
徐石麒《坦庵詞曲六種》
宋 琬《祭皋陶》
尤 侗《讀離騷》《吊琵琶》《桃花源》《黑白衛》《李白登科記》
王夫之《龍舟會》
趙進美《瑶臺夢》《立地成佛》
薛 旦《昭君夢》
毛奇齡《不賣嫁》《不放偷》
葉奕苞《經鋤堂樂府》
邊汝元《鞭督郵》《傲妻兒》
周 樹《馮驩市義》
《清初雜劇研究》
凡 例
一、本叙録主要載録有清一代文人創作之雜劇作品以及相關序跋、題詞與評語等。所收雜劇作品,時間限定在1644年到1911年之間,即順治元年至宣統三年之間;所收序跋、題詞與評語等,則主要録入民國及之前者。
二、對於易代之際作品的選擇,主要以作品問世時間爲依據,由明入清之作家和由清入民國之作家,凡考訂其作品問世於清代者一律收入。對於創作時間不能確定但可能完成於清代者亦酌情收入。
三、明清以來,雜劇已非元時 “一本四折一楔子”之基本體式,在音律、曲辭、賓白等方面亦變化繁複,不僅有 “南雜劇”與 “北雜劇”之分别,且傳奇與雜劇之界限也日益難以區分。本叙録主要以劇本體制之長短爲劃分標準,十一折 (齣)及以下折 (齣)數之戲曲作品均歸爲雜劇,超出者暫判爲傳奇。
《晚清戲曲小説目》
四、本叙録以作者爲綱,以作品爲目。共收入雜劇作家二百五十七位,皆爲姓名或字號可知者,按作者出生先後排序,個别僅知卒年或生卒年不詳者,根據其大致生活時間列入。每位作家出之以小傳,考述其生卒、字號、籍貫、履歷、創作等情况,并注明所依據之主要傳記文獻。雜劇作品失傳之作者小傳見附録一。
五、本叙録收入之雜劇作品共五百六十八種,均爲作者姓名或字號可考者。無名氏或佚名之作暫未收入。叙録主體分爲 “劇情概要與本事” “著録、版本與收藏情况”“序跋、題詞與評語”三個部分。遵循“知見”之原則,在“經眼”之前提下,對雜劇内容、文本面貌、版本和收藏概况、題詞和序跋等進行梳理、彙輯。
六、本叙録盡量對收入之雜劇作品及其相關情况進行勾稽、考釋,力求還原雜劇創作之關鍵信息。凡與作品相關之題名、本事、體式、折數、脚色、創作時間等皆納入叙録内容與考釋範圍之内。
《清代雜劇全目》
七、本叙録之作品著録信息,主要參考二十世紀以來之戲曲目録學著述,,即 《清代雜劇全目》(傅惜華)、《古典戲曲存目彙考》(莊一拂)、《古本戲曲劇目提要》(李修生)及 《莊一拂 〈古典戲曲存目彙考〉補正》(趙興勤),另參以 《明清傳奇綜録》(郭英德)。未見於以上五部著作者,暫不標注著録情况。
八、本叙録力求提供所收雜劇作品的基本版本信息。稿本、鈔本、刻本之别,均以序次臚列。各版本之异體字及顯見形近訛誤或版刻、抄寫變异字,,除特别存有疑義者隨文説明外,皆徑改,不另出校記。
九、本叙録收録之序跋、題詞以及評語等,有來自雜劇文本者,亦有取自其他别集、筆記等文獻者,均以提供雜劇作品副文本之“完備”信息爲目的。文獻之題署,盡可能依據底本。但原本僅題 “序”“跋”“題詞”等,則補題戲曲作品之本名,以書名號識之;原本無題名,則酌情補題。相關文字,均酌情劃分段落,加以標點。
《清代雜劇作家創作論考》
十、雜劇文本及相關文獻資料,時或出現難以辨識之字體,或有脱字之現象。凡無法辨識或脱字處,皆以“□”標識。原文誤字或抄寫、刷印模糊不清者,則以括號標注相關字,以供研究者參考。
十一、本叙録引用及參考之文獻,除期刊和學位論文外,一般不在行文中標注版本信息,統一列入全書末之 “主要參考文獻”。
《文體形態、文人心態與文學生態:明清文學研究行思録》
示例俞天憤
(1881—1937)
原名承萊,字采生,一作采笙,號懺生,别署挽瀾、挽瀾詞人等,以筆名 “天憤”行世,常熟 (今江蘇常熟)人。著名文人俞鍾鑾 (1851—1926)之長子。早歲肆力於經史,喜詩文、繪畫,歷任小學教員、校長等。辛亥革命時,曾率健兒百餘人保衛鄉里,爲人所稱道。進入民國後,因對時事失望,閉門著述。兼任《鳴報》《常熟日日報》編輯。晚年皈依佛教。民國二十六年 (1937)12月,常熟淪陷,殁於避日寇途中。善作小説、戲曲,著有長篇小説《二月春風》《鏡中人》,以及短篇小説集 《中國新探案》《中國偵探談》等。戲曲作品有 《同情夢》《法國女英雄彈詞》等。
《中國新偵探》
按,關於《同情夢》作者,阿英《晚清戲曲小説目》、傅惜華《清代雜劇全目》、蔡毅《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彙編》等依劇前題署,定爲“挽瀾”,然於其生平事迹等付闕。馬良春、李福田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梁淑安、姚柯夫《中國近代傳奇雜劇經眼録》,齊森華等主編《中國曲學大辭典》以及左鵬軍《晚清民國傳奇雜劇考索》等斷定“挽瀾”即晚清 革命烈士陳伯平(1882—1907),并對陳伯平之名號、生平等有所介紹。經查,陳伯平今存詩六首、傳記一篇、小説一篇、書劄兩通,無一署“挽瀾”或“挽瀾女士”者;而俞天憤《法國女英雄彈詞》署名“挽瀾詞人”,且《同情夢》正文及其評語中有關作者信息與俞氏相符,故將該劇歸於其名下。傳記文獻:徐天嘯《俞天憤》(芮和師、范伯群、袁滄州等《鴛鴦蝴蝶派文學資料》上)、陸蔚明《俞天憤傳》(《吴中耆舊集———蘇州文化人物傳略》)。俞天憤手跡
《同情夢》
劇情概要與本事劇首題“同情夢傳奇”,署“挽瀾”。凡四折,依次爲《引夢》《入夢》《行夢》《醒夢》。第一折 《引夢》前有“無真不是夢,大夢即爲真。是真是夢境,幻出自由神”四句。寫江南女子尤素心文通今古,交遍歐亞,痛同胞姊妹病弱昏沉,欲振興女權,警醒痴聾,奈孑然一身,無權無力,難以獲效,爲此倍感愁悶。一日歸棹琴水,泊舟虞山,蓬窗寂寞,倦意來襲,不覺沉沉睡去。虞山夢神感其愛國熱忱,乃就彼夢裏,欲警醒一番,以自醒醒人。夢中,素心先來到胭脂店、文綉店等,衆人紛紛向她兜售胭脂、名綉、珠翠、木底等物,素心認爲這些對女性而言均無用且有害,故憤然拒絶。又來到一家書店,店主推薦《女子世界》月刊,素心認爲這纔是一邑之光明所在。夢神又將素心引上一高臺,她站在臺上慷慨演説,痛斥纏足陋習對身體之殘害,宣講女性價值,勉勵姊妹們擔起家國責任,學習自强,争取女權。演説剛畢,已有衙門差人前來抓捕,素心急忙躲避,遇自由神像。遂向神像哭訴女界之沉淪。以及自己爲救同胞所受之種種磨難。夢神恐其陷入魔道,將之唤醒。素心醒後,認爲此夢大可警人醒世,欲讓丈夫黄漢人撰成詞曲,付與《女子世界》出版。小生扮半明圖書館店主,旦扮尤素心,老旦扮蘇州珠花婆,貼旦扮纏足女子,净扮虞山夢神,副净扮舟子,副末扮文綉店店主,丑扮揚州老兒,外扮胭脂店店主,小生、副末、老旦、小旦扮各色人,丑、副丑扮官差。本事待考。第四折末劍光評語云:“通本不用正生上場,蓋正生即黄漢人,作者自謂也。”知是劇或來自作者對妻子思想和生活的理解。按,俞天憤之妻姚鴻茝 (生卒年不詳),字婉瑩,爲常熟著名女詩人,著有 《紉芳集》。又,據刊發時間推斷,是劇當創作於光緒三十年 (1904)或之前。
《中國近現代女性期刊匯編》
著録、版本與收藏情况
《清代雜劇全目》著録。現存光緒三十年 (1904)《女子世界》第八期所收本,《中國近現代女性期刊匯編·女子世界》第二册 (綫裝書局2006年版) 據之影印。
序跋、題詞與評語
劍光 《〈同情夢·引夢〉評語》(光緒三十年 《女子世界》第八期所收本《同情夢·引夢》折末):
劍光加評:
是曲因夢而作,故首句即曰 “彼姝如夢”。惟以自恃醒人,適入此夢。
得夢而醒,醒人之夢。奇情奇事,得未曾有。
尤素心謂:“如此佳景,被我一人消受。”此痛語,非快語。
振興女權,固非一人所能。量力而行,向實地上做去,非有心人不能道。
劍光 《〈同情夢·入夢〉評語》(光緒三十年 《女子世界》第八期所收本《同情夢·入夢》折末):
劍光加評:
昏昏沈睡中,有外國兵隊殺來。此未來之實境,非過去之夢境。
尤氏生平最恨脂粉珠翠、裝頭飾足。夢中處處反對之影,乃實事,非夢境也。
半明圖書館之名,爲一邑之特色。可嘆!
《女子世界》所以驚醒人夢者,乃於夢中見之。夢耶? 醒耶? 夢者自知, 醒者自知。
劍光 《〈同情夢·行夢〉評語》(光緒三十年 《女子世界》第八期所收本 《同情夢·行夢》折末):
劍光加評:
推波逐浪,其言恐;男女相將,其言感;羅蘭無望,其言痛;文蠻抵抗, 其言激;吹潮激浪,其言怒。以無數之意見、無數之熱誠痛泪,而一氣呵成之。
放足方已有成驗,曲中特爲標出,幸勿輕視。
運動未達其志,縲緘已加其身,夢中之幻境耳。雖然,不夢者大有人在。
傳奇既以夢稱,故夢神爲通本之綫索。首折則全藉尤氏口中説夢。
劍光 《〈同情夢·醒夢〉評語》(光緒三十年 《女子世界》第八期所收本《同情夢·醒夢》折末):
劍光加評:
天地一夢境耳,第患人之不知夢,尤患其知夢而不知醒。尤氏云:“躍入萬丈濤,噴開五里霧。”似知醒矣。終以自由思想,幾入魔道。嗚呼! 自由夢夢,奚獨尤氏哉!
玄黄血戰,血花飛濺,刀光閃鑠,是何等悲壯之境。乃因天半鐘聲,瞿然驚醒。惜不及見虚無黨成功之日。
通本不用正生上場,蓋正生即黄漢人,作者自謂也,觀首尾兩詩可知。
《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杜桂萍卷》
作者简介杜桂萍教授
杜桂萍,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俗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近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古代戲曲學會副會長、中國散曲學會副會長等。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學遺產》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出版專著《清初雜劇研究》《文獻與文心:元明清文學論考》《清代雜劇作家創作論考》《文體形態、文人心態與文學生態——明清文學研究行思録》等,主編《明清文學與文獻》《勵耘學刊》等。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清代詩人別集叢刊”。
魏洪洲副教授
魏洪洲,河北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散曲學會理事等。主要從事元明清文學研究。在《文獻》《求是學刊》《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主持“古代戲曲格律譜研究”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參與“清代詩人別集叢刊”等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