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碎片!美卫星空中解体,神十八还没返航,航天员怎么办?

从菡爱八卦 2024-10-30 01:50:17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慧心引力佳

编辑/慧心引力佳

10 月 21 日,美国太空新闻网传来了一则重要消息:

由波音公司精心制造、国际通信卫星组织负责运营的通信卫星 Intelsat 33E,于 19 日在那广袤无垠且神秘莫测的地球静止轨道上,毫无预兆地发生了解体事件,并且已产生至少 57 块碎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这一意外事件发生的时候,恰恰是在我们承载着无数期望与梦想的神舟十八号即将返程的关键节点。

通信卫星 Intelsat 33E 解体产生的碎片,在太空这个浩瀚的环境中无序地飘荡,犹如一颗颗隐藏在黑暗中的“子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它们的存在,给神舟十八号的返程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在距离我们头顶数百公里的地球轨道上,正上演着一场无声的“碎片风暴”。

这些高速飞行的“幽灵”,小到螺丝钉、油漆斑点,大到报废卫星、火箭残骸,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人类的太空探索构成着巨大威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哪怕是一小块碎片的撞击,都可能引发难以估量的后果,这怎能不令人担心起来?

Intelsat33e通信卫星

2016年8月,一颗名为Intelsat33e的通信卫星,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搭乘阿丽亚娜5型火箭,意气风发地奔向了太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颗重达6.6吨的“庞然巨兽”,由波音公司为国际通信卫星公司(Intelsat)量身打造,设计寿命长达15年,造价更是高达数亿美元。

它的使命,是为半个地球的用户提供稳定的通信服务。

然而,命运似乎和这颗“天之骄子”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射后不久,Intelsat33e的推进系统就出现了故障,导致其使用寿命直接缩短了3.5年,这让Intelsat公司损失惨重。

时间来到2024年10月19日,Intelsat33e再次遭遇了“滑铁卢”。

这一次,迎接它的不是小故障,而是灭顶之灾。

红星新闻:美国太空军确认:已解体

当天,地面控制中心突然接收到了Intelsat33e发出的断电警报。

还没等工程师们反应过来,这颗造价不菲的卫星,就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解体爆炸,化为了57块甚至更多的碎片,四处飘散。

图片来源于网络

要知道,地球同步轨道的高度超过3.6万公里,是众多通信卫星、气象卫星的“家园”。

Intelsat33e的解体,无疑是在这片原本就拥挤不堪的“太空高速公路”上,投下了一枚威力巨大的炸弹。

很快,美国太空追踪网站(SpaceTrack)就证实了这一消息,并发布了碎片预警。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时间,全球的航天机构都陷入了紧张状态,国际空间站、中国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要知道,这些碎片的飞行速度高达每秒7.9公里,相当于子弹速度的十几倍。

一旦与航天器相撞,后果将不堪设想。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Intelsat33e究竟为何会解体?是技术故障,还是遭遇了“暗算”?

根据专家的分析,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它被太空垃圾击中了。

别以为太空垃圾只是些“人畜无害”的“小角色”,事实上,它们才是地球轨道上最危险的“杀手”。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1957年人类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已经有超过1.3万颗卫星被送入了太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卫星中的大部分都已完成了它们的使命,变成了废弃的“太空垃圾”。

除了报废卫星,火箭发射过程中产生的碎片、航天器脱落的部件、甚至是宇航员不小心掉落的工具,都会成为太空垃圾的一部分。

据统计,目前地球轨道上,尺寸大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就超过2万个,而尺寸更小的碎片更是数不胜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太空垃圾以极高的速度在地球轨道上肆意飞行,对正常运行的航天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Intelsat33e的解体,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阵阵涟漪,也引发了人们对太空垃圾问题的深思。

太空“垃圾场”: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Intelsat33e卫星的解体,将太空垃圾这个原本略显冷门的议题,推到了聚光灯下。

鲁中晨报:卫星突然解体!“已发现至少57块碎片”

人们开始意识到,头顶这片看似空旷寂静的宇宙空间,其实早已危机四伏。

想象一下,数以万计的“金属炮弹”以每小时2.8万公里的速度,在地球轨道上横冲直撞。

它们可能是脱落的太阳能电池板,也可能是失效的卫星引擎,甚至可能只是一块不起眼的油漆碎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一旦与运行中的航天器相撞,其威力不亚于一枚小型导弹。

Intelsat33e的遭遇并非孤例。2009年,美国铱星公司的通信卫星与俄罗斯一颗报废的军用卫星相撞,造成了大量的太空碎片。

这次事件,也成为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卫星与卫星相撞事故。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1年,国际空间站就曾因为一块太空垃圾的威胁,被迫进行了紧急机动。

同年,中国空间站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不得不调整轨道,以躲避“天外来客”。

如果“凯斯勒现象”真的发生,我们将失去进入太空的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届时,所有的卫星都将瘫痪,GPS导航、卫星通信、气象预报等,都将成为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人类文明将被困在地球表面,再也无法仰望星空。

面对日益严峻的太空垃圾问题,人类并非束手无策。

科学家们正在积极探索各种解决方案,试图为地球轨道“减负”。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清理太空垃圾的主要思路,可以概括为“抓、推、烧”三个字。

太空“清道夫”:一场关乎人类未来的“攻坚战”

这些方案听起来都充满了科技感,但真正实施起来,却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和成本压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抓”为例,由于太空垃圾种类繁多、大小不一、运行速度极快,要精准地捕捉它们,难度堪比“大海捞针”。

此外,机械臂和网兜本身也可能成为新的太空垃圾,反而加剧问题。

而“推”的方式虽然相对可控,但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而且效果也难以保证。

新华社:波音制造的卫星在太空解体

“烧”则存在着技术风险和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更大的灾难。

除了技术难题,清理太空垃圾还面临着复杂的法律和政治障碍。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国际社会对于太空垃圾的管理,主要依靠《外层空间条约》等国际法。

然而,这些条约大多制定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太空垃圾问题尚未凸显,因此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一些专家建议,可以效仿“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由发射卫星的国家或公司承担清理责任。

但也有人认为,太空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清理太空垃圾应该由国际社会共同承担。

面对这些挑战,人类需要拿出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才能打赢这场关乎未来的“攻坚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太空垃圾清理技术的研发投入,力争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降低清理成本,提高清理效率。

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更加完善的太空垃圾管理法规,明确各国的责任和义务,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重要的是,要从源头上减少太空垃圾的产生。

结语

太空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更不是可以随意丢弃垃圾的“无人区”。

如果我们继续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太空,而不注重环境保护,最终将自食恶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但太空却是人类文明的未来。

保护太空环境,不仅仅是为了维护现有的航天活动,更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清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太空。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太空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我们有责任保护它,以便子孙后代能够继续探索和利用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守护这片“星辰大海”,为人类文明的未来,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文章信息来源:

红星新闻:美国太空军确认:已解体

鲁中晨报:卫星突然解体!“已发现至少57块碎片”

新华社:波音制造的卫星在太空解体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