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赛道上人那么多,凭什么只有比亚迪一年卖400万辆

驾仕派趣谈车 2024-11-19 09:26:39

在比亚迪三十周年暨1000万辆下线的仪式上,比亚迪创始人、董事长王传福用了半个多小时的演讲,专门梳理了30年比亚迪创业之路。

之前在很多重要发布会上,我们也都听过王传福讲比亚迪的创业历史,但往往都针对某个技术、或是围绕着某个价值观展开,最长也就十分钟左右。但是这次,用时最长,王传福也是从自己来到深圳的那一年开始,详细讲述了比亚迪一路走来的足迹。

从中,我们也能看到比亚迪是怎么从一个电池厂商做到手机代工大厂、到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之后王传福还介绍了一本专门记录比亚迪创业三十年的书《工程师之魂——比亚迪三十而立1994-2024》。

有意思的是,从大屏幕上我们看到,这本书有三个版本。白色封面是普通版本,红色是“员工限量版”,蓝色的是“车主尊享版”。现在还不知道这三个版本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差别,回头可以找来看看。

那么,比亚迪到底如何实现从百万迈入千万的全新跨越?下面就结合王传福的演讲,从整个时间和空间维度来探讨一下。

01

1994年,王传福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下海创业,当时在深圳注册了“深圳市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他还透露说,在那个时候其实营业执照还没有下来,到了1995年1月份才正式办好所有手续。

那时候为了做电池拉来一个团队,第一个任务就是给锂离子材料上电压,成功之后开始做商业化、规模化量产。这个时期很能够说明王传福和比亚迪气质的一个典型事件是:

当年比亚迪斥资400万买了一台设备,这要比公司的注册资本都高,而且他们还不会用。比亚迪是当时第一家民营企业自费购买这个设备的,从中可以看到为了技术,王传福相当舍得投入。

这也说明比亚迪的根基就是电池,这是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最高的护城河。当时比亚迪完成研发后去美国参加展会,李柯是用电话黄页一家一家打电话推销,最终比亚迪凭借锂离子电池技术拿到了摩托罗拉的订单,成功进入主流电池产业。

02

比亚迪成功打入锂电池工业链之后,又进入手机代工厂商体系,差不多做了8年时间就已经非常成功了,还在港股顺利上市。王传福说在那个时候,就开始准备进入汽车行业,因为他认为:汽车行业是一个比手机制造具备更大前景、更大容量的行业——新能源汽车带来能源和驱动核心的变化,可能可以完成中国车企对海外车企的弯道超车。

他也明确说,不认为中国车企在发动机、变速箱这些领域可以超过海外车企,但新能源赛道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另外他也提到了从更大的全球视角来看能源安全,所以判断新能源肯定大有可为。

03

王传福回顾了刚开始造车的一些故事。他说他其实很早就开始做电动车了,最早97年左右有一个国家实验性质的项目,就是研究汽车电动化,当时比亚迪因为就是做电池,他自己也是搞电池的专家,所以就在那个项目组里面。

而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他们就已经把电池放到汽车上看看能不能跑。回过头来看,那个时间点也恰好是通用第一次推出电动车GM EV1的时间点,所以王传福接触电动车是非常早的。

04

王传福详细讲述了2003年收购秦川汽车的故事。当天公布签署合作协议、正式进入汽车行业的消息之后,他的电话都被打爆了——因为在2003年的时候,他甚至都还没有驾照。

令他记忆犹新的是,当天一直在接电话,一口饭都没吃。晚上好不容易点了一碗面,还没开始吃,一个香港的投资机构就打电话跟他说:如果比亚迪真的敢造汽车,他们机构就把比亚迪的股票全部抛掉。可见当时不仅汽车行业的人觉得比亚迪作为一个门外汉造车不靠谱,就连投资机构、投资人也完全不能理解他的决定。

但是王传福在台上说,当时他就觉得自己下半辈子就是要搞新能源汽车了,而且一定要做出来。

05

最初开始造车的时候,比亚迪确实啥都不会,团队就把市面上最好的车、卖得销量最高的车统统买来研究、拆解。王传福说还专门买了一辆奔驰,当时团队没有人敢动手拆,因为太贵了。

他就拿了一把钥匙,绕着车身划了一圈,跟大家说:既然车都花了,大家就开始拆车吧。他说他们是拆了组装、组装好又拆,反反复复好多次来研究。

06

比亚迪在收购秦川汽车之后,2004年其实就做了第一款车,代号316。结果找来经销商和投资人看了,都说不行。当时就很尴尬了,研发模具都投入了几个亿,如果不上,这么几个亿就白花了,但是上的话可能就直接卖不动,要亏几十个亿。

最后还是王传福拍板说不上,推倒重来,把316砍掉了。然后到2005年,第一辆量产F3推出。上市14个月,比亚迪F3卖了10万台,到了2009年那一年,比亚迪F3成为了中国轿车销冠,超过了桑塔纳、捷达这些老三样。我们也记得当时比亚迪F3单车销量卖了29万辆,成为爆款之后,网络也急速扩张,为之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07

王传福演讲这一段的时候,大屏幕上面有一页是当时的报道《经销商相继退网、比亚迪背后埋隐患》,我查了一下那篇文章,里面提到了比亚迪在2010年的时候比亚迪成都金牌经销商退网、经销商库存比是1:4、而年初比亚迪提出的年销量目标是80万辆、增长100%。王传福说当时他们发现势头不对已经就开始了经销商网络和企业的调整,希望用三年时间的调整,完成二次腾飞。

08

不过,预期中的二次腾飞没有实现——而是直接低迷了十年。他身后的大屏幕显示了比亚迪从2010年开始的销量分别为:

52万辆、44万辆、45万辆、50万辆、43万辆、44万辆、49万辆、40万辆、50万辆、45万辆。

王传福说这十年来,每个月销量都是3、4万辆的水平,最高也冲不过50万出头的天花板,当时很多人都走了,甚至竞争对手在比亚迪大楼外面拉起招聘摊位挖人。“我舍不得,但也给不了他们未来”,王传福直言:那是比亚迪的至暗时刻。

09

可就是在那个至暗时刻,比亚迪也并没有减少研发支出。当时在不到50万辆的规模上,每年的盈利只有几个亿,但王传福说每年要花70、80亿去投入研发。很多投资人都不能理解,但王传福说:必须要在研发上持续投入。

我自己查了一下比亚迪在最低迷的16年、17年的研发数据,16年研发人员是2.3万人、投入研发费用45亿元,在2017年研发人员持续增长到2.75万人、投入研发费用62.7亿元。所以之后比亚迪很快拿出了TID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城市公交电动化、第二代DM技术,也做出了Fragon Face设计——都是响应市场的需求,也为后续新能源的突破奠定了强大技术基础。

10

这种坚持和投入,最终在2020年,让比亚迪迎来了技术大爆发。

电磁技术上坚持了18年、2020年推出了刀片电池,磷酸铁锂和刀片模组设计,已经成为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共同选择之一;坚持了17年的动力总成研发、在2021年推出了DM-i,单挡DHT技术成为了中国新能源市场绝对的主流;

坚持了11年的电动化平台研发打造了e3.0平台,也为比亚迪新能源产品的爆发式增长提供了基础;还有2023年推出的易四方技术,让比亚迪实现了自己技术领先全球的承诺。

后来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在2024年刚过去的10月份,比亚迪单月销量突破了50万台——联想到“至暗十年”当中,比亚迪年销量的天花板也正是50万辆上下,这个数据对于比亚迪来说,像是一个轮回,

也像是一个回应。

这个回应,和比亚迪三十周年的官方宣传片一起来观看,感触会更深。

宣传片的名字叫做“敢”。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比亚迪致敬了从上古时代到神话传说、再到当代科技的一系列围绕“敢”字而来的故事。

而我们认为:回到比亚迪和王传福自己身上,则是“敢想敢做”、“更敢坚持”。

回顾这三十年来,无论在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赛代上,敢造车的门外汉也罢、业内人士创业也罢,“敢想敢做”的勇气,其实都是迈出第一步的基本条件——但为什么只有比亚迪,能做到月销50万?

从王传福的讲述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对于研发和技术的坚持。从最早做电池时,敢投入400万买最贵而且不会用的设备,到完全不懂车,却敢一脚踏进造车行业。尤其是,在二次腾飞没有实现、反而是进入了至暗十年之后,依然敢坚持持续投入。

正如同“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这句话说起来轻飘飘,不用看三十年——只是看看这十年来的中国汽车行业,你就会发现:迎着风口成功,并不见得是特别难的事。但能够有心力、在困境的当头一棒中,还能坚守初心、还能持续投入、去真正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驾仕总结:

所以后来,作为比亚迪官方合作伙伴的《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上台,讲到在2023年1月份就看过仰望的视频,我才终于明白为什么能拿下这个炙手可热IP独家汽车合作的会是比亚迪。

冯骥的很多采访我都看过,《黑神话·悟空》也并不是一部轻飘飘就能获得成功的作品。甚至于连和《黑神话·悟空》合作,比亚迪都不是出价最高的,但正如冯骥所说:

科技与创新是腾飞的翅膀,但同时,我们的精神源头,也是来自于五千年从未中断的华夏文明。

仰望科技创新的星空,同时不忘脚下中华文明的大地。

《黑悟空》的爆火背后,和比亚迪的创业历程非常相像,都是坚持长期投入换来的高回报。《黑悟空》初始团队只有13个人、花费了10年时间,投入了3亿元,最终换来了70亿元的收益——并且这个收益不是顶点,而且之后的收益是边际成本为零的纯收入。

这一点和比亚迪显然很有共鸣:比亚迪从2003年开始造车,研发费用累计投入1500亿元、目前每年投入400亿左右做研发。经过了30年的创业、在汽车行业做了22年、还熬过了2010年到2019年长达十年的低迷期,终于才迎来了技术和产品双重爆发。

按照今年比亚迪第三季度单季营收2000亿来算,比亚迪已经成为年营收规模8000亿、年盈利400亿左右的新能源企业。

所以,比亚迪和游戏科学,都是中国这片土地上,理科生、工程师创业最好的样板,也是敢于坚持投入、不畏艰难也不怕别人不理解的中国创新企业标杆。

他们不仅生产制造了顺应这个时代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还把中国的创新能力、中国文化输入到了海外市场。在三十周年发布会结束后,我发现现场有很多的外国媒体人,而比亚迪在入口处,大胆展示了从2005年第一代F3,到现在的所有重要产品。

我发现很多外国媒体都对最早的F3和F0很感兴趣,我想,他们是被这些最早起步时并不怎么起眼、甚至显得稚嫩的比亚迪,到能够走到仰望U9、方程豹豹8的比亚迪,这中间不可思议的蜕变所震撼。

比亚迪三十年背后,这条漫长的足迹当中,我想对于年轻的创业者也罢、甚至对于年纪更小的孩子也罢,告诉他们低谷和失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始终相信你的坚持、你是不是能够迎着嘲讽和不理解而上——成为一个强者,首先要拥有强大的自我信心和坚定的信念。

这才是比亚迪给予我们最珍贵的启示。

(END)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