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那么富裕,为何日军当时不敢抢掠,看看乔家挂了什么

夕阳的温暖 2024-12-16 10:19:05

从1938年起,日军先后集结50万兵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300余次上千人的大规模扫荡。在当地,日本鬼子杀戮百姓,抢劫粮食,焚烧房舍,制造了无数起人间惨案,各地被屠杀的平民多达10万人。

不过奇怪的是,当年山西祁县的乔家那么富有,为何日军却没有扫荡乔家大院呢?这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乔家大院的故事。

晋商乔家的起点——乔贵发

乔家人的商业帝国,起于乔家的第三代人乔贵发,兴于第五代的乔致庸,在鼎盛时期,乔家的资产超过一千万两白银,相当于一个不平等条约的赔款总额。

而乔家宅邸的整个建筑面积达4175平方米,分为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当年慈禧西逃时,便在乔家大院住过,并赐予乔家人“福种琅嬛”四字题词。

此外,乔家大院还是《大红灯笼高高挂》、《诚忠堂》和《乔家大院》等上百部影视剧的拍摄地。在2002年,乔家大院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2年后,又入选为5A级旅游景区。

可以说,不论是在旧社会还是在现在,乔家大院都是风光无两的。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乔家基业的创立人乔贵发,他原本只是一个贫困的农民。

1736年(乾隆元年),乔贵发因生活所迫,只身一人背井离乡,前往了内蒙古的萨拉齐厅,在当地一家当铺做了伙计。后来,他在店中结交了一个姓秦的山西老乡,两人相谈甚欢,便结为了异姓兄弟。

就这样过了十多年,乔、秦二人也攒下了一点积蓄,于是离开当铺,转到包头卖起了草料,同时还经营起豆腐、烧饼、豆芽和一些杂货。结果,两人的生意一度亏本,乔贵发又重回到祁县种地,而老秦则继续留在包头。

1755年(乾隆二十年),这一年,粮食大丰收,粮价下跌,秦某便买进大量黄豆,准备用来做豆腐。

正所谓三分天注定,有的时候,运气也是成功的一部分。买进大豆后不久,北方忽然遭遇大旱,大豆的价格骤涨,于是老秦便开始以卖大豆为主。见生意有所起色,老秦又亲自到祁县把乔贵发带回包头,同时挂出了“广盛公”的商号牌子。

在包头获得了启动资金后,乔贵发的商业头脑就一点点打开了。从那以后,广盛公生意日渐兴荣,虽然两人在中途又遭遇了一次破产危机,但最后成功化险为夷,并将“广盛公”的字号改为“复盛公”,以表起死复生,永久兴盛。这时已经到了嘉庆年间。

此后,复盛公的生意越做越大,经营的项目越来越广,主要以油、粮、米、面的粮店为主。

在这如日中天的生意面前,乔家子弟遵守祖训,勤俭持家,而秦家却刚好相反,吃喝嫖赌样样俱全,生活越发奢靡,结果就是坐吃山空,家业越来越小,最后复盛公就成了乔家一家的生意了。

“亮财主”乔致庸

乔家的鼎盛时期,是在清末的乔致庸这一代。乔致庸是乔贵发的孙子,他的父亲是乔贵发的三子乔全美。

在乔致庸小的时候,他的父母相继离世,少年时期,大哥又因病逝世,刚中秀才的乔致庸只能弃学从商,开始接管这偌大的家业。

在他执掌家业期间,乔家的生意越发旺盛,先是在“复盛公”的基业中派生出一众子品牌,包括复盛西、复盛全、复盛菜园、复盛油坊、复盛客栈等商号,随后又开设“恒隆光”茶叶行,和俄国人达成合作,成为当时俄国最大的茶叶供应商之一,一年的销售达30多万担。

此外,乔致庸还成立了票号“大德通”和“大德恒”,在当年接济了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之后,这两大票号顺势名扬天下,开始遍布全国各地的商埠、码头,乔家的生意就此踏足金融业。

在乔家商业最鼎盛的时候,其商业网络遍及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太原、哈尔滨等地,全部资产达到了一千万两白银以上,要知道,当年《南京条约》的赔款是一千四百万两白银,一个乔家的资产,就抵得过不平等条约的总额赔款,可见乔家的财力有多雄厚。

当时,以“复盛公”字号命名的铺子,都是包头的一等大买卖,因此还出现了“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民间谚语,而乔致庸本人也被称之为“亮财主”。

乔家大院

19世纪中期,因连年战争,清朝的统治走向衰败,大量白银流失。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乔致庸一改过去不治家宅的组训,从1862年起购置大量地皮,建造了规模宏伟的宅院,这就是“乔家大院”。

到了光绪后期,地方治安越发不稳,乔家人为了保护自家的安危,又花了不银两,买下附近街巷的使用权。之后,乔家把巷口封住,东面堵住街口,建成侧院的大门,西面建成祠堂,北面又扩建了两个外院,大院的四周则建起了高大的围墙,这些围墙高三丈有余,墙上还有掩体的女儿墙和探口,既安全稳固,又不失威严气派。那时的乔家大院,与其说是居民宅邸,倒不如说是一座城堡。

清末民初时,乔家的人口大增,房屋已经不够住了,于是又花钱买下地皮,往西面扩张。民国四年,乔家又在西南院建设了新的院子,直到这时,乔家大院的格局才基本定形了。

不过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乔家大院拥有着200多年的历史,为何至今仍保存得如此完整呢?它当年是如何躲过日军的?关于这其中的原由,我们还得从19世纪末说起。

乔家大院为何躲过了战争

19世纪末期,义和团运动爆发,他们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抗外国侵略,打击教会势力,杀洋人,灭贪官。

1900年初,7个意大利修女从太原的天主教堂出走,一路逃到了祁县的乔家。在当时,乔家众人都反对收留这群修女,但年过八十的乔致庸却决定帮助她们,将她们藏在一处隐秘的小院,这才躲过了劫难。

同年5月,八个国家组成联军镇压义和团,入侵清朝。就在八国联军打入北京之前,慈禧带着光绪帝等人向西逃亡,随后便有了慈禧和乔家大院的故事。

事后,意大利政府向乔家表达了感谢,此后的历任天主教神父都和乔家建立了不错的关系。除此之外,慈禧太后在乔家大院借住之后,也答应了乔致庸的请求,给乔家大院题了四个字“福种琅嬛”。就这样,乔家同时获得了两块保护牌。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乔家全家外逃,只剩下一座空院,和一小部分家人在看护。1938年春,日本鬼子扫荡到了祁县,而为了保护家人和乔家大院,乔家家主乔星斋立即前往当地的天主教堂,找意大利的神父孟择喜求助。

随后,孟择喜给了乔家一面意大利旗,让乔星斋将其挂在门口,随后又以意大利教会之名,写下了“安民告示”。鬼子抵达乔家大院后,见到门前意大利盟友的旗帜,便没有进院中大肆烧杀抢掠。

复盛公的衰败

乔家大院虽然没有在战争中被毁坏,但“复盛公”却在乱世中衰败了。

1926年,冯玉祥向西北撤退,军队所需的粮饷全都由包头的商号凑备,在当时,全市损失了两千多万元,导致包头现洋奇缺,物价飞涨,仅乔家的复盛公、复盛西和复盛全就损失了一百五十多万现洋,以及五万多石粮食,元气损耗巨大。

此后的三年,依靠着皮毛生意,各个行业逐渐恢复了过来,市面又趋于繁荣,但复字号却早已不比当年,往后更是平平无奇。进入到30年代,复盛全因经营不善,亏损巨大,其面铺、粮店接连关闭,只剩下当铺和估衣铺,复盛西也逐步缩业。

日军入侵后,西北的商路几乎断绝,市场萧条,各行各业都受到了波及,复字号更是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1938年,日本人将复盛公、复盛西以及复盛全的当铺、估衣铺归并,复盛公和复盛西的钱铺也统统归并,连带着资金、货物等全都交到了伪组织手中。

从这时起,乔家两百多年的根基开始动摇,元气大伤,再难以恢复昔日繁盛之景。到1953年春,复盛公、复盛西和复盛全已经彻底结束。

而乔家人从发迹到衰落,一共经历了7代人。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