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为何几乎没有衰败过?一路开疆拓土,农奴制是其核心内动力

沙俄在发展过程中,几乎就没有走过下坡路。这一点是非常令人诧异的,毕竟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会有兴衰起落,沙俄似乎是个例外。

仔细一看,沙俄98%的人口,都是卑贱的农奴,他们干着最苦的工作,可连人身自由都没有。可以说,沙俄前中期就是一座巨大的牢笼,每吞并一个地方,就会把当地绝大多数人都变成农奴。

很多人只关注黑奴的历史,实际上俄国农奴一点也不比黑奴好多少。农奴实在是太好使了,生杀予夺全都在农场主一念之间。关键时刻还能拉到战场上当炮灰。

农奴制让沙俄高层获得源源不断的内动力

农奴和农民,是有本质区别的,农民在地里干活,可以像陶渊明那样,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其实啥时候回家,都是自己说了算,陶渊明是不太会种地,所以才会忙到天黑才回来。

农奴就没那么自由了,他们啥时候干活,啥时候下班,全都是农场主或者奴隶主说了算。他们本身是没有人身自由的。

那么沙俄是什么时候开始搞起农奴制这一套的呢?这还要从17世纪说起。

公元1649年,沙俄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二任沙皇,阿列克谢一世颁布了一部《法典》。这部《法典》中规定,农民们不管跑多远,只要被找到,就必须连同其财产一起归还给原主人。

这么一来,过去那些俄国的农民,绝大多数都被定义为了农奴。法律充分保护了农场主和奴隶主们的利益,但无形中将大量俄国人变成了奴隶。自此,农奴制便在俄国全国推广开来。

阿列克谢一世这么干,无非就是在收买人心。沙俄实行的是封建制,不少封建主被分封到各地以后,需要大量农民来帮助他们建设封地。

可是农民们如果能够四处游荡,那怎么确保自己的封地能够被建设好呢?为此,各大封建主们,纷纷开始想办法留住自己封地上的农民。

但是很可惜,这些封建主可跟现在的公司老板不同,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一家公司想吸引员工,无非就是给予员工较高的福利待遇。但是封建主们可不想付出这些。

沙皇准确地把握住了这帮封建主们的心思,毕竟他自己也有很大一片封地,可以说,没有分封的地盘,都是他的领地,他自然也不希望本领地的农民,都跑到私人封建主那里。所以,限制农民们的自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沙皇出台法律,限制农民们的自由,将各地农民完全与土地捆绑在一起。而且,这些农民成为农奴以后,压根就没资格接受教育,毕竟读书越多,了解的真相就越全面,反抗精神就越强,这可不是封建主们所乐意看到的。

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无疑是扼杀了绝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必然会让俄国走下坡路。但是沙皇利用这一政策,加强了集权,使得自身的地位固若金汤,在那个丛林时代,反倒是显现出了优势。毕竟,弱肉强食的年代,不需要你有创造力,有个性,只需要你听话就行。

农奴制太好使,沙俄高层不愿轻易放弃

其实农奴制不是沙俄的特色,在全世界各国,或多或少都有农奴制。毕竟从罗马帝国时期开始,奴隶制度就在欧洲存在了,这玩意儿对贵族们来说,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

可以随意玩弄人性,将人当成私人财产来对待,这是每个贵族都无法拒绝的。毕竟古代物资匮乏,娱乐项目太少,将人当成玩具只是贵族们取乐的一种方式。

典型的案例就是罗马斗兽场,原本只是猛兽之间咬来咬去,可后来贵族们觉得不尽兴,这才让奴隶们加入其中。

奴隶们受不了啊,因此有了一波又一波的起义,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斯巴达克斯起义。即便起义让贵族们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可他们依旧心心念念要搞奴隶制。在奴隶手里没有足以摧毁他们的力量之前,这种情况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中世纪过后,欧洲进入文艺复兴、大航海、宗教改革时代,农奴制也在他们那里慢慢被取消。毕竟文化开始在民间大范围传播,还有一大批人远渡重洋,走出去见了世面。这些都在慢慢改变着欧洲人的思想。

相对来说,沙俄相对就比较封闭了。他们是一个典型的陆权国家,并没有赶上大航海,而且他们也对宗教改革这一套不感兴趣。因此沙俄是欧洲废除农奴制最晚的一个国家。

当欧洲各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慢慢铺开后,沙俄还继续严格执行农奴制。很明显,这是反时代的一种行为,自然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1826年到1854年,一共发生了709次农奴起义,平均每年24次。沙俄高层全都明白,想要继续维持农奴制,几乎是不可能了。

但是沙皇尼古拉一世觉得,农奴制才是俄国走向强大,不断开疆拓土的内动力,他可不想轻易放弃。因此为了转移矛盾,尼古拉一世开始对奥斯曼土耳其宣战,只要获取更多土地和农奴,只要让更多贵族子弟在战场立功获得自己的封地,只要让大量农奴,在前线成为炮灰,那么农奴制自然能够保留下来。

结果是,这场大战以沙俄战败告终。到了这个地步,如果再不给农奴们自由,那对不起,沙俄只能宣告破产了。

农奴制改革后,沙皇的权威开始下降

农奴制改革势在必行,这事儿不以沙皇的意志而转移。搞农奴制改革,沙皇的权威会下降,不搞农奴制改革,沙俄将不复存在。

思来想去,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还是决定在1861年开始进行农奴制改革。这场改革使得农奴们得到了自由,他们中有不少都投入到了资本市场,开始成为雇佣工。这么做,使得俄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但是依旧有一大批农奴们,想要靠土地生活。但是土地是贵族和沙皇的,农奴们虽然获得了自由,但依旧没有土地。

沙皇提供了一个方案,就是让农奴们以按揭的方式,从贵族们手里购买土地。贵族们失去了农奴,还要失去土地,他们不搞事情才怪。所以沙皇与贵族达成的默契是,将土地的价格抬高一大截。

农奴们虽然以高价购入土地,且需要分几十年时间,偿还从沙皇那儿借来的本息,但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贵族们可以得到数倍于之前的土地价格,也因此得偿所愿。沙皇则依旧能够控制这帮农奴,真可谓是一举三得。

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得出,这场农奴制改革,是带有欺骗性质的。农奴们为了获得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但是,农奴表面上的确获得自由,这是实实在在的,只是谋生的手段,需要你自己去选择罢了。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以后,农奴们有不少都投入到了工厂中上班,这种雇佣关系,也成了19世纪后期,俄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所以说,这场改革只是解放了一小部分农奴,绝大多数农奴依旧背负着沉重的债务。

那么沙皇的统治得到巩固了吗?这是当然了,这场改革表面上还是不错的,因此沙皇极大地缓和了国内的矛盾,而且沙俄也得以开始朝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只不过,沙皇也开始慢慢失去了集权的手段。俄国长盛不衰的内动力,正在被这场改革慢慢瓦解。

一场不彻底的改革

沙俄当时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这样,农奴制被废除以后,沙俄朝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开始发展,农奴们得以解放,其中很多人都成了工人。这无疑是将俄国往前进的方向带动着。

可沙皇的集权能力,却因此大打折扣。资产阶级做大做强,沙皇想要像过去那样开疆拓土,变得束手束脚。且改革中贵族们的利益受损,国家拿出了大笔款子补贴他们,导致贵族们进一步膀大腰圆,不听使唤。这些无疑都削弱了沙皇的权威。

以至于,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亚历山大三世成了一个避世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打算以开疆拓土的方式重振家业,打不过欧洲列强还打不过你们东方国家吗?

所以尼古拉二世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在东方开疆拓土上,结果1905年日俄战争中,沙俄战败,沙皇颜面尽失。此后尽管尼古拉二世还想通过斯托雷平的改革,让沙俄重振雄风,奈何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失去农奴制的沙俄,其实并没有很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到来。至少沙皇并没有适应,他们是被逼到墙角以后,才开始被动改革的,且改革的根本不够彻底。

农奴制的厉害之处,就是沙皇能够集中一切能够集中的力量去办事。这就是沙俄能在旧时代经久不衰的原因。但是新时代到来后,农奴制必须要废除,否则就会亡国。但废除农奴制后的沙俄,成了个跛子,根本没学会两条腿走路。

3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