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千百年来中国每个父母的梦想,谁不想子女成器以得儿女济?但不是每个父母都懂得如何让子女成器,这样的父母,以前有、现在有,等我走后就不知道了。
跟孩子“怄气”的女人看到一个令人愤怒、心痛的监控视频:街灯已亮时分,一个年轻女人带着孩子过马路时,小孩儿耍起了“小牛”脾气。
小孩儿打“坠悠”,拖拽之下,楞是不迈脚。
躺你的去吧,熊玩意儿。年轻女人把孩子一撒手,任由孩子躺马路上了,笃自PiaPia走了。我滴天啊,这可是街灯已亮时分,不是大白天。
年轻女子扔孩子躺马路上时,一辆车打着转向、开着大灯右拐。不知道那个司机有没有注意到年轻女子和孩子的“争斗”,依旧右拐、慢行、直行。
左前轮避开了躺路上的小孩儿,右后轮没能“幸免”。年轻女子赶紧跑回来,孩子已被车轮“滚滚”。
视频所配文字说这是“小孩与母亲斗气”,估计会有人觉得不可思议,这能是亲娘?大晚上的扔孩子躺马路上?这是把孩子当物件儿、把马路当自家床了啊!这是心真大还是根本就没心?
不知道孩子最后怎样,估计下次再也不敢这样了!至于那个女子,闹不好会成神·经·病!
这样不懂得如何为人之母的,你我身边,估计都有。
瞎爱的孩子长不大1979年,浪哥不满12岁时就去县中住校读书了,我是离家远的,有七、八十里地。
我们那时约30个小孩住一大宿舍,睡土炕。住了没几天,有个孩子就出“状况”了,一开始这孩子睡觉前在被窝里小声“啜泣”。别人问他咋回事,那孩子抽抽搭搭说“想娘”了。没隔两天,那孩子又出“新情况”,尿炕了,于是有不那么“善良”的同学就开始笑话他,结果他哭得越来越勤、尿炕越来越大。宿舍长赶紧把这孩子的情况报告给了班主任。
浪哥这个前情陈述有点长,故事的关键从现在开始。
有和那个孩子熟悉点儿的同学说,那孩子打小儿就是“娇娇儿”,上三年级时他娘有时还去学校喂奶呢!
孩子家里知道他可能难以适应住校生活,入学一个多星期后就去学校看他。听同宿舍的孩子们说,家长也有点儿慌了,和老师说了一声,先带他回家“歇”两天;然后,孩子的母亲在城里租了一间房,开始陪读。
那还是生产队时期啊,农村人靠挣工分过日子呢,陪读一段时间后,他娘问他能否去住校了,那能行吗?立马儿哭成狗。没辙,回家去读初中吧。
三年后,那孩子竟然又考取了县中高中,很遗憾,三年前的剧情再度上演。
溺爱孩子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但是惯他吃喝穿戴不能惯他张口等喂饭、伸胳膊等穿衣,不能惯他不懂人情事理,孩子要有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其实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很可怕的,那就是一点儿“爱”也不懂给孩子,这样的孩子不是被“养”大的,只是做饭时多加一瓢水“饲养”大的;这样的孩子倒是能自理,但因为缺少“爱”的温暖,性格有缺陷,一是自卑,二是没情商,三是容易被他人廉价的温情所欺骗。这样的父母,是心贫的父母,比心穷的父母还不配为人父母!
不让说、不听说、说不得小树不修不直溜,幼子不教不成器。这句话可是有历史了,但在当今,却有太多家长忘记了这句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话可能有点儿太绝对,但教孩子打小儿养成好习惯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孩子小时,就得严管狠说。
在管教孩子问题上,有个朋友酒后吐了一番痛苦的真言。
有人拦着不让说。当年我管孩子,说三次不听就直接伸手起脚。结果小孩儿觉得“伤自尊了”,跑姥姥家躲避。然后那帮人就嗷嗷滴开腔:哪有那么说的、那么管的,太伤孩子自尊了。于是,孩子得意了:哼,你就是不对,要不都说你当初考那破大学是蒙的。
不让说的恶果很快出现:孩子开始不听说。除了学习不讲究,其它都讲究。小学五六年级时我曾恨恨地说,你咋就一点儿学习的紧迫感都没有?其他人也觉得有点儿不对劲了,但他们再说,就如同一阵风。
孩子终于成了说不得。现在不管谁说,说轻了,毛用没有;说重了,他那边就开始犟嘴或使小性子。我无语了:你没有继承我丁点儿优点。
现在孩子早早离家求学,家长不可能天天督促孩子,老师也不可能天天盯着孩子,所以,孩子的自律要从小培养,如果培养不出他的自律性,孩子除非天资聪颖,否则就会成为废柴!
如何管教孩子,是门大学问。懵懂无知的家长,尤其心贫的家庭,会毁了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