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能让最有哲学素养的民族发狂,为何在国内不温不火?

问道化鸣 2024-10-10 18:01:07

一百多年来,当《道德经》在国外掀起一波又一波热潮的时候,当最有哲学素养的国家因为老子而发狂(季羡林语)的时候,当一战后的德国人高喊“按照‘神圣的道家精神’来生活”,争做“欧洲的中国人”的时候,当《道德经》的世界发行总量位居第二,直至2016年超过《圣经》的时候,当顶尖的科学家群体膜拜老子的时候,《道德经》在国内却始终不温不火。

为什么《道德经》会墙内开花墙外香?也许严复的回答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夫黄老之道,民主之国之所用也。故能‘长而不宰’,‘无为而无不为’。君主之国,未有能用黄老者也。汉之黄老,貌袭而取之耳。君主之利器,其惟儒术乎!”

中国文明的传统思潮和睿智,能够救赎西方文明,中国文明将一统全球!

西方文明是建立在霸权之上的,‌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宗教传播和政治经济手段,将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推向世界,制造了“欧洲中心论”‌。

“世界哲学泰斗”罗素说:西方文明的基本特征是“占有、自我主张和支配”,即便到了近代,欧美国家虽然在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领域占有优势,但在人类精神领域,却始终未能脱离绝对精神和强权意识的深刻影响。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强力意志”论、“超人”论,都为西方的“占有、自我主张和支配”提供了思想武器。罗素则是和平主义者,他曾联合爱因斯坦发表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他在《自由之路》的卷首醒目地标注着老子的名言:“没有占有的生产、没有自我主张的行为、没有被支配的发展。”

他以老子的“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作为抑制自我主义与调和社会关系的指导思想,认为这一中国文明的传统思潮和睿智,能够救赎西方文明,治愈“信仰进步”和“产业主义”的弊病。

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指出:西方文化正在衰落;汤因比则直接告诉日本人池田大作:西方文化行将就木,人类的希望在东方,但不是日本,“东方的希望在中国,中国文明将一统全球!”

德国哲学家柯拉邦德呼吁:应当按照“神圣的道家精神”来生活,争做“欧洲的中国人”。

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两次世界大战,两次把德国法西斯打趴,两次引发“老子热”,一战后,青年人以随身携带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为荣,后来都换成了老子的《道德经》。

季先生说: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人再一次反思西方文明,最突出的是:德国这个最有哲学素养的民族因老子而“发狂”,《老子》译本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版,汉学家、居家妇女、哲学系的学生,甚至牙科医生,都在忙着学习《道德经》、翻译《道德经》。

“道家思想是中国一切科学技术思想的基础”

很多国人,很难把《道德经》与“民主”“自由”“科学”扯上关系。然而真正读懂老子的,没有人反对科学家约瑟夫·尼达姆的观点。

著名的科学史家和生物化学家约瑟夫·尼达姆,因崇拜老子学说而改姓老子的“李姓”,并按道家习俗,取中文名为“李约瑟”,字丹耀,号十宿道人、胜冗子。

他花费50年创作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影响世界,他说:“说道家思想是宗教和诗人的,诚然不错;但是它同样地是方术(方技和术数)的、科学的、民主的,并且在政治上是革命的”,“它是后来产生的中国一切科学技术思想的基础。”

他在《四海之内》一书中写道:“在中国文化技术中,哪里萌芽了科学,哪里就会寻觅到道家的足迹。”

《世界文明史》的作者威尔·杜兰特对《道德经》的推崇一点也不逊色于李约瑟,他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说:除了道德经,我们可以烧掉世间所有的书,包括他自己的书。

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当全世界都认为自由经济理论源于西方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时候,斯密的同胞,哲学家克拉克说:“斯密的自由市场原理源于《老子》的无为之治。”

美国经济学家邓正莱则认为:《道德经》就是中国的自由宪章。老子关于天道、自由与无为的思想,跟亚当斯密一样,既是道德的,也是实用的。

当代顶尖科学家,那些诺奖获得者、各种理论的创建者,要么自称为“道徒”,“老子学说的得道者”,要么直接把自己的理论跟老子道论联系在一起。比如:

“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普利高津,“介子论”创建者汤川秀树,互补理论创始人玻尔,协同论创始人哈肯,自发秩序学说创始人哈耶克,突变理论的创始人托姆,等等。

《道德经》为何“墙内开花墙外香”?克拉克的观点可供参考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一个引发世界关注的话题,被称为“李约瑟之问”或“李约瑟难题”,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之问”的核心是: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因道家思想而产生的“四大发明”,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

此后,李约瑟难题的讨论范围被扩大,出现了诸多类似的“之问”,比如“钱学森之问”等,这一讨论至今仍在持续发酵,成为中国学研究领域的核心课题之一。

“李约瑟之问”是一个世纪性的大课题,众说纷纭,各有所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查一下,本文不作赘述。

英国哲学家克拉克在他的《西方人的道——道家思想的西方化》一书中,探讨了老子思想何以风靡西方世界的,并不涉及“墙内开花墙外香”。

他说:道家思想在西方的流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西方人思维方式上的三个变化密不可分:

1、希望过更好的生活,但要从传统宗教教条式信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却找不到出口;

2、透过克服身心二元论达到一种身心完整的生活,但西方文化没法突破“二元论”;

3、需要挣脱旧有文明,从更广的范围看待各种思想潮流。

老子不仅提出了清晰的“道”一元论,而且神秘的东方主义“道”,还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特点,所以能给人多方面的启迪。《老子》的精神特质系反对文明的异化,其自然无为、去伪存真、知足不争和贵柔守雌等理念,在文明高度发展因而其负面问题愈发显现的现代社会,自然会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认同。

克拉克说:老子的思想改变了“非此即彼”的简单化思维原则,提供了新话语、新洞识、新范式,影响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个人选择与生活方式,有助于西方人灵肉二元论的克服和整体精神态度的转变,道家治疗的哲学照耀了西方文明,是诊治西方虚无主义顽症的良药。

上述课题,李约瑟从科学角度探讨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视科技为奇技淫巧的弊端,克拉克提供了为何“老子思想墙外香”的一些参考意见,但都不涉及《道德经》为何在本土不温不火这个话题。

这也如同“李约瑟之问”一样,可能很难达成一致意见,还有可能涉及敏感话题,对于这样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留给朋友们吧!

总之,老子思想是对强权秩序发起挑战的宣言书,自然和谐秩序的奠基者、“最深刻并且最完美的生态智能(诺奖获得者卡普拉)”、“世界的精神孕育者(赫伯特·曼纽什)”、“人类思维的渊源(海德格尔)”、“人类最终命运的揭示者(诺奖得主汤川秀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