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最好的防空舰秋月级驱逐舰

姗一姗说娱乐 2024-11-13 14:25:53

二战日本海军舰船给世人的感觉是雷击能力很强,但反潜和防空能力比较弱。反潜能力确实弱,但防空能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弱,日本在舰船防空领域还是有所建树的。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当时日本海军最好的防空舰,这便是“秋月”级驱逐舰。

高大的舰桥是其特征

上世纪20~30年代,随着航空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速、大航程、单翼军用机的出现,标志着舰船将要面临愈发严重的空中威胁。因此,各海军强国都在为军舰加装对空火力,甚至研制专门用于防空作战的军舰,例如美国的“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作为列强之一的日本自然也不例外,1933年日本海军就提出了所谓的“制空权下的决战”理论。

一开始日本也想参考英美防空巡洋舰的思路,但新建防空轻巡洋舰花费太高,现役轻巡洋舰又不符合改造要求。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建造防空型驱逐舰来解决问题,最终设计定型的防空舰被命名为“秋月”级驱逐舰。该级舰建造计划庞大,总数量高达39艘,对于缺乏资源的日本来说算是破纪录了,当时日本海军资源主要集中在主力舰方面,辅助舰船很少能得到这样的重视。只不过计划跟不上变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受局势的影响以及日本造船工业能力的限制,最终只建造了12艘。

双联100毫米高射炮威力很大

“秋月”级驱逐舰主要性能:舰长134.2米,宽11.6米,吃水4.2米,标准排水量2700吨,满载排水量3878吨,舰员编制315人。动力为两台蒸汽轮机,52000马力,双轴,航速33节,续航力8000海里/18节。配备8门100毫米/65倍径主炮(高平两用),4座双联装主炮塔,各有两座主炮塔在舰首舰尾背负布置。另有大量的25毫米高射炮(三联装、双联、单装),部分军舰还追加过13.2毫米高射机枪。此外,还有1座四联装610毫米鱼雷发射管。

“秋月”级舰型则采用日本驱逐舰惯用的艏楼船型,其在外形上与甲型驱逐舰有不少差别,是典型的大型化驱逐舰,与试验型轻巡“夕张”号有一些相似之处,以至于美军飞机第一次发现该级舰时就将其误认为新式小型巡洋舰。该级战舰参加了圣克鲁斯大海战、马里亚纳大海战、莱特湾海战等多个大型战役,防空优势突出,战绩不俗。例如,在马里亚纳海战中,数艘“秋月”级配合密切,成功抵抗住了美机针对日军航母发起的空袭,瓦解了不少颇具威胁的攻击企图,最终屏护圈内的“瑞鹤”号航母仅被命中一枚炸弹。

停泊中的“秋月”级驱逐舰

不过作战中也暴露出“秋月”级在防空上的不足。首先缺乏中程防空火力,没有配备40~57毫米的高射炮,形成不了远中近程相结合、高中低空相衔接。其次,其配备的九六式25毫米高射炮性能太差,虽然后期不断堆砌数量,但近程防空能力并未提升多少。再就是缺乏优秀的雷达,虽然加装过对空搜索雷达,但性能很一般。最后就是缺乏先进的对空弹药(近炸引信技术),防空火力威力相当有限。

同时,日本海军对于驱逐舰的功能定位存在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包括“秋月”级在内的所有级别的日系驱逐舰。定位于决战主力的特型、甲型、丙型驱逐舰过分追求对海打击能力,轻视防空和反潜能力,定位于主力舰队屏护的“秋月”级(乙型)虽然提升了防空能力,但对海打击能力一般且反潜能力依旧羸弱。同样是在马里亚纳海战中,日第一航空舰队的主力航母“大凤”号及“翔鹤”号都死于美军潜艇之手,而包括“秋月”级在内的屏护驱逐舰竟都毫无反应,没能捕捉到敌方潜艇。

游戏中的“秋月”级驱逐舰

客观评价“秋月”级的话,其在日本海军中性能出色,二战时期的日本驱逐舰向来在服役中问题层出不穷,但“秋月”级却是个例外。除了防空火力很强外,其优秀的抗沉性也非常突出。不过,放眼世界水平,“秋月”级只能算中上水准,拖后腿的地方太多了,拉低了整体水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秋月”级12艘舰中仅存6艘,其中因空袭损失2艘、因潜艇袭击损失1艘,另有3艘损失于水面战斗。幸存的“宵月”号在1947年8月29日移交中华民国,成为中国海军“汾阳”号驱逐舰。接近4000吨的军舰对于当时的国府来说算是巨舰了,可惜如此珍贵的军舰长期处于无人照料的状态,最终“汾阳”号于1962年退役,1963年拆毁。

1 阅读:485
评论列表
  • 2024-11-18 09:35

    秋月级的吨位己接近轻巡洋舰,定性为驱逐舰是预算问题,当时国会只批准造一批防空驱逐舰(日方定性轻巡是水雷战队的指挥舰,要带水上飞机的)。原本海军设计的纯防空舰,但预算审议时有人提出说是驱逐舰总该装备鱼雷吧,无奈,秋月级很鸡肋的背了一具四联装鱼雷发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