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煨临死的时候恐怕想不到,因为当初同意曹操在境内建了潼关,不到两年,他苦心经营了

熠彤说历史 2023-02-17 10:04:59

段煨临死的时候恐怕想不到,因为当初同意曹操在境内建了潼关,不到两年,他苦心经营了十八年,百姓安乐的华阴县一带,沦为了曹操与马超的潼关之战的主战场。 自191年三月,董卓让段煨驻守黄河与渭河交汇处的华阴,以抵挡孙坚(《后汉书·董卓列传》),到209年在华阴寿终正寝(裴注《三国志·贾诩传》引《献帝纪》)。 段煨在华阴整整经营了十八年,他“修农事,不掳掠”(裴注《三国志·贾诩传》引《典略》),“百姓安之”(《凉州府志备考》),“家给人足,户有乐生之欢、朝释西顾之虑”(《西岳华山堂阙碑》)。 因段煨在献帝东归时有功(《后汉书·董卓列传》),且帮朝廷诛灭李傕(《太平预览》引《典略》),累封闅乡亭侯(《后汉书·孝献帝纪》),镇远将军、领北地太守(《西岳华山堂阙碑》),大鸿胪、光禄大夫(裴注《三国志·贾诩传》引《献帝纪》)。 闅乡亭在华阴县内的潼关东侧。 有这么多头衔,段煨却是不用离开华阴的。 汉安帝永初五年(111 年),汉顺帝永和六年(141 年),两次凉州北地郡的人口内迁到司隶左冯翊(《后汉书·郡国志五》)。 到汉末时,北地郡的治所实际在左冯翊境内的富平县(今宁夏吴忠市金积附近)。 富平离华阴不远,段煨只要偶尔过去办办公,甚至就在华阴办公就行。 这在当时的“草圣”张芝和武威太守张猛的弟弟张昶,受邀所题的《西岳华山堂阙碑》可知。他们一家早年随父亲张奂搬家到了华阴,故张昶为华阴名士。 从碑文可知,段煨在华阴境内的华山大规模修整庙坛祠堂时,已是北地太守,但他仍在华阴造福百姓。 大鸿胪、光禄大夫这样的勋职,更是不需要专门离开华阴到许都赴任,所以可以肯定段煨寿终于华阴。 196年献帝东归经过华阴时无潼关记载,这一年是建安元年。而211年潼关大战,“潼关”之名首次出现在历史典籍里(《三国志·武帝纪》)。 这说明潼关修建于建安早期,只有得到了华阴的控制者段煨的同意,甚至协助,曹操才能修建起这座雄关。 当时关城是建在黄土平台上,唐朝武则天时迁到了黄土平台下,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潼关古城遗址。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段煨没想到,他一心保护的百姓,却因为在华阴建了潼关,不到两年就陷入了最激烈的战火之中。

0 阅读:4
熠彤说历史

熠彤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