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年轻时的五位奔走之友,虽主要是诛杀宦官的保皇派,却也有另立新君的尝试者,和看

熠彤说历史 2023-02-17 10:04:53

袁绍年轻时的五位奔走之友,虽主要是诛杀宦官的保皇派,却也有另立新君的尝试者,和看透汉朝必亡的前瞻者。 在社会大变动的前夕,人们都在摸索未来的方向,产生了一些不同的思想。 他们的不同思想都对袁绍后来的作为,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五人分别按党锢时名气大小排名为: 兖州东平国寿张县 张邈 张孟卓 荆州南阳郡襄乡县 何颙 何伯求 荆州长沙郡 吴巨(可能) 吴子卿 荆州南阳郡 许攸 许子远 豫州汝南郡吴房县 伍孚 伍德瑜 184年,许攸与冀州刺史王芬等结连豪杰,谋废献帝。(《三国志 武帝纪》) 许攸还找到赋闲在家的曹操参加,说明之前的曹操和许攸一样,看出了当时朝廷腐烂的本质原因并不是宦官专权,而是灵帝对宦官的纵容。 所以曹操为议郎后两年,对朝廷失望透顶,不再上言。 但是临到许攸付诸行动时,曹操拒绝了参加,应该是出于成功率的考虑。 后来袁绍打算立刘虞为帝就是这个套路。 《后汉书 党锢列传》中何颙夸赞曹操的原话是“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重点在“汉家将亡”几个字。 “八厨”之一的张邈等主要是反对党锢他们党人的宦官,许攸也只反灵帝不反汉,他们都在寻找不同的方法,希望大汉复兴! 而何颙已看清汉朝必亡,王朝兴替,当然是新的王朝将替代汉朝。 只是何颙更看好的是曹操,而不是好友袁绍。 但他的这种思想也影响到了袁绍,使袁绍早早就培植自己的势力,甚至试探过自己称帝。 看懂这些不同的人,或许更能帮助我们看清汉末那个时代!

0 阅读:2
熠彤说历史

熠彤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