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虽千万人吾往矣”一定是“虽千万人吾不往矣”?

万丈豪气文化 2024-11-11 03:49:14
我两年前写过一篇《虽千万人,吾究竟往还是不往?从“自反而缩”的“缩”论起》,提出了“虽千万人吾往矣”很可能是“虽千万人吾不往矣”,具体的分析大家可以再去看一下。本文再补充一些文理逻辑方面的证据。 唐代学者孔颖达在把“缩”解释为“直”的意思时,还居然举了另外一个证据,出自《礼记·檀弓》:古者冠缩缝,今也衡缝。故丧冠之反吉,非古也。把意思解读为:古时候无论吉冠凶冠都直缝的,现在的吉冠是横缝的,凶冠仍然直缝,看起来正和吉冠相反,这并不意味着古代也是这样的。 说实话,我不清楚这位学者凭什么把“衡缝”的“衡”理解为“通假横”,当作“横缝”来理解。须知《孟子》中这种“大勇”的定义是曾子从孔子那里学来的:“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孔子早就说过“以直报怨”,有什么必要用“缩”来代表“直”的意思?虽然在《韩非子》有“从衡”通假“纵横”,那么同样道理,就该是“古者冠从缝,今也衡缝”这样的表述。所以说“缩缝”为“直缝”的理据相当薄弱,“衡缝”为什么不能是“匀称缝制”的意思?“缩缝”为什么不能是“皱缩缝制”的意思? 缩缝,纵缝也;衡缝,横缝也。盖古人之冠有辟积,须缝之以相连缀也。 以上是孔颖达的注疏,后面这句中的“辟积”即“襞积”,意思就是“衣服上的褶裥”。那么这“古人之冠有辟积”的原因,可不就是“收缩的缝制”方法所导致的吗?即因“缩缝”才导致的有“褶皱”!所以我常说,古代学者的研究分析水平不见的比我高,不是没有依据的。故所谓的“衡缝”,就是“匀称缝制”的意思,如此才能让帽子看上去平整。 我们再来看文理逻辑上的证据,孟子在论“勇气”时进行了排序:北宫黝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