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昕昕
编辑 | 昕昕
前言走进故宫,仿佛穿越了时间的长河,置身于华夏文明的辉煌岁月中。
每一座建筑都饱含着历史的厚重感,每一块砖石都记录着帝王的辛劳与智慧。
漫步在广场上,迎面而来的是金碧辉煌的午门,巍峨壮观的建筑令人瞩目。
然而,偌大的故宫,居然连一个厕所都没有,当时上万人是如何方便的?看完才知道老祖宗真聪明!
故宫为什么没有厕所故宫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居所,它巍峨壮观的宫殿建筑至今仍让人叹为观止,但仔细观察即可发现,这个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的大型建筑群中,竟然没有设置任何的厕所设施,这在当今社会看来颇为匪夷所思。
故宫不设厕所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因为这反映了古人的历史局限性,也体现了设计者的防患智慧。
在古代社会,人们对于卫生环境和疾病认知所限,不像现代社会那样重视厕所的卫生功能,古人可能认为皇宫是神圣不容侵犯的地方,不应设置处理人体排泄物的场所,以示庄严。
而且故宫实在是太大了,如果在每个角落都修建厕所,那就是一个大工程需要大规模的修建,同时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在当时注重奢华宫殿的主流价值取向下可能获得不到足够重视。
但导致故宫不设厕所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出于防止刺客行刺的考量,因为古代没有监控,晚上就有人看不到的地方,而皇宫里面住的都可都是金贵的人,尤其是皇上,如果发生意外谁也担不起那个责任,谁都害怕这样的事情发生。
要是修建厕所,厕所肯定是密闭空间,私密性超强,一般人不会在意它,但是它也是刺客藏匿或者突然行刺的绝佳场所,毕竟谁也想不到臭气熏天的地方会藏有人。
所以如果设置厕所,每一个厕所都需要派人严密监控,否则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但是这又是一大笔人力物力的浪费。
但为了保证皇帝的生命安全,牺牲一些生活方便也在所不惜,因此故宫才会没有一个厕所,这体现了古人谨慎务实的智慧。
那么,古代皇室成员又如何解决生理问题呢?
皇室的舒适小容器:恭桶故宫中并没有专门设置的厕所,但古人的智慧让皇室成员依然能够舒适如厕,关键就在一种名为“恭桶”的小容器。
恭桶通常放置在宫殿里用帘子遮挡的小隔间内,这种小隔间通常就是指净房,每当皇帝要如厕时,太监便携带皇帝专用的恭桶放在净房的坐便器下方供皇帝使用。
这坐便器也不是一般的坐便器,是用沉香木制作的高级坐便器,上面还有垫子,沉香木是有香味的,而且为了不让异味熏到皇帝,恭桶内覆盖沙土和草木灰,净房也准备有香料驱散气味,总之皇帝就算上厕所,也要伺候的非常安逸舒适。
这里要说一下慈禧太后,她的奢侈程度大家应该都耳目共睹,她每次上厕所身边必须有人跟着伺候,而且人数不少于五个。
当慈禧太后说自己要上厕所了,那么宫女和太监就会立马去准备恭桶、纸、垫子、水等东西,等慈禧进入净房开始方便,当慈禧方便结束后甚至还有专人给她擦屁股,说真的她可一点都不觉得不好意思,脸皮确实有点厚。
这期间还要小心翼翼,一个手法重了可能就是小命不保!等一切都结束后慈禧才会从净房出来。
慈禧这待遇真的比皇帝还夸张,不过除了皇帝有专用的恭桶外,那些妃嫔们也有专用的恭桶,而太监和宫女则共用一个。
共用的恭桶每天由专人清洁,遗留物运到远离主宫的北三所附近处理,处理后再送回各宫殿继续使用。
这种共用恭桶的设计一方面显示出古代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古人精准高效地处理废物的手段。
此外皇帝还有专门的容器收集夜间小便——这就是“夜壶”,夜壶多采用玉、银、瓷等珍贵材料制成,表面绘有精美图案,无论材质还是工艺,都展现出极高的制作水平,成为收藏家眼中的瑰宝。
夜壶的使用一直延续至今,现代孩子训练如厕也会使用它,这种跨时代的设计,一方面展现古人的聪明创意,另一方面也让历史文化得以传承。
可以说,恭桶和夜壶让皇室成员即使不在专门的厕所也能舒适如厕,它们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成为皇宫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容器。
故宫虽然没有专门的厕所设施,但通过恭桶和夜壶等小容器的巧妙设计,古人完美解决了皇室如厕的需求。
这些设计既体现出对皇室尊严的重视,也展现出解决问题的独特智慧,其考究的做法和人性化的设计至今仍然值得现代人学习,可见古人的智慧之光依然闪耀。
除了厕所别出心裁,整个故宫都是最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紫禁城:中华盛世结晶,工匠流血史北京的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首,它融汇了古代建筑工艺的精华,是中华文明的结晶,600多年来,它以雄伟壮观的规模、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辉煌。
紫禁城修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耗时14年才完工,为了建造这座宫殿,朝廷调集全国能工巧匠10万人,劳动力达100万之多。
建材遍布天下,如汉白玉自北京房山开采,金砖自苏州烧制,松木从东北运来,楠木从西南运至,光是采伐楠木,就死伤无数,“入山一千,出山五百”,可见其艰辛。
当时为采掘宫殿建材,派出大批木工深入峡谷丛林,冒着猛兽和险峻地形的威胁,日晒雨淋,与山林搏斗,每日清晨担架里就要抬出几具因疾病、意外而亡的同僚遗体,悲壮场面令人唏嘘。
传说中最让人惊叹的,是修建保和殿后方17米长、200吨重的石陛,这块巨石来自北京城西良乡,要用上几万人合力运输。
人们在道路两旁挖井引水,每隔一里便结冰,依靠冰滑运送这块石陛到宫中,运输过程中,劳工们在严寒中裸露双手,数次跌倒在冰上,可他们没有一声怨言,只为完成皇家使命。
修建的准备工作用了10年,朱棣这期间还在外征战不停,朝中大臣们日夜兼程,为皇帝选材,他们选择最好的木材、石料、瓦砖,对每一项材料的质量严格把关,确保建造之工达到极致。
等一切就绪,朱棣亲自坐镇,兴建这座世界罕见的宏伟宫殿,先拆除元大都旧城,又在空地上加深基础,用石灰、煮糯米、白矾混合倒灌,使地基达到8.5米之深,绝无沉降。
历时14年,才终于完工,这期间甚至为了方便运输材料,还特意兴建了5座加工厂,等这座宏伟的王朝结晶完工,也标志着一个盛世的帷幕在此揭开。
建成后的紫禁城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充分展现了君主权力,但在这背后,是成千上万穷困劳工的汗水与生命。
他们日复一日繁重劳作,建造了这一代代帝王的栖身之地。毁坏和战火几度侵袭,但紫禁城仍屹立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每一块砖,每一根梁,都见证着那个年代工匠们的智慧与敬业,他们用双手结就这无与伦比的壮丽,也流下无法计数的汗水与鲜血。
结语故宫是中国最伟大的建筑之一,我们应该传承和守护它,而从故宫没有厕所中,我们也看到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人不平等现象是到处存在的,但是厕所的改进也让我们看到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对环境的保护也有了很大的重视。
难道带瓶子了
假想,假设,无凭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