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基辛格评朝鲜战争:美国没输赢,失败的是苏联,胜方是中国

WarOH虎哥 2024-12-08 20:43:29

据抚顺战犯管理所的老战士们回忆: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中美朝三国停战协议一签署,抚顺战犯管理所的日本人就老实多了。

这一代日本军人都是以军国主义教育填充灵魂,只信服武力。听到打败日本的美国军队被人民志愿军赶回三八线,日本战俘也对中国人刮目相看。

其实不光日本,1953年之后,大半个世界都对朝鲜战争的结果感到惊奇,包括中朝的盟友苏联。

50年代初的留苏学生和军人回忆,朝鲜战争后,苏联人对华人的态度也有改变——以前觉得是不起眼的弱国,1953年后成为能抗美的第一号盟友,大量的对华援助也就在这一时期敲定。

其实回到50年代初,朝鲜战争完全是苏联和朝鲜之间的一次私下交易。苏联最高层想以这次战争来打开东北亚的局面,弥补苏联没能吃掉日本北海道的遗憾。

对于当时的苏联,朝鲜战争的胜负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仗要开打,而且要大打。只要牵制住美国进入朝鲜半岛的势头,苏联就是战略上的稳赢局面。

表面上,苏联的计划对它而言很完美,但战争结果却让苏联人大跌眼镜——中国志愿军出场,硬是把已经成为死局的朝鲜战争盘活,北朝重新复活,苏联的算盘掉到了地上。

对此,美国战略学家基辛格曾在2011年说过:“朝鲜战争是苏联的一次失败,美国没有输赢,最大的赢家是中国。”

那么在1950年,苏联在东亚的战略是什么?苏联最高层为何支持朝鲜开战?这场战争真的如基辛格所说,是中胜苏败吗?

【一】主席和总理北上修约,苏联首次让步

1949年新中国成立,西方国家的外交官大多跟着老蒋一路南逃,而苏联作为社会主义的领头者,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政府。

当时,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曾保留着和新中国接触的希望。但毛主席早在革命胜利前就制定了外交三大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新中国不再继承以往旧的外交关系,要扫清国内的帝国主义残余,以崭新面貌和世界各国打交道。

因而,当解放军南下时,留在大陆的各国领事馆和大使馆都被统一控制,关闭的关闭,搬迁的搬迁。西方列强都走了,他们留在中国的各种资产被政府控制,这有利于新中国经济发展。

但是毛主席心里还有个疙瘩:旧中国和沙俄、苏联都签署过一些条约,北方边境不安稳。

1945年抗战胜利前,就还有一个《中苏友好条约》,里面有苏联在华的特殊利益。

这里要知道,老蒋的《中苏友好条约》里关于东北铁路的30年使用权、旅顺的30年驻军权、大连港国际化等条款,当时对毛主席和中共中央领导人们震撼很大。

毛主席认为,既然大家都是社会主义兄弟,那这个老蒋留下的条约应该修改一下。于是在1949年底,毛主席以给苏共最高领袖祝寿为名,坐上前往莫斯科的火车。

二战结束后,苏共最高领袖斯大林在全世界的威望无人能及,罗彼时斯福已经去世,丘吉尔下台,三巨头就剩下他一个还大权在握。

斯大林这一年是70大寿,这是当年苏联最大的庆典,东欧和亚洲各共产党的领袖都派代表来莫斯科祝寿,毛主席第一次来到苏联。

苏联很重视新中国,毛主席在莫斯科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但斯大林也明白毛主席的来意,毛主席祝寿是次要的,主要任务是从苏联这里谈来支援,并改一下中苏的条约。

以毛主席的性格,“另起炉灶”不是空话,不会因为苏联是老大哥就差别对待。新中国要彻底独立自主,旧中国签过的条款就是要不得的,中国人民不会答应。

毛主席于1949年12月16日到达莫斯科,苏联举行了晚宴款待中国代表团。当天,毛主席就提出了修约的问题,斯大林以“雅尔塔体系不能轻易破坏”为理由拒绝了。

毛主席感受到了苏联的压力,5天后斯大林大寿,毛主席站在他旁边,两人那张合影举世闻名——亚欧大陆最大的两个国家的领袖并肩而站,两人表情都很严肃。

斯大林是个强势的人,他从不在国家利益方面让步,美国人也没从他这儿讨走什么东西。

在他眼里,新中国作为一个刚刚独立的国家,居然来要求苏联让出吃到嘴里的利益,斯大林心里很不爽。

在寿宴结束后,各国拜寿团纷纷离开,中国代表团留了下来。毛主席要见斯大林,斯大林不答应,毛主席就不再参加任何活动,闭门不出。

这可把苏联急坏了,西方媒体开始造谣“苏中关系危机,毛泽东可能被软禁”,这让苏联背负了巨大的外交压力。

僵持到最后,斯大林不得不派人去请毛主席,表示愿意签订新条约。

很快,周总理也从北京赶来,中苏签订了新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长春铁路和旅大将在1952年归还中国,苏联还贷款3亿美金支援中国建设。

毛主席的这趟“拜寿外交”,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第一次胜利,也是苏联第一次吐出嘴里的肉。

中国代表满载而归,但斯大林却闷闷不乐。斯大林看遍东亚,他想找回面子,最后发现手里还有一张牌——朝鲜。

【二】朝鲜战争,本是苏联的“算盘”

朝鲜半岛在1945年被美苏分开占领,美苏在北纬38度线南北建立了两个政权:

北朝鲜建立“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领导人是抗联元老金日成;

南朝鲜的领导人是李承晚,政权名为“大韩民国”。

朝韩自从独立开始就互掐,双方军队在分界线上擦枪走火连年不停。韩国甚至培训过敢死队刺杀金日成,北朝鲜一度处于竞争的下风。

1949年末,金日成访问莫斯科,曾透露过要南下的想法。1950年初,苏联表态支持金日成开战,金日成喜出望外。

虽然现在很多解封史料认为,中方在1950年初就得知北朝要开战。但主流学界依然断定,中国知道朝鲜战争爆发是在1950年5月13日,金日成秘密访华时。

金日成在离开苏联后,就在5月中旬来到北京见到毛主席,将开战的事情告知中方,并声明这是苏共最高领袖点头的。中方向莫斯科去电,苏方在14日回电证明金日成所言非虚。

而且苏联要求,中方要在鸭绿江边布置几支部队,以备不测。

毛主席知道这是苏、朝之间有秘密协定,中国军队只是备用选项,所以毛主席以西藏和台湾尚未解放为理由要求推迟战争。毛主席还要求苏联提供装备武装几个师,但莫斯科很拖延。

后来,苏、朝都未向中国告知具体的开战时间,新中国领导人们认为,两国领导层应该是刻意隐瞒,但具体原因未知。

在斯大林心里,朝鲜战争是他盘活整个东北亚局势的一步棋,这一战会牵动中、朝、美以及日本,苏联得以坐镇后方来个“黄雀在后”。

1950年初,美苏从朝鲜半岛全部撤军,李承晚和金日成都想挑起统一战争,统一朝鲜半岛。美国怕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严格限制李承晚政府扩军开战。

而朝鲜方面则得到苏联的大力支持,坦克、大炮、飞机充足,还有从解放军调过去的三个朝鲜师担任主力。

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夕,苏联方面断定三战打不起来。

第一,苏联的原子弹在1949年引爆,核弹不再是美国的专利,美国不敢大打。

第二,他深知西方社会“恐战”的情绪,从西欧到美国、澳洲,民众坚决反战,各党都不敢轻言战争,否则会倒台。

苏联推测,朝鲜战争最快两三个月能结束,如果美国放弃韩国,朝军应该摧枯拉朽消灭韩国,统一半岛。

如果是这样,苏联将把势力伸展到朝鲜半岛,苏军将在朝鲜驻军,朝鲜半岛的港口可以作为苏军南下的支点。那么即使苏联失去旅顺、大连,也可以接受。

即便最坏的情况——朝鲜军队没能打败韩军,或者美国带着日本下场参战,则需要中国救场。至于中国出兵与否,需要毛主席定夺。

不出兵,则朝鲜必亡。

苏联还认为,就算中国出兵,面对美国陆海空三军的强大实力,苏联认为轻步兵为主的解放军很难抵挡,中国会付出伤亡,而朝鲜半岛依然会被韩国统一。

这种情况下,北朝政府会在中朝边境或者苏联、中国境内建立流亡政府,美国势力将从黄海直达鸭绿江,美国海军能威逼辽东半岛、山东半岛。

彼时,新中国的海军是一片空白,北京将面临国门正前方的巨大军事压力,美国航母24小时内能驶入渤海,北京将位于在航母战斗群的打击范围。

这种情况下的中国必须请求苏军支援,苏联便可以正大光明留在旅顺和大连,甚至在青岛、宁波等地驻扎海军和空军。

所以在苏联看来,无论朝鲜战争如何发展,结果如何,苏联都是胜者。

唯有一种几率很小的情况,能让苏联的计划破产,那就是朝鲜战争最后僵住了,南北谁也吃不掉谁,两国继续并存,这一战等于没打。

不过,当时斯大林认为这不太可能,因为不符合现代战争规律。金日成也认为绝无可能,因为他的朝军兵强马壮,自认为不可能输。

转眼来到1950年6月25日,朝军的坦克越过三八线朝汉城进军,中国是在开战后才得到了金日成的通知。彼时解放军大量主力在西北和东南,中央正计划解放西藏和台湾,从未做入朝准备。

朝韩开战后,苏联明确宣布自己不会参与朝鲜战争,而且不参加联合国安理会的表决,最终任由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朝鲜,并组建联合国军。

但在8月初,朝鲜军队已经基本解放整个韩国,只剩下釜山包围圈没啃下来。当时朝军奔袭太快,正在等待整顿,9月初还没能结束战斗。

就在这个关键节骨眼,美国杜鲁门政府突然下决心参战,因为美国害怕苏联扩张势力,会影响自己在日本、东南亚的布局。

【三】朝鲜战争:胜方唯有中国

9月15日,7万美军在仁川登陆,这是美军曾在二战时登陆日据朝鲜的地方。很快,朝鲜人民军后方被袭,前方主力马上崩溃,开始千里大逃亡。

9月底,韩国全境被美军占领。10月初,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10月1日,金日成向北京来电求援,毛主席力排众议,决定出兵。

10月19日,中国志愿军正式入朝,通过一次战役、二次战役击退了联合国军,基本保住了北朝鲜的版图。

志愿军以强大的战斗力击退了美军精锐部队,这让美国、苏联都很吃惊。

当时,苏联空军也参与了朝鲜空战,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重新打回了三八线。在之后两年,虽然联合国军有反攻,但朝鲜战争最终都在三八线附近纠缠。

斯大林看着朝鲜战争的战报,他和苏军的将领们陷入了沉思。

志愿军当时一个军只有不到200门炮,不到美军一个师的一半。志愿军前期也没有换装苏式装备,士兵手里拿着二战的栓动步枪,美军手里都是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

更不用提美军有坦克和大量卡车,志愿军的行军工具就是两条腿。

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志愿军于1950年末把美军赶回三八线,1951年初还发起三次战役,一度攻占汉城。

1951年春夏的四次战役、五次战役,志愿军和美军打得有来有回,最后把战争打到了谈判桌上。联合国军17个国家,33万军人没能打败中国志愿军,斯大林的宏大计划彻底落空。

从1951年到1953年,朝鲜战争打打停停,谈判了2年。

这场战争已经对苏联没有意义,随着斯大林在1953年初去世,苏联也无意再战。最终中、美、朝签署停战协议,朝鲜战争在1953年7月27日结束。

这场战争结束时,东北亚的局势已经骤然明朗——中国的实力得到全世界的承认,美苏都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

在那之后,苏联把中国作为有能力独抗世界一极的强大盟友,美国则把中国作为强大的对手,在国际上严密封锁。

美国冷战学者基辛格曾评价朝鲜战争:“这是二战后东西方的第一次热战,苏联虽然没亲自下场,但他失败了。中国一战洗刷了近代的耻辱,获得了巨大的胜利。”

因为在朝鲜的表现,战争末期志愿军得到苏械换装,主力部队的装备跨越了一个时代。

苏联随后开始全面支援中国,1954年赫鲁晓夫上台,他主动归还旅大,并带来了一个庞大的工业合作计划,让中国在5年里基本完成工业化。

西方世界其他成员也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法国、英国都对中国示好。这些大国必须尊重中国,否则将难以在亚太地区活动。

而美国更是被朝鲜战争打出心理阴影,从此以后对涉及中国的区域战争慎之又慎。60年代的越南战争,美军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轰炸越南腹地和中越边境,就是害怕中国参战。

后来,这场战争甚至影响了西方人的三观,因为这是美国史上第一份“停战协议”,意味着东方人被欧美列强蹂躏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朝鲜战争对新中国的意义之大,的确无愧于“立国之战”四个字。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保障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试论朝鲜战争起因与斯大林的决策动机》,沈志华

2.《毛泽东斯大林在朝鲜战争中的共识与合作》,陈思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