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玉
隋文帝是一台标准的政治机器,他的一切动作都是为稳固大隋江山所服务,包括储君之选,而杨广之所以能夺储成功,又是因为军功的加持。
公元581年二月十四日,杨坚接受了北周静帝宇文阐的禅让建立了大隋王朝。次日,杨坚立独孤伽罗为皇后,嫡长子杨勇为皇太子。大隋的统治秩序和继承秩序迅速确定。
二十五日,杨坚又大封宗室:封弟弟杨惠为滕王、杨爽为卫王,皇子杨广为晋王、杨俊为秦王、杨秀为越王、杨谅为汉王。
在帝位不稳而军功集团又相当强悍的情况下,杨坚只能打宗室这张牌,用宗室来制衡功臣,和刘邦开国时是一个玩法。
二月二十六,杨坚又任命年仅十三岁的晋王杨广为并州总管,坐镇并州。同时,越王杨秀改封蜀王,任益州总管,秦王杨俊坐镇河南,领关东兵。
正式将藩王坐镇地方拱卫朝廷的方案落地。但从隋文帝的布局来看,晋王杨广显然担子更重,因为并州是抗击突厥的前沿阵地,常年和突厥交兵,为此,文帝还在晋阳设置了河北道行台,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并授予武卫大将军。
虽然杨广的任务极具挑战性,但也更容易建立军功,而军功也往往是藩王向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发起挑战的有力武器,太子杨勇、晋王杨广,甚至大隋王朝的命运都将随着文帝的这一决定而发生改变。
在并州,文帝给杨广配备了最强的班底,文有王韶,武有李彻,这些人不仅肩负教导晋王的重任,更要扛起守边的重任。当然,抗击突厥的军功自然会累积在晋王的功劳簿上。
更为重要的是,太原自秦汉以来就是抗击游牧民族的前沿阵地,武德充沛,且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贸易地,人才充沛,这样的环境极易塑造杨广的个人性格。按照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个逻辑来推导,杨广在并州就被强势注入了狼性、精明、极具攻击性的基因。
也就是说,在并州总管的任上,杨广不仅累积了军功,而且塑造了极其强悍的个人性格,在外在和内在双向升级的同时,杨广就逐渐有了夺嫡的野心。
人一般都是在具备了某种特质之后才会追求与之相匹配的社会地位,杨广也不例外。
开皇六年(586)八月二十八日,文帝又将十八岁的晋王召入朝廷并于十月初二任命其为雍州牧、内史令。
雍州牧是京畿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内史令是宰相,文帝这是在培养了杨广的军事能力之后又接着培养他的行政能力。而宰相和雍州牧的敏感职位又无形中威胁到了杨勇的储君之位,说隋文帝是一手造成了大隋的储君之争也一点没错。
开皇八年(588)十月二十三日,文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设置了淮南行台省,任命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总领伐陈事宜,为隋军伐陈的最高统帅。虽然杨广只是挂名元帅,实际工作是由元帅府长史高熲和元帅司马王韶负责,但只要杨广参与了此次行动,那么灭陈的不世之功也会挂在他的名下,这是绝对的政治资本。
杨广是灭陈统帅 图源/剧照
次年(589)正月二十二日,隋军元帅杨广正式进入建康城,宣告了南陈的灭亡。在进入建康城之后,杨广打了好几张重要的牌:封存陈国府库,金银财物一无所取;斩杀了祸害南陈国政的中书舍人施文庆、中书舍人沈客卿、太市令阳慧朗、刑法监徐析、尚书都令史暨慧景;将魅惑陈后主的张丽华斩杀于清溪桥边。
如果说高熲是伐陈的军事总指挥,那么杨广就是稳定江南秩序的功臣,同样功不可没。当时,天下人都称颂杨广,给他贴上了“贤明”的标签。
此时的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晋王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大隋的明星人物,威势直逼储君杨勇。而杨广在军功的加持下也自此生发了夺嫡的决心。
笔者也严重怀疑,杨广在建康城的表现更多是为了将江南打造为自己的根据地做准备,就像后来的秦王李世民打进洛阳时一样,也是各种收买人心。
开皇十年(590),隋文帝又调并州总管晋王杨广为扬州总管,移镇江都。虽然这是一次平调,但却是危急关头的任命,因为,江南爆发了大范围的叛乱,急需重新稳定秩序,文帝需要派有能力的皇子来担起这副重担。
事实证明,杨广的能力确实是领跑诸位兄弟,史书对此的形容是——“声名籍甚,冠于诸王”。在坐镇江都期间,杨广从文化层面入手,不仅将江南才俊纳入王府,如虞世基、虞世南兄弟,琅琊王氏的王眘、王胄兄弟,还组织编撰了《江都集礼》1部,并积极拉拢佛、道两派的领袖人物,甚至为了向江南人示好,他还特意说起了当地方言,简直就是复制了王导当年拉拢江南士人的那一套组合拳。
在杨素和史万岁的军事打击下,江南迅速被平定,在杨广的文化渗透下,江南秩序再次重建,渐渐融入了大隋的系统中。
但江都也因此成为了杨广稳固的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加上此前累积的军功,这一切都倒逼着杨广向储君之位发起冲刺。
很快,杨广就组建了自己的夺嫡班底:以江南士人为主体的江南派;以并州总管府班底为代表的并州派,如张衡;以平陈战役元帅府为代表的关陇勋贵,如宇文述、郭衍。
为了加大对江南的覆盖面,杨广还奏请文帝任命宇文述为寿州刺史、总管,加上坐镇洪州(今南昌)的郭衍,杨广已经基本控制了长江南北和淮南。
当然,杨广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事情不成,那就割据江南,恢复南朝的疆域,与大隋再来一个南北对峙的格局。而且,十年的时间足够杨广将江南打造为自己稳固的根据地。
行文至此,笔者的思绪很自然的锁定在一个人身上,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这个人和杨广很像,都是次子,都有才干,而且在建立天下的过程中都立了大功,于是自然就生起了夺嫡的念头。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就有意将关东打造为自己的根据地,李元吉都说了:“二哥进了洛阳城就大把地撒钱。”
李世民想将关东打造为自己的根据地 图源/剧照
就是为了收买人心,将关东和自己的利益深度绑定,如果争夺天下不成功,他就以洛阳为根据地,恢复北齐故地,和大唐中分天下。
不管从个人性格、做事风格、军功、夺嫡计划等多个层面来看,杨广和李世民这两人都是一个模子里的复制品。
历史呀,就是这么耐人玩味。
同时这也能说明一个道理,隋朝和唐初,江南、关东在文化层面是与关陇严重割裂的,杨广的弟弟汉王杨谅在任并州总管期间也是大力经营,想要将北齐故地打造为自己的根据地,将来和杨广抗衡。
在尽力打造夺嫡班底的同时,杨广还利用每次入朝的机会大肆结交朝臣,如右卫大将军元胄、吏部尚书牛弘、关陇勋贵将军于仲文,这些人都收到了杨广的礼物。
同时,杨广还派心腹宇文述前往长安进行活动,通过杨约将当朝宰相杨素拉入了自己的阵营中。
一番操作下来,杨广已经在实力上对杨勇形成了碾压之势。而事实又是,一切职位其实都是实力使然,杨坚成为大隋天子是凭借实力,那么杨广在实力超越杨勇之后一样有代替杨勇的可能。
关键时刻,隋文帝又送来神助攻。开皇二十年(600)四月初四,突厥步伽可汗南下侵犯隋朝边境,文帝任命晋王杨广为行军元帅,率军反击,与宰相杨素一起出灵武道(今宁夏灵武),大败突厥,斩首千余级。
又是军功的叠加,这让杨广很难没有夺嫡的念头,也有了足够的底气叫板太子。
由此也可见,大隋的储君之争完全就是隋文帝一手造成的,因为,是个人有杨广那样的条件都会生出夺嫡的想法,即使杨广自己没有,手下人也会推着他往前走,和后来的秦王李世民面对的是同一个局面。
说什么一母同胞,在权力、帝位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更重要的是,太子杨勇还主动“配合”起了杨广:生活上极尽奢靡;作风上处处忤逆父母的意志;甚至还在冬至日公然接受朝臣的朝贺...
一个在使尽全力给自己加分,一个却是不断做减分,形势必然发生逆转。
其实杨勇这个人不坏,也有一定的能力。580年九月,在平定三方之乱后,杨坚就任命杨勇为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让他镇守北齐故地,形成杨坚关陇、杨勇关东的格局,父子两共同用力篡夺北周的江山。
杨坚篡位前夕,杨勇又被召回京师,被任命为柱国、大司马,领内史御正,总管禁军事务,为代周建隋保驾护航。
建立大隋之后,杨坚也往往将一些重要事情交给杨勇处理,杨勇也每每总能圆满地完成任务。
只是,承平日久,杨勇的神经就渐渐松懈下来,一头扎进了享受的温柔乡中,说白了还是,不够敏感,没有大的志向。
这世界上最敏感的职位就是储君,自古都是,杨勇能在太子之位上完全放松警惕也证明他绝非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杨勇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图源/剧照
在晋王阵营的连环攻击下,杨勇显得非常被动,随着支持他的宰相高熲被罢相,杨勇被废就已经成为定局。文帝将东宫的文武精英调走并安排特务监视东宫,完了又将太子千牛备身刘居士等人斩首就已经是在为废立做准备。
开皇二十年(600)九月二十六日,文帝急匆匆从仁寿宫赶回了京师大兴城,第二天就宣布了废黜太子的决定。十月初九,杨勇正式被废。杨广成为了赢家,于十一月初三被立为皇太子。
大隋的历史自此改写。
由于隋朝是二世而亡,所以人们总是将其灭亡的原因上溯到文帝废立的行为上,但实事求是地说,杨勇继位就能在重重矛盾中守住大隋的江山吗?
很大可能是不能。
因为,大隋不仅存在关东和关陇的矛盾,同时还存在南北矛盾,内部又有关陇贵族的虎视眈眈,惟有雄主才能控驭这种复杂的局面。反观杨勇,似乎不具备这种素质。
而杨广就不一样了,不仅自身能力突出,而且还有平突厥、灭南陈的军功和稳定江南的政绩,这样的基础条件完全符合大隋二世皇帝的历史要求。
再说,隋文帝是靠欺负北周孤儿寡母得的江山,得国不正,所以特担心江山不稳。太子杨勇不仅能力不足,且长子也是其和身份比较低的云氏所生,文帝在第三代身上看不到希望。独孤后甚至扬言:“云氏所生之子根本就不是杨家的血脉。”
而杨广就不一样了,其长子和次子都是他和正妻萧妃所生。萧氏是南朝皇室之后,杨萧两家的优质基因足以让文帝感到内心踏实。这从他在立杨广为太子之后的相关任命中就能看出来——
仁寿元年(601)正月十三日,文帝改封杨广之子河南王杨昭为晋王,任内史令;豫章王内史令杨暕调任扬州总管,接替其父杨广坐镇江都。
明显已经在布局第三代的人事。都是为了大隋的稳定。
也就是说,隋文帝是出于稳定江山的需要才选了杨广为太子,至于杨广装出来的节俭、不好女色、孝敬父母的个人品质不算加分项。
当然,文帝立杨广为嗣也有打击关陇贵族的需要。杨勇的基本盘是关陇,杨广的大本营是江南,而文帝即位之初就急于摆脱关陇贵族的控制,但也只是在小范围内限制了关陇贵族的权力,想要摆脱这个集团对大隋皇权的束缚,还得二代的接力,而作为江南势力代表的杨广显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总之,无论是个人能力,身后的背景,威望,驾驭大隋、发展大隋的最合适人选都只能是杨广。
隋文帝只是从皇帝的角度出发选了一个合格的接班人而已。
大隋之亡,不是杨广能力不行,而是车开得实在太快,翻了。
但不管怎么说,大隋之亡,文帝都难辞其咎。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必须赞👍作者辛苦
杨勇一直没犯过什么大错,真的是莫名其妙就被废了……说到底就是杨坚不喜欢杨勇而已![并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