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东汉传奇家族班家!最顶级的文化世家,到底有多牛?

晨曦微照古桥流水边 2025-01-26 21:43:20

公元62年的时候,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关于“算命”的小故事。

那时候正值汉明帝当政期间,有个名叫班超的人,他家境颇为贫寒,平日里一直靠着帮官府撰写文书维持生计。彼时班超还年轻,对自身的未来感到十分迷茫,于是便寻了一位擅长看相的人,打算让其给自己瞧瞧面相。

看相一事,即便直至如今,也未获科学层面的证实。不过在汉朝时期,它着实颇有市场。就像西汉初期的相师许负,便因成功预言了汉文帝的诞生以及周亚夫的离世而声名远扬。此后在两汉期间,众人对于看相这件事,向来都是较为认同的。

当班超寻到那位看相的先生后,先生便为班超仔细瞧了瞧面相,随后得出了一个定论。这位相师讲道:班超的先辈尽管身为平民百姓,可班超他自己,面相极佳!将来肯定能在万里之外获封侯爵呢!

当听闻那相师如此言说之后,班超自是满心欢喜。而后他便鼓足干劲,毅然决然地投笔从戎,投身军旅。历经数载,班超果真取得了成功。只见他仅率几十人,就在西域一举斩杀匈奴使团,成功迫使西域诸国重新对汉朝俯首称臣。

历史上有一个极为著名的故事,那便是“班超通西域”啦。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直被人们所传颂,这个故事所展现出的班超的非凡勇气与卓越智慧等特质,至今都令人为之赞叹不已呢。

后来的班超真的创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番功业,并且如那位相师所言,成功得以封侯。由此可见,这相师着实厉害,准确地预言了班超往后的命运。也正因如此,后世不少人常拿此事当作例子,觉得那位相师确实是有真本事的。

然而与此同时,后世诸多历史学家,特别是那些对这段历史有着较为深入了解的人,对于这个故事,普遍都是不屑一顾的态度!差不多所有的历史学家都觉得,那位相师完全就是在胡乱猜测、瞎蒙一气罢了。

他的那种说法,虽说预见到了班超日后能够取得成功,可实际上仅仅说对了一半而已!最起码在有关班超家世的预言方面,这位相师那可真的是完全说错了,错得离谱呢!

那时相师看相之际,称班超“家世平常”,言其祖上不过是平民罢了。但倘若我们认真去了解班家的过往,便会明白:要是说他家祖上都能算是平民的话,那这世上可就不存在所谓的贵族啦!

历史长河之中,班家的真实面貌堪称一部货真价实的传奇!其家族所经历的种种,所展现出的风采与成就,无不令人惊叹不已,在岁月的画卷里留下了浓墨重彩且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笔,实实在在是一段令人赞叹的非凡故事。

班家的故事得从一个名叫“班壹”的人讲起。班壹大约出生在战国末期或者秦朝时期。相传,他的祖上乃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斗子文呢。

在春秋那个时期,斗子文可算得上是相当厉害的人物呢。他还当过楚成王的职业经理人哦。要知道,那时候正是齐桓公称霸天下之际,而斗子文全力辅佐楚成王,引领着楚国与齐国展开了激烈的对抗较量。

自然,历经数百年的时光流转,待到班壹所处的这一代时,先辈们昔日所拥有的那份荣耀,想来已然留存无几了。毕竟岁月悠悠,诸多过往的辉煌,也会在时光的长河中渐渐淡去呢。

到了秦朝末年之时,班壹为躲避战乱,便前往山西的北边定居下来。此后,出于生计方面的考量,他投身到了畜牧业当中,靠着从事这一行业来维持生活。

班家的故事,起始于班壹从事养殖业这件事。可以说,班家后续诸多发展的源头,便是班壹开启的养殖业,自此,班家的故事也就拉开了帷幕,而这一切的开端,正是班壹搞起了养殖业。

班壹抵达山西后,凭借自身的勤劳,不断发展壮大自家的牲畜养殖规模。历经好些年的不懈努力,他成功拥有了成群的牛羊。就在这时,刘邦大体上已完成天下的统一大业,建立起了汉朝。

但关键在于,随后,班壹就得去面对一个相当棘手的大问题了。

所面临的这一问题,便是匈奴频繁进行的袭扰活动。

需明白,在那个时期,匈奴正值上升势头,就连刘邦都在其面前栽了跟头。故而那时在北方边境从事畜牧业,风险极大。要是碰上匈奴南下抢夺,积攒多年的家当全会被匈奴人掠走。并且倘若运气不佳,自己恐怕也会被掳走,沦为匈奴人的奴隶。

彼时的班壹,在成功经营出极为庞大的家业后,便不得不着手应对这样一个问题了。有关班壹,史书上的记载着实不多,不过从若干相关史料当中,我们能够明确知晓,那时的班壹绝非仅仅只会放羊的寻常之人。他不但养殖了数量众多的牲畜,而且凭借着令人惊叹的财力,还招募了许多人来护卫自身呢。

史书中有相关记载,班壹往后每次外出打猎的时候,那场面可是极为宏大,就如同帝王外出巡游一般的架势。对此,史书是用“出入弋猎,旌旗鼓吹”这简短的八个字来描述的。很明显,在当时的山西北部区域,班壹实实在在就是个极为富有的“土皇帝”。

事实上,班壹这般的排场,要是放到后世来看,那可就是妥妥的“逾制”行为啦。一旦被朝廷留意到,那是必定会被问罪惩处的。但幸运的是,班壹发迹之时,正逢吕后当政,而后又是文景之治时期。在这阶段,汉朝奉行黄老之道,国家对各方面的管控相对宽松。故而即便他如此行事,也无人来追究过问。

班壹将自己的一生都倾注在了努力之中,通过不懈的奋斗与拼搏,终于为班家积攒下了数额可观的一大笔财富,这每一分每一毫都凝聚着他一辈子的心血与付出。

在班壹之后的时期,由于那时班家在经济方面已然十分富足,并不存在缺钱的状况了。于是乎,接下来连续几代的班氏族人,纷纷将精力投入到努力读书这件事情上,他们满心期望着能够实现家族的转型,让班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文化世家。

班壹之子是班儒。在班儒所处的那个时代,察举制尚未出现,如此一来,读书似乎也派不上什么用场。不过呢,多读些书总归是有益处的。后来,班儒成为了当地声名远扬的大侠,他家境极为富裕,自身又颇具文化素养,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当地有名的豪强之士。

此后,班儒之子名为班长。待班长所处的时代,已然是汉武帝当政之时了。恰逢当时推行察举制,班长借此契机,顺利进入朝廷担任官职,由此开启了自己的仕途之路。最终,班长在仕途上不断晋升,官至高位,担任上谷郡太守一职。

实际上,到了班长所处的这一代,班家已然渐渐摆脱了普通人家的状态。自这一代起,班家可谓是资金雄厚,人脉也充足,并且上升的途径也不匮乏。如此一来,打这之后,班家只需奉行“耕读传家”的模式就行,已然慢慢呈现出一个世家的初步模样了。

往后的日子里,班长的儿子班回踏上了仕途。虽说他在仕途方面取得的成绩并非十分突出,可也还是当上了县令呢。并且,班家一直秉持的“耕读传家”传统也在他这儿延续了下去。到了这个时候,班家已然积攒下颇为深厚的底蕴啦。

因此在班回返归之后,他的儿子班况,在日后得以官至越骑校尉这一职位。

在汉朝的官员制度当中,越骑校尉这一官职实际上极为重要。它主要承担着管理皇宫宿卫的职责,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担任的,唯有深受皇帝信任、可算作皇帝心腹之人,才有资格出任此官职。

也就是说,从班况这一代起,班家便已不再属于普通的官员家庭范畴了,而是慢慢开启了跻身于国家权力中枢的进程。

班超的太爷爷就是所提到的这个班况。

关于当时班况具体所做之事,我们无从知晓。只晓得后来班况的女儿,也就是班超的姑奶,她嫁给了汉成帝,还深得汉成帝的宠爱,被封为婕妤呢,在宫中有着颇为重要的地位。

这位班婕妤极为受宠,自入宫起便参与到汉成帝后宫的争斗之中。其主要敌手便是汉成帝的皇后许氏,还有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俩。在当年的西汉历史进程里,这段有关后宫宫斗的故事,可是占据着主线剧情的重要位置呢。

在那场后宫的争斗里,许皇后倚仗的是家世背景,赵家姐妹凭借的是出众美貌,而赵婕妤最为突出的则是自身才华。要知道,从长远角度而言,才华相较于家世与美貌,着实要靠谱得多。就当时的情况来讲,汉成帝的母亲王政君,对班婕妤还是颇为喜爱的呢。

王政君这位太后的欣赏,径直引发了两个结果。

首先,在那场激烈的宫斗大战里,许皇后率先败下阵来,最终落得被废的下场。赵飞燕呢,在汉成帝离世后,也没能有个好结局。但班婕妤就不一样了,由于王政君对她的印象很不错,所以未曾刁难她,这也使得班家基本没受到什么牵连。

其次,王政君对班家的印象颇为不错。也正因如此,在后来,身为王政君侄子且是王家接班人的王莽,便开始积极主动地去与班家进行接触,还同班婕妤的好几个兄弟都结交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呢。

史书记载,在后来班婕妤的大哥离世之际,王莽的做法令人瞩目。他身着丧服,亲自前往班家,为班婕妤的大哥送葬。至于班婕妤的小弟班稚,也就是班超的爷爷,王莽对其更是关怀备至,如同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一般。

后来在《汉书》里,花了大量篇幅记载了王莽和班家的那段故事。为啥这记载可信度较高呢?因为撰写《汉书》的正是班固,而班固乃是班稚的孙子,从这层关系来讲,他可算是当事人了,所以相关记载还是比较靠谱的。

按理说,班家与王莽的关系如此之好,那在王莽篡位成功以后,班家按理是能够平步青云,进而成为地位最为尊崇的权贵家族!

然而,最为有趣的地方,恰恰就在于此。

在王莽谋篡皇位的那段时期,班家的这几位兄弟,可没给王莽帮上多少忙。毕竟他们家族属于典型的“文化世家”,对于王莽的行径看得十分透彻,明白他到底在搞些什么名堂。所以,就王莽的那些所作所为而言,班家内心实则是并不认可的。

于是在后来,王莽着手篡权之际,各地都忙着为王莽制造声势,纷纷上报所谓的祥瑞之事。可班家那时的几个孩子,却并未参与这类举动。不仅如此,之后班家更是直接递上了辞职报告,一心想要回到家中继续从事著书立说的事宜,进一步去钻研他们的家学。

在当时的情况下,王家这边的王莽以及王政君,对于班家提出的辞职一事,均未持有过多的异议。他们十分干脆利落,痛痛快快地就应允了班家的辞职请求,整个过程并没有出现什么阻碍或是为难的状况。

于是,在整个王莽所处的时代当中,班家基本上无人入朝为官了,反倒摇身一变,成了那时声名远扬的文化世家。据史籍记载,就连彼时最为出名的大儒扬雄,和班家的关系也是极为紧密的。并且,由于班家所藏书籍颇为丰富,不少当时有名的大儒常常会到班家借书阅读,彼此间关系甚是融洽。

历史已然证实,班家当初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正是由于班家作出了那样的选择,所以在后来王莽倒台之际,班家基本上未曾受到任何的牵连,这也充分说明了其当初抉择的明智之处呢。

不得不说,像班家这样从事历史研究的家族,着实极具智慧。正是由于他们对历史有着深入的了解,故而常常能在很早的时候,便做到趋吉避凶,成功避开诸多祸事呢。

或许这便称得上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吧。

就这样,在班家选择隐居回家之后,还不到二十年的时间,王莽所建立的新朝便一步步走向了崩溃瓦解的境地。而后,新朝彻底灭亡了,刘秀则凭借自身的实力开始在天下间纵横驰骋、横扫各方势力,最终成功建立起了东汉王朝。

当王莽被诛杀之际,班稚仍在世,正一心扑在他所钻研的学问之上。就在王莽被杀的这一年,班稚之子班彪刚好年满二十岁,而班彪便是班固与班超的父亲。

班彪年仅二十岁,便已凭借着深厚的家学底蕴,在刚刚步入成年之际,就成功跻身有名学者的行列了。

二十岁的班彪,正值热衷于折腾事儿的年纪。起初,班彪对家族的做法极为不解。他怎么都想不通,在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下,家族为何要闭门不出,只是躲在家中钻研那些学问呢。

于是在那之后,没过几年的时间,班彪便选择外出闯荡。他心中有着明确的想法,那便是要去投靠一位贤明的君主,进而辅佐其左右,借此来成就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最终,班彪成功寻觅到了当时在陇西割据一方的隗嚣,并成为了隗嚣的一名下属。

然而在随后投奔隗嚣没多久的时候,年轻的班彪便终于清楚了家族此前为何不参与这些斗争的缘由了。

在与隗嚣相处了一阵子后,班彪便迅速察觉到,隗嚣这人既十分狂傲,又毫无智慧可言!就这般模样的人,压根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客观来讲,东汉初年那场混战里,隗嚣称得上是较为出色的枭雄了。但对于班家而言,隗嚣显然是不合格的。毕竟班家是研究历史的,他们熟知诸多厉害人物的过往,所以不会用同时代的人去与隗嚣对比,而是参照历史上的成功范例去考量。

到了这个时候,班彪才算是真正领悟到了家族所蕴含的智慧。心想,一直追随着那样一个明显是注定要走向失败的狂人,这跟自己主动去寻死路又有何区别呢?与其如此,还不如安安心心地回到家中,本本分分地去钻研学问。

现今的隗嚣就是这样的一类人,而在此之前的王莽,同样也是属于这样的人呢。

在那之后没过多久,班彪便毅然离开了隗嚣,接着往西前行,转而投靠了在河西一带割据一方的窦融。来到窦融之处后,班彪这才感觉稍微舒坦了些。毕竟在班彪心里,觉得窦融可要比隗嚣聪慧得多啦。

数年之后,天下局势日益清晰,刘秀统一天下之势已然渐成定局。值此关键之际,班彪着手对窦融展开思想方面的教导工作。经过一番努力,班彪最终成功劝服窦融,使得窦融带领河西五郡全体,归附于刘秀麾下。

故而,在历史上窦融归汉这一事件当中,其背后存在相当大一部分的缘由,实际上是和班家有着紧密关联的。

窦融归汉后,因班彪曾对窦融进行过劝说,故而得到了刘秀的高度认可,且日益受到重用。但随后,班彪要么是身体状况欠佳,要么是对为官之事渐渐没了兴致。总之,没多久,班彪便辞去官职,转身回家继续钻研他的学问去了。

即便如此,班彪与窦融的同行经历,对往后的班家而言,影响极为关键。毕竟东汉实行家族制,在这样的背景下,班家后来被视作窦家的下属家族,其兴衰也径直与窦家紧密相连,被捆绑到了窦家这辆“战车”之上。

对于后来的班家而言,这件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其重要性不容小觑,在班家后续的发展历程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班家的影响可谓深远且关键。

班彪退休返回家中后,便全身心投入到学问的钻研当中。随后,他着手尝试为《史记》撰写续传。要知道,《史记》的记载仅截止到汉武帝时期,而从汉武帝直至刘秀这段历史,市面上几乎没有与之相关的同类书籍,故而班彪当时便萌生了做这件事的念头。

在后来的日子里,班彪所撰写的诸多文章,经过一番整理,被汇集成了一个文集。而这个文集在后世被人们称作《史记后传》。

然而,班彪并未将这项工作全部做完便离世了。公元54年,班彪年仅52岁就撒手人寰,身后留下诸多未竟之事。就在这一年,已是刘秀在位的末期,彼时刘秀大体已完成自身使命,天下呈现出一片太平的景象。

与此同时,恰恰是从这一年起,班彪的三个孩子,即班固、班超以及班昭,他们的人生故事就此正式拉开了帷幕。

班彪身处乱世之中,其结婚生育的时间相对较迟。按照时间来推断的话,差不多是在班彪年近三十之时,也就是窦融已然完全向刘秀投降过后,他才迈入结婚生子的人生阶段。

因此,在班彪离世之际,他的三个孩子年龄均尚小。长子班固那时仅仅二十岁出头罢了。次子班超呢,差不多二十岁左右的模样。至于小女儿班昭,当时也就仅有六七岁的样子。

此前历经改朝换代,班家在西汉时期积攒的家底到这时已然耗尽。东汉开国后,班彪一心扑在学问上,对于挣钱之事并不擅长。而且他又过早离世,如此一来,彼时的班家经济状况着实欠佳,较为一般化了。

虽说经济情况欠佳,但这可不代表他家就此沦为普通人!

需明确一点,想当年班家走的可是文化世家的发展路径!那个时期,诸多闻名的大儒都曾在他家借阅书籍呢。等到了当下这个阶段,不少曾经在他家借书的读书人,如今所担任的官职都颇高。要是他家真的陷入生活难以为继的困境,只需随意和哪位老朋友招呼一声,筹集钱财压根就不是啥难事。

要知道,当年班彪曾劝谏过的窦融,在那时可还在世呢,并且正处于权势极盛、如日中天的阶段!倘若班家在这个时候当真急需用钱的话,只需给窦融去一封信,那这钱的问题便能够直接得以解决啦。

可关键之处在于,钱这玩意儿,在有些时候还真不是最为要紧的呢。并且人情这东西,也不是能这般去利用的。

至少,对于这个道理,班家的这三兄妹那肯定是十分清楚明白的。他们必然知晓其中的关键所在,不会对此存在丝毫的懵懂与疑惑,这个道理在他们心里应该是有着清晰且明确的认知的呢。

于是在随后的数年当中,班固着手接过父亲未竟的事业,持续进行史书的撰写工作。与此同时,班固与其弟班超一道,也都在踊跃寻觅适宜的入仕契机。在此期间,班固还曾向汉明帝的弟弟东平王刘苍递上了自荐书信。只是由于班家隶属于窦融的势力范畴,因而刘苍尽管对班固颇为赏识,可最终还是未任用他。

讲到此处,想必不少人心中会生出疑惑:既然班家是站在窦融这边的,那么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窦家为何不站出来为班家兄弟讲句话,好让他们能够直接进入朝廷担任官职呢?

这件事要解释清楚着实有些复杂,毕竟牵扯到当时朝堂上的斗争情况。扼要来讲,窦融堪称真正有分量的人物,能直接代表诸多河西派官员。然而,刘秀与刘庄这对父子,心里对他也是有所忌惮的。要是他直接举荐班家兄弟,那么其他河西派官员的后代,也都会来找他帮忙举荐的。

要是窦融举荐的人员数量过多的话,那必然会招致皇帝的猜疑与忌惮。如此一来,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所有人都无法从中获得好处,落得个不好的下场呢。

这便演变成了一件极为尴尬的事儿。要知道,他家虽说人脉方面并不匮乏,可关键在于,起码在当下这个特定的时候,诸多的人脉资源却没办法派上用场。

就这样,班固兄弟在家埋头著书,一晃便是十年,二人皆成长为顶尖的大儒。在这十年间,班固一心扑在著书之事上。而班超呢,他出去找了份差事,负责替官府撰写文书。要是搁在现代,班超这份工作差不多就类似于如今的“事业编”呢,是有编制的,虽说挣的钱或许不算多,不过小日子过得也还凑合。

接下来,时间推移到了公元62年,也就是班超去算命的那一年,在这一年,班家总算是迎来了一件对整个家族命运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大事。

就在这一年,窦融离世而去了。

窦融离世之后,窦家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其他几大家族的联手打压。彼时,刘秀已然故去数年,正值其儿子汉明帝当政之时。汉明帝对此情形倒是颇为乐见,毕竟当时窦家的行事作风实在是太过张狂了。就在不久前,窦融的大儿子居然还假传了汉明帝生母阴丽华的懿旨,这事儿可把汉明帝给惹得极为不悦呢。

因此,就在这一年当中,汉朝的上层圈子里逐渐兴起了一股“反对窦家”的风气潮流,这股风潮在当时的汉朝高层之中已然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态势。

窦家有不少铁粉,班家便在其中。在特定时候,班家也受到了牵连。那时有人举报班固私自修撰国史,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私修史书是不合法规的。就像司马迁,在世时都不敢轻易将自己所写的《史记》公之于众,还是其外孙子后来才把《史记》推行于天下的。

因此,在这个罪名被揭露出来以后,班固旋即就遭到了拘捕。

当时面对这样的结果,班家上下自是难以接受。就在这当口,身为弟弟的班超,毅然决定前往京城去申诉冤情。差不多也正是在这个阶段,班超深感前途迷茫难测,于是便去找了那位擅长看相的人,希望能给自己看看相,测算一下未来的前途究竟如何。

接着,那位相师便道出了那样一番话,其称“班超尽管家中祖辈皆为平凡之人,然而班超的面相却是极佳的,日后是能够获封侯之荣耀的。”

这明显是极为不准确的!很显然,这样的情况完全不符合准确的标准,偏差实在是太大了,怎么看都能发现其特别不准的状况,根本就达不到应有的准确程度嘛。

要是这样的班家都能被算作普通人家的话,那这世上可就不存在贵族啦!彼时他家不过是稍显落魄罢了,虽说手头没钱,可资源方面压根儿就不匮乏!所以,绝不能把他家当成普通人家来看待!

由此可见,当时那位看相之人,大概率是瞧见班超衣着朴素,便觉得他家境贫寒,这才说出那样的话来。而谈及后来班超得以封侯之事,估计也就是讲些吉祥话语,图个好彩头罢了。

然而,就班超而言,那位看相先生所说的话语,无疑是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希望。

随后,班超径直奔赴京城,目的是向汉明帝呈递上书,为自己的哥哥鸣冤叫屈,希望能还哥哥一个公道。

实际上,由此处我们便能察觉到,班家着实是非同寻常的。起码要是换成地地道道的普通百姓,碰上这类情况,压根儿就不具备向皇帝上书进言的条件。

随后,在接到班超呈递的上书后,汉明帝特意下达旨意,命人将班固所整理的书稿呈送上来,他要亲自审阅一番。待汉明帝仔细看过之后,认为班固所写的内容并无不妥之处,不仅如此,还对班固担任史官的身份给予了认可。

此后,班家的这两兄弟皆获汉明帝任命,担任起兰台令史一职,就此成为汉明帝的私人秘书。其中,班固的首要工作便是接着撰写书籍。之后,班固以其父的成果为基础,对西汉历史加以整理并最终完成,也就是我们后来所看到的《汉书》。

班超起初所承担的工作,主要是协助其大哥一同对文书进行整理,另外还负责帮汉明帝打理相关的奏章事务。但没过多长时间,就由于在工作当中出现了失误的情况,班超便因此直接遭到了免职的处理。

就这样,兄弟二人踏上仕途之后,时光匆匆,一晃眼,十年的光阴便如白驹过隙般迅速流逝而去了。

十年之后,班家兄弟已然步入中年。就在这个阶段,他们人生当中极为关键的一次机遇,总算降临了。

十年之后,窦家竟然又一次崛起啦!要知道,这可不是件寻常事,可就是在这十年的时间跨度之后,窦家再度展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重新站在了崛起的道路之上呢。

西汉高层有六大家族,窦家便是其中之一。此前的十年间,窦家着实遭受了极为严厉的打压,处境颇为凄惨。然而,这可不代表窦家就已全然失势了。要知道,像窦家这般的家族,只要东汉王朝没有走向衰亡,且自家不妄图造反,那它就不可能走向衰落。

窦融离世十年后,其侄子窦固得以重回京城任职。在返回京城没多久,窦固便向汉明帝呈交了一整套用于攻灭北匈奴的作战方案,试图以此来应对北匈奴的局势,为汉朝边境安稳贡献力量。

在那时的汉朝,已然历经了三十多年的休养生息阶段,整个国家的实力已然完全恢复如初。也正因如此,随后汉明帝很快便对窦固所提出的作战方案表示了同意。

窦固提出了方案,之后便由他直接负责执行相关事宜。按照此计划,东汉军队的首要任务是夺回西域。彼时的窦固领受命令,率领军队朝着西域进发,目标正是进攻盘踞在西域的北匈奴。

这下子,班家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机会。

当时班固正在撰写《汉书》呢,也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时候,班超被窦固给看中了,随后便让班超担任了自己的司马一职呢。

因此,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投笔从戎一事,可不是说一个寻常文人随随便便搁下笔,就能立马到军队里担任高层职务的。实际状况是,那时领兵的大将乃是班超家的旧相识、老朋友,正是凭借着这层关系,班超才得以拥有“投笔从戎”的契机呢。

说到底,一切不都是关系在起作用嘛!无论做什么事儿,往往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关系。方方面面的发展也好,个人的种种经历也罢,细细琢磨下来,可不都是跟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归逃不开关系这一层面。

当然了,关系也就只能充当一块敲门砖罢了,等迈进了大门以后,那可就得依靠自己的本事啦。之后班超是跟着窦固一同前往了西域的,到了那儿之后,窦固亲自率领兵马,在天山的北部成功击退了北匈奴的主力部队,而且还把北匈奴军队去往西域的通道给彻底封死了。

之后,班超这才得以率领着仅仅三十六人的队伍,踏上出使西域诸国的行程。在这一过程中,他果敢无畏,毅然斩杀了匈奴使团,凭借着非凡的胆识与气魄,成功实现了再次打通西域之路的壮举!

由此可见,班超之所以能够成功通西域,背后实则是窦家起到了关键作用。想当初,若不是窦固率领着数万人马在天山附近成功抵御住匈奴的主力部队,仅靠班超所带的区区几十人,又怎会有希望完成这般了不起的壮举呢?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一项伟大的壮举得以实现,其背后往往有着一支实力强劲的军队作为坚实后盾,同时也离不开一个国力强盛的国家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后来,班超因出使西域而声名远扬。窦固带兵撤回时,班超便以窦家代表的身份留在了西域,担任西域都护一职。在此后的三十年里,班超始终坚守在西域,全力为汉朝经营、治理这片区域,其功绩斐然,为汉朝在西域的发展贡献巨大。

就在这段时间当中,汉明帝离世了,随后其儿子汉章帝登上皇位。与此同时,班家的大哥班固在这之后已然完成了《汉书》的撰写,接着便开始追随着窦家,慢慢与军队方面有了接触往来。

如此一来,又历经了十多个年头。待汉章帝驾崩,汉和帝登基之际,窦家有女子成为太后,窦家的权势也随之攀升至巅峰状态。而后,窦家率领军队径直向北匈奴的核心地带进发,最终窦宪成功做到了勒石燕然。

彼时班超身处西域,而班固则是跟着窦宪一道,参与到了那赫赫有名的勒石燕然这一壮举当中。在那样的情境下,由于班超所在之地与班固不同,班固便随着窦宪,共同在勒石燕然这件大事上留下了属于他们的印记。

就在东汉大军于燕然山勒石记功的那一年,班家迎来了其发展历程中的巅峰时刻。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自那之后,班家的运势便急转直下,逐渐走向了衰落之路。

在当下这个阶段,班家呈现出一种状况,那便是和窦家的关联过于紧密了。窦家发展的态势,不管是兴盛还是衰败,都将从最根本的层面,以极为直接的方式对班家产生重大的影响。

果不出所料,就在勒石燕然过后没多久,窦宪便公然谋反了。也正因这一事件,班固受到了牵连,最终稀里糊涂地丧命于监狱之中,落得个不明不白的凄惨结局。

而班超呢,在此之后,继续在西域坚守了数年之久,最终是主动向汉和帝提出请求,希望能够回到家乡。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在班超即将退休之际,他还特意为自己预备了一份保障呢。

他的大儿子班雄,日后获任京兆尹一职,于京城之地颇具影响力。至于班超的二儿子班勇呢,其并未留在京城,而是选择留在了西域,承接了班超在当地的权势,继续在那片土地上延续相关事宜。

后来班超回到京城,之所以还能过上几年的好日子,并且最终得以高龄善终,正是凭借着他的那两个儿子。

然而,在班超离世之后,班家的命运便无可避免地走向了下坡路。曾经因班超而拥有诸多荣耀与辉煌的班家,随着这位关键人物的逝去,衰败之势已然形成,想要改变这种逐渐没落的态势,已然是不可能的了。

班超离世之后,其第二个儿子班勇接力在西域开展工作,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由于班勇在西域行事颇为强势,因而在这段时间里,班家总体上较为平顺,没发生什么重大的事情。倒是长子班雄,仕途之路走得颇为顺畅,后来他的儿子班始,还迎娶了公主呢。

然而,这件事情却为班家埋下了一个不小的祸端。自此事发生后,便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于班家而言,后续一系列的麻烦也随之而起,这个祸根自此就潜藏在了班家的发展轨迹之中,隐隐地影响着其命运走向。

二十多年过去后,班勇作为老二,在西域办事期间出现了状况,结果直接就被罢了官。而随着他这一被免职,曾经的班家也如同失去了支柱一般,迅速地走向了衰落,往昔的荣光不复存在,渐渐没了往日的兴盛气象。

此后没过几年,那公主渐渐瞧不上班家了,甚至还做出了对不起自己丈夫班始的事,要知道班始可是班超的孙子。班始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一气之下竟将公主给杀了。

这下可不得了啦,班始闯下了大祸。

班始因误杀公主,致使其整个家族都遭受了株连之祸。想当年,班超历经艰难险阻才获取的爵位,就因为这一事件,最终被全然剥夺,曾经的荣耀就此烟消云散,实在令人惋惜。

自此之后,班家便彻底走向了衰落之路。待到东汉末年时期,乃至更往后的漫长历史进程当中,班家再也未曾涌现出什么特别厉害、能够在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的人物了。

倘若班固与班超泉下有知,想来会颇多感慨吧。会感慨班家的祖宗着实聪慧非凡。他们若能预料到日后发生的种种,恐怕当年就该一门心思踏踏实实钻研历史了,而不会去卷入那纷繁复杂的朝堂争斗之中。

起码在当年,那个秉持着耕读传家理念的班家,他们在行事上还是有一定可取之处的,最起码能做到让自家的子孙最终都能有一个相对不错的结局,得以善终。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