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昂:书法艺术的忠诚追求者,非“书奴”之误解

书画群英 2025-01-18 09:49:01

在中国艺术史上,赵子昂那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简直就是个艺术界的“大神”。他的技艺高超到没谁,当时没人能比得上他。而且,他在艺术圈的影响力大得吓人,他的作品和想法对后世的影响特别深远,他那种引领潮流的能力,在历史上都很少见呢。

说到赵子昂,这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人物。他那书法和绘画作品,在后世可是引发了大把争议,批评声也不少。这种事儿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挺常见的,就连被封为“书圣”的王羲之都没能幸免。举个例子,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书议》里就直接开怼,说王羲之的草书有“女郎气”,缺“丈夫气”,觉得他的作品也没啥了不起的。

赵子昂的《行草陶渊明五言诗页》可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作品。说到王羲之,虽然也有争议,但夸他的人还是多得多。可赵子昂这儿,情况就不一样了。

一方面,有超多赵子昂的铁粉,他们觉得赵子昂的书法简直是牛到家了,不管是啥书体,都厉害到没朋友,是古今第一人。他们甚至说,在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的时间里,没人能跟赵子昂比书法。

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看不上赵子昂,他们对赵子昂的书法和绘画作品挑毛病,觉得这些作品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这种争议,就说明了艺术评价这事儿,本来就是见仁见智,各有各的看法。

赵子昂的《兰亭序十三跋》残本,这可是个让人看法不一的作品。说到赵子昂的书法,那评价可真是天差地别。有些人觉得赵子昂的书法太“俗气”,说他的作品“熟得过了头,掉到俗套里去了”,还有人批评他的书法“太柔了,缺了点刚劲儿”。明代的李应桢更是直接,把赵子昂的书法说成是“奴书”,这可真是批评到家了。

看到这些对书法大家截然不同的评价,人们就纳闷了,为啥会有这么大的褒贬差异呢?

首先,这跟“书如其人”的想法脱不了关系。这想法认为,书法作品能照出作者的个人品质和精神风貌。清代的刘熙载在他写的《书概》里就说得很明白了:“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这句话说白了就是,书法作品跟作者的个性关系紧密,书法不光是展示技艺,更是作者性格、学识、才能和志向的体现。

当一堆古代书法评论家死死抓住“书如其人”这理念来评赵子昂的书法时,他们说赵子昂的字“太柔,缺硬气”这类负面评价,听着也挺合理的。

在他们眼里,赵子昂是赵宋王室的后代,却“不要脸”地给推翻了他祖先打下的赵宋江山的元朝当差,这在他们看来,就是不忠于祖先,没大节。所以他们觉得赵子昂的字缺刚毅和坚定,这种评价其实也体现了他们对赵子昂人品的质疑。

但这种评价可能没考虑到书法艺术本身的独立性和审美价值,还有个人生活选择和艺术成就之间那复杂的联系。评价书法作品,应该多从艺术性、技巧和创新性这些方面来看,而不能光看作者的背景和道德品质。

说到赵子昂的《近来吴门帖》,他的书法常被扣上“太柔,没硬气”的帽子。但这评价,恰恰说明“书如其人”这观点被用得太死板了。

咱们得承认,“书如其人”这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它强调了书法和作者个性的联系。但咱也得明白,书法和作者之间不是简单的、一成不变的对应关系。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质,不能只看作者的品质。

书法是艺术,它的审美和评价应该跳出作者的背景,多关注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技巧和风格创新。把“书如其人”绝对化,可能会忽视书法的独立性和多样性,让评价变得不客观、不公正。

再看赵子昂的《止斋记》,对他的书法有负面评价,很多时候是评论者自己审美偏见在作祟。

比如,那些说赵子昂书法是“俗书”“奴书”的,很大程度上是评论者个人审美偏好和偏见在起作用。深挖这些偏见的根源,跟“书如其人”的观念关系密切。

明代大书法家傅山就是个典型例子。傅山直接说:“我特别不喜欢赵子昂,因为瞧不上他人品,所以也讨厌他的书法。”这种“因人品讨厌书法”的态度,在不少书法评论家那儿挺常见。

但这种凭个人对作者的喜好来评书法的做法,忽略了书法艺术本身的独立性和审美价值。书法作品应该以艺术性、技巧、风格和创新这些内在品质来评价,而不是光看作者的品质或评论者的偏好。

说到赵子昂的《过蒙帖》,有些人要是先入为主地讨厌他的书法,那审美偏见就来了。一旦有了这偏见,把赵子昂的字说成“俗书”“奴书”也不奇怪了。

再说,赵子昂虽然主张回归魏晋的书法风,但他的字可不是简单地照搬魏晋,而是在复古的基础上搞了创新。特别是他的楷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后世公认他是唐代之后,能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这些书法大佬相提并论的楷书大师。

赵子昂的楷书,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加了自己的理解和创新,形成了一种既有古典韵味又有时代特色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既看出赵子昂深厚的书法功底,也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创造力。

瞧瞧赵子昂的《妙严寺记》,要是评论家们能抛开个人情感的偏见,客观地看他的书法艺术价值,那把他的字说成“奴书”就太说不过去了。

明末清初的书法家冯班在《钝吟书要》里对赵子昂的评价就公允多了。冯班觉得,赵子昂的书法学遍了古人,啥都学,经过深入思考和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当时绝对是独一份的。他直接说,把赵子昂的书法贬为“奴书”太苛刻了。

冯班的评价体现了一种更成熟、全面的书法鉴赏态度,他既认可了赵子昂在书法上的成就,也强调了公正评价作品的重要性。这种评价方式更看重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而不是作者的背景或评论者的情感。

回顾赵子昂书法作品评价的历史,能发现两个深刻的启示:

第一,对于书法家来说,德艺双馨是最理想的境界。书法家的品德和艺术成就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好的品德能给艺术创作提供丰富内涵和正确的方向,而高超的艺术技艺则是品德的最好展现。书法家在追求艺术精湛的同时,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达到德艺双馨的境界。

第二,历史最终会对真正有创新和突破的书法艺术给予公正的评价。虽然在特定时期,一些书法家可能因各种原因受到不公正对待,但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的审美和评价标准会越来越成熟。真正有艺术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作品,最终会被历史肯定。所以,对于书法家来说,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勇于创新突破,才是最重要的。

这两点启示对当代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也很有指导意义。在追求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我们既要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又要勇于探索创新,努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书法作品,为书法艺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