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医保又涨价了,城乡居民医保又要缴费了。
今年,城乡居民医保的缴纳标准提升了,从去年的380元涨到今年的400元,怒涨20块。
而这也是2005年以来连续20年上涨,要知道,2003年最开始缴纳城乡居民医保的时候,每年仅需10块钱就可以参保。
但是到了现在,缴费的标准已经大幅提高到了400元,这是整整40倍的增幅。
看到这个数据,很多小伙伴坐不住了,涨这么多,到底还要不要缴费。
乍一看,400块钱一年的费用并不算夸张,实打实的说,若真的说一年400块贵,也确实有失偏颇。
但反过来说,400块是算多还是算少并不能只看绝对额度,而是要看相对额度。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对于绝大多数拥有稳定工作的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来说,他们是不会缴纳城乡居民医保的,而是全部缴纳的职工医保。
虽然都是医保,但很明显,职工医保的缴纳额度更高,报销比例也高的多,适用场景也更多。
而往往缴纳城乡居民医保的人,却是没有稳定工作的人员居多。
有没有稳定工作,看似只有稳定一词有差异,但实际上意味着收入水平的天壤之别。
对于企业职工或者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来说,400块一年的费用其实并不算高,但即便再低,他们也用不上。
但对于工作不稳定的群体来说,400块一年的额度就是一个很令人在意的巨大消费了,尤其是失业人员和很多农村人员,收入非常低,一个人一年就要缴纳400元压力确实不小。
而更令人无语的是,城乡居民医保,能够报销的额度偏低,使用区域的限制也更为严格。
这就导致了低收入群体,在缴纳城乡居民医保的时候,所承担的压力要大的多,在生病就医的时候,保障力度也小的多。
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断缴,既然承担的压力那么大,得到的保障还不高,还不如索性就不交了。
那么,这个思路对吗?这个做法对吗?其实,我们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清楚医保的本质。
不管是职工医保还是城乡居民医保,从本质上说都是医疗保险,更本质一点的说法就是保险。
保险是干什么的你呢?其实从经济学上的定义来看,保险主要干这么两件事。
第一件,集中小钱。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保险是收取参保人较少的资金汇集在一处,从而形成一个很大的资金池。
就比如城乡居民医保,每人每年400元,即便这400元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压力也挺大,但你要非说这400元的金额高的不得了,很显然也有夸张的嫌疑。
那么每人每年交400元,构筑了多大的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池呢?
以2023年为例,2023年的缴费标准还要少20块钱,但2023年的居民医保收入也到了10474.59亿元。
一万多个亿的收入,可是相当庞大的一个资金池。
第二件事:办大事
保险的第二个典型特征就是当出现风险的时候,可以最大限度的帮出险的客户解决问题。
当然,医疗保险并非商业保险,其设置的意义有所不同,但底层逻辑是一样的,那就是通过集中大家的小钱,来解决大家面对的就医生病的大事。
比如,一个人如果不幸得了癌症,只要进到医院里,治疗的费用起码是万为单位的。
如果没有医保,全靠个人筹款治疗,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非常难以承受的。
但有了医保,即使不能解决全部的压力,但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帮助病患,及家庭解决很大一部分资金缺口。
这就是医疗保险的意义,只不过,不同于商业保险以盈利为目的,医疗保险还是兼顾了大量的社会责任。
比如2023年,医保基金收入了10474亿元,而同年支出的额度是10422亿元,可以看到,这一年的医疗保险基本上没有留存,全部用于了人们日常看病就医的支出。
而众所周知,并不是所有人每年都要去医院看病住院的,尽管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但涉及到住院就医的还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这也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一个自然年里,一定会用到医保。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才花了400元一年,但真的生病的时候,却能报销上千甚至上万元。
因此,保险制度是最典型的花小钱办大事的典范。
尤其是对于参保人来说,每年花一点小钱,却能够给潜在的生病就医提供巨大的保障,减轻个人的经济负担。
但饶是如此,城乡居民医保仍旧出现了断缴潮。
人们思考的点仅仅在于每年400元的缴费实在太贵了。
但断缴本身就意味着无限放大了个人生病就医的风险的。
事实上,我国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例子非常多,这里我不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譬如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中就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案例。
男主角身患癌症,父母为了给男主角治病,可以说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但饶是如此,癌症还是在无情的吞噬着男主角的生命。
电影里有这样几个情节,可谓耐人寻味,男主的父亲为了能多赚点钱给孩子看病,下了班还要去跑滴滴,送外卖,哪怕自己不吃,也要咬着牙干活。
为什么呢?原因就是高昂的医疗费用让整个家庭不堪重负。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教育,养老和医疗是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
这三大压力每一个都足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就算城乡居民医保又涨价了,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买了还是会对冲掉很大一部分医疗风险。
尤其是,我国缴纳城乡居民医保的人群来说,普遍收入水平较低,收入的稳定性较差。
两者叠加,意味着他们更难拥有抗风险能力,更容易让自己因为医疗问题而陷入绝境。
所以,断缴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断缴人员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觉得负担很重。
医保本身就是集小钱,办大事,以2023年为例,假如还按照2003年一个人10块的标准去缴纳,那么医保基金的收入将下降40倍,届时,每年的医保基金可能仅有261个亿。
这点钱想要满足这么绝大的人群的就医问题,实在是杯水车薪。
适当提高缴费基数,自然就能得到更多的缴费总额,最终才能有更多的钱去给人们报销和买药。
这个逻辑是十分清楚的。
事实上,随着城乡居民医保的缴费标准提升,这些年城乡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在逐年上升,使用的范围也逐渐扩大。
尤其是今年,甚至开始推行共济制度,即一个人缴纳的城乡居民医保可以允许父母子女以及近亲属共同使用。
这就意味着,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大家进一步减少医保的压力,提升城乡居民医保的使用效率。
城乡居民医保的缴费标准的确又又又涨价了,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烦恼,但总的来说,医保本身的好处可是远远多于坏处的。
这不仅是给自己购买的一个强有力保障,在事实上说,这也几乎是人们能够买到的最便宜的保险,且保险的力度也是所有商业保险无法比拟的,更不用提使用的具体场景了。
医保可以说完全没有门槛,只要医院接收,就可以直接报销一部分,但商业保险就未必了,在理赔阶段,商业保险可能会在合同解释上设置诸多门槛,让消费者无法正常理赔。
毕竟,医保是公益性质的,而商保则是盈利性质的,医保,又怎么会不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