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王之涣早年由并州(山西太原)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之势;后两句写意,把哲理与景物、情势融合得天衣无缝。诗人在受到大自然震撼之后,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登高放眼,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此诗篇幅虽短,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宋沈括《梦溪笔谈》中曾指出,唐人在鹳雀楼所留下的诗中,“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按:畅当为畅诸之误。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畅诸的诗是一首五律,也题作《登鹳雀楼》。全诗如下:“城楼多峻极,列酌恣登攀。迥临飞鸟上,高谢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今日菊花事,并是送君还。”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终输一筹,不得不让王诗独步千古。
《凉州词二首·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这首诗是《凉州词二首》中第一首。此诗以特殊的视角描绘了远眺黄河的特殊感受,展现了边塞地区壮丽而荒凉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壮阔而苍凉的氛围,流露出慷慨之气。诗中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大气悲壮,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全诗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是“唐音”的典型代表。
《凉州词二首·其二》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赏析】《凉州词二首》中的第二首,此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异族之间的关系,写一位北方胡人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了唐朝国势的强盛。
《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赏析】《送别》是一首五言古诗,为送友人归隐的诗,其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展现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人又对其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他对自己的现实也不很满意。全诗语言看似平淡无奇,却诗意盎然,可谓词浅情深,意味深长。
《宴词》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赏析】 《宴词》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宴会的情景和周围美好的景色,勾勒出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但它却以乐景写哀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全诗匠心独运,含蓄蕴藉,意境深邃,启迪人思。
《九日送别》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赏析】《九日送别》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先描述了诗人于重阳节送别故人时的凄凉情景,再写他对故人的送别,最后写其对彼此分别后的遐想。全诗格调苍凉,在问语的强调、今明的对比、虚词“且”“暂”“应”的呼应中,一波三折地推出离别之苦。
关于《凉州词》的一个传说
清朝时,据说慈禧太后非常喜欢王之涣的《凉州词》,她让一个书法很好的大臣把王之涣的《凉州词》题写在扇面上,大臣过于紧张,一不小心漏写了一个“间”字。慈禧勃然大怒:“你欺负我没有读过王之涣的《凉州词》,怎么少写了一个‘间’字?”大臣吓得冷汗直冒,急中生智地答道:“老佛爷,我哪敢漏掉一个‘间’字啊,只是觉得如果把这首诗改写为词,可能会有另一种意境和韵味。”然后,他这样读给慈禧太后:“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接过扇子反复诵读了几遍,也觉得别有一番风味,于是转怒为喜,重重地赏赐了这位大臣。
由此可见王之涣《凉州词》非同寻常的艺术魅力。
总结
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意境壮阔:王之涣的诗歌常常描绘出宏大、壮观的景象,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和壮观。
- 情感真挚:他的诗歌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如《凉州词二首·其一》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透露出戍边士兵不得还乡的怨情,也表现出诗人对戍边士兵的同情。
- 语言简洁明快:王之涣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不加雕琢,如《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
- 富有音乐性:王之涣的诗歌格律工整,押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感。
总的来说,王之涣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开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